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 消落的江城
2018-09-13丁海笑
丁海笑
不久前,我有机会以重庆的奉节为中心,对三峡地区进行了一次深度探访。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异域”的精彩程度,都赶不上中国的一个县城。奉节,是“三峡之首”瞿塘峡的所在地,也是古夔州治府所在地,从汉代起就是三峡地区的行政中心。自1898年英国商人利德将一艘17米长的木壳小汽轮——“利川号”开入三峡之后,奉节就像江河的消落带一般,在山川巨变中浮沉,成为我们回溯历史的一个坐标与通道。
沿着宋朝人的旅行路线
在北宋画家李公麟的《蜀川胜概图》中,从益州路治所成都府到夔州路治所夔州府(奉节),跳过了千山万水,仿佛没有阴隔——水运时代,“千里江陵一日还”并非空穴来风。除了李白过夔门时写的《早发白帝城》,从白帝城到瞿塘峡,还有近千位诗人做诗万首,使得奉节有了“诗城”之誉。我沿着《蜀川胜概图》中绘制的旅行路线,从万州到奉节,看李白、杜甫诗词中提到的景色,像保罗·索鲁等西方旅行家梦寐以求的那样行走三峡,在贾樟柯《三峡好人》的拍摄地留连,听那些远去的老城的故事,在魔幻色彩的新城中探索……
起点 “万商毕集”之地
去往奉节,多半要先过万州,这两个小城颇有渊源。
历史上,万州地区一度属于奉节的管辖范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增辟万县为通商口岸,成为万州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万州早有水运发展的积淀,1003年,美国传教士及探险家威廉·盖洛(William Geil)就在《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一书中写到:万县是重庆和宜昌之间最富有和最重要的城市。民国六年(1917年),万州设立海关,因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使它一跃成为四川第三大城市,与成都、重庆并称“成渝万”,同时也成为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区署设在奉节,后改设在万县。1950年,奉节从属万县,直到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奉节从万县的管辖中脱离,直属重庆。
百年变迁,使得万州与奉节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对调。如今万州是一个交通枢纽和地区性中心,拥有机场和高铁站。不过,待郑万高铁奉节站建成、巫山机场通航后,一切将有新的变化。
1969年,我的父亲12岁,被送往湖北老家,顺长江而下,过万县,他记得万县的码头上一道长长的梯步(现已没入水中),望不到尽头,过三峡的时候,漫天云雾,激流险滩,令人难忘。
20世纪80年代,旅行作家保罗·索鲁(Paul Theroux)到过万县,那时正值中国工业开发时期,长江沿岸兴建了许多工厂,他形容万县是“一座比重庆更骇人的城市——遍地泥泞、阴雨绵绵、污黑的街道、破碎的窗户、烟雾弥漫、每栋房子前面都蒙上一层煤灰。”
按宋朝人绘制的《蜀川胜概图》(现藏于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旅行路线,从益州路治所成都府(四川成都)到夔州路治所夔州府(重庆奉节)需要数日,如今可乘坐高铁三个半小时直达万州北站,再从万州到奉节,开始三峡之旅。我从高铁站望出去,万州规划整齐、高楼耸立,同我去过的所有中等城市没什么两样。
捡拾古夔州的记忆碎片
