APP下载

草原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的探讨

2018-09-13王关区

北方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

摘 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总体部署,立足于草原牧区的客观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进行探讨,重点阐述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牧区振兴科学的理论支撑,加强实践探索——推进牧区振兴扎实地有序展开,以及加强生态修复——促使草原生态赤字变为生态盈余。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牧区振兴 现代化

牧区是以绿色草原为主体生态景观、草原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特殊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经济地带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2%。研究并推进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对于全国协调、共享、可持续发展,草原牧区繁荣富裕和谐文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牧区与农村自然、生态、人文、风俗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途径与发展程度等有明显的差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要科学把握牧区的特点,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绝不能搞牧区与农村“一刀切”。

一、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牧区振兴科学的理论支撑

我国关于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的研究还非常不足,本领域研究中为数不多的论文,主要探讨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某一方面的问题,或牧区振兴及现代化进程中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某一方面受到的影响、产生的变化等。如李澜、戴宏学的《牧区经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例,实证分析牧区经济振兴及现代化建设实践面临的具体问题,探讨牧区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拉动作用;韩柱在《牧区“四化”同步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一文中提出:内蒙古牧区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快,但信息化和畜牧业现代化进展水平较慢,因为受制于制度环境、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和思想观念以及政策措施等因素“四化”同步受到阻碍;常宝的《论现代化与牧区传统社会变迁》一文,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牧区传统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迁,探讨牧区社会要实现自身振兴及现代化,就不能生吞活剥、简单套用“外来模式”。

对于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目前还几乎没有;特别是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创新,以及理论—实践—理论的提炼、归纳等还有待于大力开拓。今后,要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问题,不仅要深入系统地研析牧区振兴的实践问题,也要从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新理论的角度探索其理论问题,构建牧区振兴及现代化的特色理论体系。要遵循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及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在尽量理清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解析牧区的本质特征,探索牧区振兴现代化的内涵和原理,评估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进程,研究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法途径、对策措施。通过研究,要明确牧区振兴及现代建设的现实状况及推进趋势,明晰牧区全面振兴和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的各自特色及其相互关联与作用,建立、完善以牧区发展经济学、草原生态经济学、牧区社会学、草原文化学等为主要支撑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学科体系,选择牧区振兴及现代建设的有效路径并形成因地制宜、切实可行、配套完备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的对策体系。

二、加强实践探索——推进牧区振兴扎实有序地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要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绝不能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乡村包括农村和牧区,牧区与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各有特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科学把握牧区的本质特征,注重牧区的特色和风情,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绝不能搞统一模式、搞“一刀切”。要充分尊重草原牧区牧民的意愿,有效维护牧民利益,调动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牧区振兴的动力。

消除牧区绝对贫困、决胜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的基础,也是牧区振兴开篇的重要内容。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牧区振兴规划编制、实施与牧区、城镇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实行过程中,把脱贫攻坚作为牧区振兴初期的重要任务,确保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全面改善,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让广大草原牧区牧民同全区各族人民一起大步跨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促进牧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推动牧区产业兴旺。有效促进牧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生态草业、草原畜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及牧区特色文化产业等;实施休闲、体验畜牧业和牧区旅游精品工程,充分挖掘草原景观资源和牧区民俗资源等,使得生态旅游业与特色文化产业相结合,提供形式多樣、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要发展现代畜牧业,切实推动质量兴牧,夯实畜牧业生产能力基础,调整优化畜牧业供给结构,有效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强化畜牧业科技创新,推进畜牧业由增产型向提质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畜牧业创新力、竞争力及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快发展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牧民专业合作社、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扭转小牧户的弱势地位,推进小牧户生产经营现代化,促进小牧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从而构建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畜牧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并有效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

要推进牧区人才振兴,大力培养新型牧民,并造就一支懂牧业、爱牧区、爱牧民的“三牧”工作队伍,为牧区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有效提高牧区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培育牧区新型经营主体,在牧区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推动牧区生态宜居,促进牧区生态、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科学合理规划构建牧区的水、电、路、草、畜、圈、园及住房、蒙古包等,大力建设美丽新牧区,从而实现绿色草原、金银之原,生态宜居、乡悦乡愁,广大牧民的生活家园亮丽美好。要推动牧区文化振兴,开展民风乡风建设,提高牧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丰富牧区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要致力于牧区组织振兴,有效推动牧区民主法治化进程,加强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及其管理服务工作,打造坚强的牧区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牧区治理体系,加速形成“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生态修复——促使草原生态赤字变为生态盈余

牧区是生态相对脆弱区,而草原又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必须继续贯彻执行“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对现行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制度、政策等合理地修正完善,进一步加强与改善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促使草原生態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变,实现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进展演替,有效放大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使得草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更加强大。

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修复,真正保护建设好草原,就要按照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等相比稳定性较差、脆弱性较强的特点,立足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千秋大计、久久为功,最好不要设定时限,也不要感觉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良好了,就放松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维护建设,因为草原生态系统受水、热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一旦出现连续几年的干旱等,治理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就会严重衰退,可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是长久的工作及任务。

草原修复、治理要严格遵循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切合草原牧区的客观实际;如过度的草场网围栏建设要摒弃,因为牧区网围栏的密度过大,形成一个一个封闭的小圈子,会严重阻隔草、水、路、牲畜棚圈以及牧民家园的有机联系,对草原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会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时间禁牧也不好,因为适量的牲畜适时地游动在草原,并采食牧草,对牧草萌芽、生长,优质草种的更新、繁衍等有益处,是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功能高效的保障性条件之一,若草原长时间禁牧不用,优质牧草就会减少、草群结构退化,草原的质量总体下降。

要按照草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净化能力、抗扰能力以及系统资源的利用限度等所形成的草原生态阈限,合理利用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牧草资源的利用要适度、轻度,严格保持草畜动态平衡,并且在利用和保护中实现牧草资源的有效扩展。草原牧区的大部分地域是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牧区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严格遵守相应生态功能区的准则和要求,决不能逾越生态维护的红线,而且能不开发就坚决不开发,能晚开发就最好晚开发。

推进草原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既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牧区生产的绿色化、集约化、清洁化及专业化、社会化,致力于高质量的生产和发展;也要完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简约”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理念,崇尚亮丽自然、守住绿草清泉、留下民俗乡愁,去繁从简,让一定的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从而降低草原生态足迹、增大草原生态承载力,有效促进草原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澜,戴宏学.牧区经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学术论坛, 2009,(8).

[2]韩柱.牧区“四化”同步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 ,2015,(3).

[3]常宝.论现代化与牧区传统社会变迁[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2).

[4]王关区,陈晓燕.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经济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2013,(2).

[5]王关区,陈晓燕.内蒙古草原生态赤字及其成因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6,(5).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