“夔”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其一指一足的龙兽,其二指今天奉节一带。先秦时,梅溪河注入长江,在今奉节老城附近形成一片碛坝,砂石堆积,形成“八阵图”与盐泉,夔州先民选择渔盐之地而居,始有鱼国。汉代公孙述筑白帝城,刘备于白帝城永安宫托孤,后来病死在这里。759年,李白三过夔州时,正逢人生际遇转变,在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李白登舟下江陵,过夔门时写下《早发白帝城》。7年后,杜甫到达夔州,两年作诗462首,767年的一个秋日,他登上白帝城附近的山,写下了号称“七律之冠”的《登高》。宋朝初年,在四川盆地境内置西川路,后增设峡西路,与西川路并称“川峡路”,不久川峡路又分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史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即由此得名。宋朝时,夔州的管辖范围涵盖今湖北、贵州、四川、重庆一带。
1909年4月29日下午5时,美国地理学家张伯伦(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在夔州府拍下一张清晰的全景照片,使其精美绝伦的城市风貌得以传世。遥想当年,这座依风水格局而建的元宝状的老城里,绸缎商、盐贩子、果农、土酒倌熙来攘往;苦力们用黄杨扁担从码头旁边的宁江盐井里挑了盐,通过海螺般的井道上岸;如山的货物被交与船夫和骡夫,他们穿过高江急峡,一路船工号子、两岸猿声、山歌小调不绝于耳……
1939—1941年,奉节县城遭受日軍轰炸14次,古城被毁。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奉节划归重庆,老城搬迁陆续开始。2002,三峡库区第—爆在奉节启动。2005年,贾樟柯在奉节拍摄了《三峡好人》。2010年,三峡蓄水175米,奉节老城几乎被完全淹没,是三峡库区淹没的唯一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开始,因道路改善,奉节拟对老城的最后一个角落进行拆迁,夔州旅游文化新区成立,全县的支柱产业由煤矿转为文化旅游。
奉节县城逐渐远离了古夔州城和白帝城的区域,如今沿长江主干道分布,西边是西部新区、三马山新城,以半山腰的夔州路和沿江的滨江国际为中心,四个车站和一个客运码头都位于距离夔门大桥不远的诗城路上;老城位于三马山新城以东10公里,只剩了一小块地方和—个码头;往东过梅溪大桥是宝塔坪,建有夔州博物馆和旅游码头,“三峡游”的游轮就停靠在这里;再往东是白帝城、三峡之巅(赤甲山)和瞿塘峡,瞿塘峡的尽头是大溪,如今属于巫山县。
奉节的新城是一座立体的城市,空中人行道、水泥吊脚楼随处可见,无数暗门上上下下,房屋一阶一阶向上垒。夜幕降临,明明灭灭的霓虹灯随山势而上,让人感觉像是置身于一座赛博朋克式的城寨。当地人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天桥下、梯步上总能看到聚在一起打川牌的老人,广场上有跳迪斯科的,也有跳竹枝舞(一种三峡民间歌舞)的,间或还有^睬着迈克尔·杰克逊式的舞步。
在新城的一栋写字楼坐电睇到13层,有一个天桥可直达彩虹公园,公园上头有一幢十几层的老楼,光线昏暗,没有电梯,楼梯折叠向上,中间有一道狭长的天井。“夔梳”的传承人肖代明就住在这里。
考古学家曾经在瞿塘峡崖壁的岩棺里找到一把马蹄形的木梳,用马桑树制成,作为陪葬品。这大概是关于“夔梳”最早的物证。从清朝末年起,肖代明祖上六代都是夔梳手艺人,奉节人叫做梳匠。肖家世代相传的制梳工具有几十种,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其中最有故事的是一把磨子,用当年日本飞机轰炸夔州城时的弹片加工而成,钢刃锋利无比;还有—种耪刨,木工俗称“蜈蚣刨”,相传发明于宋代。
清朝时,男人蓄长辫,女人盘头,梳子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用品,也常被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肖家在奉节的大南门和大东门设有两家梳子铺,还在巫溪开了梳子厂,负责把在巫溪采集的木材运至奉节,也有一部分梳子是在巫溪当地制作,之后装船顺着长江销往江浙沪和南洋一带。
夔梳传到肖代明这一代已经没落,他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学艺未成,家里的梳子铺就倒闭了,他去丝绸厂做了钳工,但依旧喜欢做梳子,就当业余爱好做着玩。2009年,夔梳被列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肖代明才又开始重操旧业。他运用自己的钳工手艺改良了不少工具,又和在美术学院念艺术系的女儿一起研发出顺应市场、更有寓意的新样式。2015年,夔梳作为重庆的24个代表项目之一参加了“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
肖代明夫妇和91岁的母亲一起生活,由于空间局促,他将阳台改造成工作间,街道上的车流声与大卖场高音喇叭的轰鸣此起彼伏,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屏蔽这个世界的喧嚣,专注于古老的木器制作。
Tips
游览古夔州需要做点文化功课,不妨就以博物馆作为旅行的开端。在位于重庆主城区的中国三峡博物馆可以看到“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在位于奉节宝塔坪的夔州博物馆及诗城博物馆,可以对整个夔州的历史、文化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远观瞿塘峡与夔门的地方很多,要近距离体验瞿塘峡,通常有旱道、水道两种方式,旱道就是进入白帝城,一路沿三峡古道攀至三峡之巅,水道可以选择游轮或客船。
每年10月奉节会举办“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包括一系列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从《175M》到“幸福313”
一幢悬空的楼横在路中央,楼下可通汽车,旁边是一条有着长长梯步的堤坎,梯步名曰“朝阳街”,堤坎的尽头是曾经的县府。长江一带的山城常有这样立体的街道,上下延伸,格局依水位而变,格子般的房屋顺着梯步一层层垒上去。
朝阳街顶上有一个叫作“公平黄骨头”的鱼馆,我在这里吃了在奉节的第一餐。“黄骨头”其实是奉节话“黄骨坨”的讹误,“黄骨坨”就是黄辣丁(黄颡)体长只有2—4厘米。长江里的黄辣丁曾是非常稀少的河鲜,野生的一年也碰不到两回,现在多是人工养殖了。
这天和我共进晚餐的朋友中有三峡摄影师黎明和当地文化人傅寒。黎明多年以来一直在三峡地区拍摄,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屡次受邀参加平遥、连州、大理、台北、法国的摄影展。傅寒是奉节名人傅作楫的后人,傅作楫是康熙年间的举人,官至左副都御史,康熙帝曾经改写了刘长卿的一首诗赐予傅作楫:“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园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傅寒在三峡库区蓄水十年后回到奉节,一直在收集与奉节相关的资料,希望为当地文化建设做一些贡献。
饭后,我们一起去“175M会馆”拜访奉节摄影师张德礼。一进门,就看到张德礼拍摄的三峡移民长卷《175M》——175米是三峡水库的正式蓄水位,2006年,三峡三期水位起来,老县城遗址即将淹没,张德礼找来175个三峡移民,在老城的废墟上拍摄了一组纪念像,他们在这个命运交汇点上被记录下来,然后便离开了家乡。后来张德礼和重庆的一些摄影师去平遥参展,展览的主题就叫《175M》。
张德礼是60后,小时候住在正大东门口,对面就是肖家梳子铺,他与夔州梳匠肖代明是儿时的玩伴。张德礼小时候住的房子,是他父亲在河坝里挑石头垒起来的,1993年意外失火被烧毁,父亲收藏的一箱子老物件都被烧了,包括抬石头用的垫肩(一串铜钱做的)和恨不得补了几千个疤的旧袄子,“那时候我不理解他的心情,后来我懂了,那是历史的一个物证,他要留着。”张德礼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觉得摄影能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近年来他对摄影的热隋有所减退,也许是因为三峡主题不再热门,新的题材不断涌现,三峡成了某种怀古追思,正如贾樟柯在《三峽好人》中写下的台词:“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环旧了。”当年贾樟柯为了拍摄艺术家刘小东的纪录片来到奉节,受到感染,临时决定拍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也成为他电影生涯的—个转折点。
张德礼开着广告公司,也做房地产生意。兴隆镇幸福村313号,原是一栋农民住的普通的土房子,张德礼将它改造成民宿“幸福313”,被重庆市政府评为优秀历史建筑,得到永久保护,这在重庆还是第一次。受到“幸福313”的启发,后来卡麂坪的22栋土屋也被保护起来,请来芬兰设计师,改造成旅游景点。
奉节的民宿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重庆地区已经算相当超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原生态村落发生了巨大变化,张德礼和当地旅游部门尝试从村民手中买下那些具有奉节传统民居特色的院落力口以改造,“这些项目不指望挣钱,投入的时间和成本肯定比收入大得多。有一栋保护一栋吧,不然等人们都反应过来、想要去保护时,这些房子已经没有了……”
一叶扁舟过夔门
万里长江如同利刃削过七曜山,形成瞿塘峡,赤甲与白盐二峰隔江对峙,其势如门,故曰“夔门”。“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门。”夔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古时称作“瞿塘关”“夔关”甚至“鬼门关”,明代沈庆在《瞿塘上峡》一诗中写道:“三峡瞿塘据上游,险由天设古今留。”除了出现在历代文人的浩瀚诗篇中,夔门还被印在了笫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背面。
从白帝城乘渡船过草堂河后,我搭了一艘渔船驶入瞿塘峡。三峡已不能用私船载客了,船主是我的朋友,所以网开一面。船主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穿着短袖运动衫、牛仔短裤,脚踏一双水上行船的人四季不换的拖鞋,偶尔赤裸臂膀,露出一身黝黑精瘦的肌肉。船主在县城里有不错的房子,但他依然习惯在船上生活,几十年来与长江共沉浮。船上简单的生活让他感到自在,一张床铺、一个煤气灶、一张小桌子足矣。杜甫在《最能行》—诗中写过:“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说三峡人宁可行舟而不为官,赞叹其勇敢气概。过去奉节有许多水上人家,随着老城的淹没和时代的变化,现在几乎找不到了。
帮忙掌舵的是一位身材瘦小的“水木匠”(旧时一种以造船为生的人),也是船主的发小,船主说他也许是奉节最后—个“水木匠”了。船主坐在船頭抽烟,在呼啸的风中和嘈杂的马达声响中,不时打上几个颇为写意的手势,“水木匠”便可会意,随之回浪、避障、掉头。每当有豪华游轮、巨型货轮通过,前方激起一层层大浪,小船就得“回浪”——调直船身,破浪向前,待浪小后再重新驶舵,避免船身侧翻。
过去瞿塘一带水流湍急,江道切岭成峡、穿谷成沱,三峡先民仿佛天生拥有出色的水上能力,他们在这段险象环生的河淝驾船行舟、乘风破浪、穿峡过江,就好比在生死路上打转,与此同时,岸上的纤夫们几乎贴着地面深弯下腰,用手扣住脚边的礁石,唱和出雄浑的号子;走到令船工们望而生畏的“滟滪堆”时,摇撸者绷紧神经,几乎面无人色,小船在鼓声中用尽全力向前冲锋,自古口口相传的号子压在滔天的浪峰之上……古时,农历五月之后就不能过夔门了,三峡水库建成后,水流平缓了很多,也不再有暗礁。
船主对瞿塘峡的各处细节都了然于胸,不时为我介绍着哪里是黄金洞,哪里又是孟良梯。两岸的绝壁上曾有数十幅石刻,其中一段长180米、呈灰白色的岩壁称为“粉壁墙”,汇集了南宋至民国时期的题刻十三幅。因为水库蓄水,部分摩崖题刻被迁移、保护起来,其中,迁至三峡博物馆的摩崖题刻《皇宋中兴圣德颂》被认为是第一佳作,内容是当地官员赵不优颂南宋中兴、赞高宗圣德。
船驶到瞿塘峡的一半,便调头送我回县城。晚上,朋友开车带我至U新城的凤凰山上看江城夜景,车子停在位于半山腰的清净庵门前,对面是一个新建的空中游乐场,摩天轮和海盗船都悬在半空,看起来十分魔幻,又有些惊悚。夕阳被一层水雾笼罩,来不及映红江面就落了下去,霓虹灯渐起,高架桥闪着光从空中穿过,有些科幻感,却还保留着山峡老城的味道。
领略吉夔州的诗意
用古老的方式走一趟三峡
我乘着普通客船,用一种古老的方式,一站又一站地走完三峡,两岸有远古文明遗址、小三峡的绮丽风光,还能听到不绝于耳的巫山小调、品尝巫山烤鱼。游轮看的是水上的风景,我想看的是水边的生活。
访江上郎中
三峡游轮号称“长江上的五星级酒店”,目前有长江黄金系列、美国维多利亚系列、世纪系列、总统系列等,游轮上有餐厅、酒吧、健身房、雪茄吧、烧烤吧、美容室、网络会所、剧院……有的甚至拥有室内外游泳池。不过,游轮的价格不菲,而且上下船都有指定地点,过三峡时基本上只能在船上观光,无法沿途停靠。
其实,除了游轮、包船,还可以体验一把在《三峡好人》中出现过的普通客船。这种客船在城镇之间的江上往来,奉节港航船码头每天就有几班船前往大溪(瞿塘峡东端)和巫山,可以完整穿越瞿塘峡。
前往大溪的客船下午4点开。中午,我在街上找了一家做“格格”的小店吃饭。“格格”是当地人对粉蒸肉的称呼,因为要将碗层层叠叠摆放在竹笼屉里而得名。奉节的羊肉格格比较出名,各个小吃店都能吃到,可以同时来上一碗合渣、汀来泡菜和蓑衣饭。我去的这家小店,从老城搬到新城也有十几年了。盬子鸡原名“鼓子鸡”,是奉节独有的一道菜,诞生于奉节县竹园镇的恭家,制作时,将土公鸡、高山腊猪腿、腌大头菜、糯米酒、野山菌、橘皮、中药材放入特制的土陶罐——“盛子”,上盖一天锅,锅里掺入冷水,再将盬子放入大铁锅中蒸,水汽透过气孔进入盬子内成汤,蒸、煨、煲4个小时后,“骨肉香离”的盛子鸡就可以出锅了。
登上客船,里面已经歪着躺着很多人,都是邻近的淳朴乡民,都有着一张《三峡好人》里那样的脸,身边的背篓里挑着货物。船缓慢地通过瞿塘峡,逢码头便停,许多不起眼的山包其实都是码头,就像公交车站一样,有人招手,船就会靠过去。
大溪镇地处瞿塘峡东口南岸,原名“黛溪”,是大溪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大溪河为南北向河流,折向东绕大溪遗址汇入长江,与长江共同围合成一片半岛形台地。1925—1926年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的纳尔逊(N.C.Nelson)一行到三峡地区考察,在离大溪不远的瞿塘峡口、长江南岸的坡地与溪沟的断面上,发现一批石器、残陶器的口沿及腹片,还有一些鱼骨渣。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三峡地区的诸多地方发现了同一类型的文化遗址。这一系列的发现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三峡地区即有远古人类生息繁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一类型古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大溪文化”,后来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大溪文化的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沿岸地区。
大溪镇的大溪遗址,是首先发现大溪文化的地方,2000—2003年,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大溪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确认遗存时代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溪文化、玉溪上层文化、玉溪坪文化、中坝文化)、商周(石地坝文化、瓦渣地文化、楚文化)、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尤其丰富,陶器以红陶为主,主要采用泥条盘筑等方法手制,表面多上红色陶衣,彩陶中多见草叶、横人字、弧线、绳索等纹饰。由于大溪遗址是渝东南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遗址,很多当地传统、习俗都愿意与它牵上点关系,甚至连“烤鱼”都能附会到大溪文化上面。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溪遗址被淹没,文物一箱箱运往巫山和重庆,只给这里的文化长廊留下一组照片,旁边还有一块明碑,写着“皇明康茂才进兵处”。过去的大溪镇是一个有古桥、吊脚楼、文庙的美丽古镇,如今在原址后方重建的古街并无特色,只有村民自发挽救下来的一些老建筑的柱墩,改作乘凉的凳子,为了防^偷走,用水泥固定在门前,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镇上的人们对老家记忆犹新,每个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上一段。
山坡上盖得最高的楼,便是张医生的家。张医生叫张应安,55岁,医术是祖传,张家从他爷爷那辈起就在大溪开医馆,他父亲也是赤脚医生。奉节每天只有一班船到大溪,为了让患者节省路费,他隔日早晨就会到奉节老城会诊。以前老城有大小南门,他的船停在大南门,那里有个望江旅社,他就在旅社里給人看病。后来旅社拆掉了,张医生和儿子干脆将会诊室搬到了船上,每天都有三五十人到船上来看病,所用的药材,有的是在山上采得,有的要到奉节、巫山去买,一副药要三十几块,于是有时候看个病还要倒贴钱。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奉节码头有个张医生,很多人从重庆、成都、武汉远道而来求医。这里距离神农架不远,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曾在神农架遍尝百草,当地医生也有去神农架采药的传统。
世代行医,张医生有着一种朴素的医德,认为生命无贵贱,在疾病面前众生平等。他几十年行医救人,也结识了不少权贵,曾有商人愿意一掷千金买命,但治好病后,张医生的收费还是—视同仁。
张医生的儿子另驾了一艘平板船,带我们去看错开峡。《巫山县志》记载:“斩龙台,治西南八十里;错开峡,一石特立。相传禹王导水至此,一龙错行水道,遂斩之,故峡名错开,台名斩龙。”传说大禹从江州东下来到三峡,开始疏浚三峡的工程,先是“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又凿开瞿塘峡“以通江”,开西陵峡内的“断江峡口”,其间大禹曾得到神女瑶姬的帮助,大溪宽谷中的“锁龙柱”和“斩龙台”,传说是瑶姬帮助大禹治水凿峡时锁龙斩姣之地。
船驶入错开峡,颇有一种进入桃花源的感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头顶一线天,两侧悬壁呈墨绿色,悬挂着许多石钟乳,帘瀑如丝线般下坠。峡谷不宽,稍不注意,船头就会碰壁,而山壁徒直向上,下面水深百米,如果撞击过猛,后果不堪设想。重新驶回长江航道时,正值夕阳映照,江山如画,让人心情无比畅快。
夜宿大溪一间老旧的家庭旅馆,一晚40元,面朝崖畔,“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听巫山小调
530,我在码头赶早班船去巫山。朝阳映衬着江水,水面的涟漪与色彩渐变的天空,让远山的倒影变幻不定。同船的一个女子即兴唱起了山歌,是“巫山小调”(巫山民歌的一种),看到江水便唱江水,看到朝阳便唱朝阳,自唱自和。
唱歌的女子叫黄会翠,巫山人,现在是一名全职歌手。因为爱唱歌,她被旅游公司发掘,到小三峡的游船上为游客表演,县文化馆也经常邀请她去演出,如今出场费已经上千,2017年她和其他农民歌手一起灌制了CD和SD卡唱片,这一年的收入总共有8万多元。
这一路,黄会翠完全陶醉在山水的世界里,尽情青歌唱。我们并不是付费的游客,而她也不并在乎是不是有人倾听。她就像我在三峡地区遇到的大多数人一样,安于本心,自得其乐,也不以钱来衡量生活的品质。
“山好水好人更好哦,我和妹妹儿心相连嘞。太阳出来哟照茶山嘞,照到那个茶山嘞金灿灿嘞,手儿采茶心想我的哥哟,妹儿的情意记心间嘞。”这首《倒采茶》,是黄会翠小时候在田间地头听老人们唱的,她记性特别好,这些歌听到就都能记下来、学着唱。很多接近失传的民间调子在她口中被保留下来,虽然她在原先的调子中混入了一些现代歌词,但通过不断从其他演唱者那里学习和回忆,还是复原了许多巫山民歌。她说,老一辈的人还会唱很多历史故事,因为他们是读过古文的,但她没有学过,所以已经}己不住那些调子了,只偶尔能哼出几句《训子文》。
黄会翠即兴演唱的功夫,得益于巫山民歌中对“套语”的广泛使用,比如“太阳出来……”“太阳落山……”“大河涨水……”“清早起来……”“山歌唱起……”“郎在外间……姐在房中……”“叫我唱来我就唱”等,在套语的基础上,使用比兴、对比、拟人等手法,即兴创作就有了很大空间,这和rap中背词的道理差不多。巫山民歌源于民间生活,有劳动号子、训子文、“穿号子”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成为巫山民歌的听众,一些通俗的情歌也在网络上得以留存。
船到巫山,码头上人头攒动,人们将一挑挑化肥和脐橙运上岸,有的装车直接拉走,有的现场交易,昔日古码头的场景仿佛重现了。夔州地区原是中国最早的柑橘产区,汉代就有“桔官”,唐代时夔州柑橘被列为贡品,20世纪中叶,脐橙代替了夔州柑橘,成为三峡地区经济作物的第一品牌,每到春节前后,长江两岸的码头上聚满了橙农,形成一道橙色的风景线,他们用扁担将一筐筐脐橙运上岸,再转由水陆交通运往全国各地。
吃巫山烤鱼
小三峡,位于巫山与大昌古镇之间的大宁河上,由滴翠峡、巴雾峡、龙门峡组成。大宁河发源于终南山,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长江。游小三峡一般要逆流而上,外地游客必须乘坐游轮,坐客船只能从大昌镇往下,时间会比较长。
前往大昌镇的班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开了两个多小时。大昌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280年,当时叫泰昌县,清康熙年间废县设镇,并入巫山。因为此处远离长江航道,战时人们会来此避乱,让古镇一度兴盛,许多老人回忆,大昌曾经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奉节县城。因为三峡水库蓄水,大昌古镇原址已经成了一个水库——大昌湖,新建的大昌是一个仿古街市,复建了35处古建筑,包括民居、寺庙、祠堂和城门,使用原有的木料,布局也依照原样。大宁河上游还有一些未被淹没的小镇,可以一窥大昌镇过去的模样。
在大昌乘快艇游小三峡,顺大宁河而下,山回水转,滩险流急,船在狭窄的峡谷中穿梭,眼看快要撞入峡壁,忽又豁然开朗。首先看到的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巴雾峡是小三峡的第二峡,全长10公里,因峡中支流巴雾河而得名,又叫铁棺峡——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有一具古巴人悬棺,俗称“铁棺材”;最后是龙门峡,长约3公里,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有“小夔门”之称。
回到巫山县城,神女广场正对着长江,顺巫峡向下是神女峰,神女峰是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那里。当年保罗·索鲁在畅游神女峰时写道:“长江是一条命名精确的河,命名是中国文明的特色之一。”巫山烤鱼,就像兰州拉面、河南烩面一样闻名全国。正宗的烤鱼究竟是源自巫溪、巫山还是万州,并无定论,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巫山烤鱼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做法可能受到了日韩铁板烧的影响,后来随着三峡移民广泛传播出去,成了名菜。
巫山的每一家店都有烤鱼,也都说自己是最正宗的“巫山烤鱼”,但也有的店招牌上写着“万州烤鱼”或是“巫溪烤鱼”,说明连当地人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或者并不在意。我当然也品尝了这道名菜,口味其实和我在外地吃到的那些没有什么区别,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真切地到过了巫山。
Tips
■巫山,既是山名,也是县名。作为山,巫山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为四川盆地,唐宋之前实际是指古奉节的“巴东(郡)之山”,唐宋及以后则指古奉节的“夔州之山”。需要注意的是,“巫山云雨”与此处“巫山”并无关系,而是指湖北云梦的巫山。
■可在奉节港务码头乘坐“奉标9号”游船(13:40出发,票价6元;次日6:30返回,票价10元)或是前往巫山的客船,途径老城、瞿塘峡至丈溪镇。
■大溪有简单的住宿,想当日返回,可从大溪包船到两河口(30—50元),再坐公交207路回县城。
■从大昌古镇乘快艇游小三峡不用买门票,但茌景点不会停留,想专门游小三峡,最好还是在巫山县乘坐旅游公司的游船。
长江峭壁上的文化徒步
包括瞿塘峡古道,是“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如今已有部分沉入水底。奉节在白帝城通往三峡之巅的路上新修了一条步行栈道,游白帝城,走三峡古道,登上三峡之巅,这一过程也是对古夔放文化的一次巡礼。
追寻纤夫们的足迹
三峡一带水流湍急,江道切岭成峡、穿谷成沱,要逆水而上,非靠人力拉纤不可。因此,自从三峡有船通行,峡江边就有纤道贯通。缓滩的道路还算好走,到了瞿塘峽和被称为“鬼门关”的夔门,长江浪急、风大、滩险,两岸都是悬崖,只能在峭壁上凿孔开道,这或许便是三峡古道的由来。
三峡古道并非只是纤道,而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古道共同组成的复杂的交通系统,按通行功能可以分为纤道、驿道、人行道,按修建时的结构特点,又可分为砭道、槽道、栈道,通俗地说,砭道就是山路,槽道是在临江绝壁上挖出的隧道,栈道则是在悬壁上凿孔架木修成的悬空道路。
瞿塘峡两岸的断崖峭壁高达数百丈,窄处宽不及百米,北岸的绝壁上,有一道人工开凿的古道。瞿塘峡古道(峡路),是三峡古道最经典的一段,包括了砭道、槽道、栈道。其中,草堂河至状元堆一段,长约9公里,岩壁上并没有凿孔、插木为梁的痕迹,而是在悬崖中硬生生挖出一条“凹”形的槽道,远望如同刀削,在地势稍缓的山坡,再开凿砭道,或以石垒砌道路,高出江面数十米,路面平直宽敞,能通行八人大轿。据考证,该栈道是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开通的,当长江水涨封峡、不能行船时,行人往来此路,肩挑背负,络绎不绝。如今古栈道已有部分没入水中。
有学者认为,孟良梯、偷水孔(已完全淹没)、上天梯也是瞿塘峡古道的一部分。在瞿塘峡“粉壁墙”东边的绝壁上凿有许多方形石孔,自下而上呈“Z”字形,一直排列到山腰,称“孟良梯”。民间传说,杨家将中的大将孟良,为取回被奸臣所害的杨继业的尸骨,趁着夜色在此绝壁上开凿石孔,不料才凿到山腰,便被山间的和尚发现,和尚假装鸡叫,孟良只好原路返回,故孟良梯只修到一半。那个和尚后来被孟良倒吊在崖前石壁上,变成一块名为“倒吊和尚”的石头。其实,孟良梯是宋元时期一段未竣工的栈道,起点处有石刻“宋开庆路元帅臣”,由此推断,这一栈道是南宋末年由当时的驻军首脑、夔州路元帅蒲择之或吕文德指挥营造的,以加强瞿塘关的守卫和攻击能力,确切时间是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
Tips
白帝城位于奉节新城以东10公里,原来确是一座城,大致范围在今天的子阳山与白帝山之间移动,现在范围被缩小到了白帝山中的自帝庙,三峡水库蓄水后,白帝山变成了一个岛。
白帝庙庙门建筑年代不详,原位于观星亭旁,面对长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搬迁到现在的位置,也许跟过往长江的船夫们不再登自帝庙叩拜有关——就如同出海拜妈祖—样,过夔门的船夫一定要登岸祭拜,以保佑能够顺利通过鬼门关一“夔关”。保罗‘索鲁在看到夔门后感双道:“见过扬子江上游这些壮丽的峡谷之后,很难不相信神鬼和巨人的存在。”
白帝庙现存建筑始于明嘉靖年间的扩建,经过清代康熙、成丰、同治年间的几次修缮,变成了现在的格局。
白帝城存有隋代以来的碑刻二百余通,除了名人墨宝,还反映了当时发生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从公孙述据蜀称帝、刘备退守自帝城、诸葛亮排八阵图和刘备托孤,到宋元战争、张献忠破夔关、民国军阀混战,俨然一部延续的地方志。其中东西两座碑林陈列着隋至清代的70余块碑刻,有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碑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精品。
白帝庙东碑林中除了两座艺术价值极高的《凤凰碑》和《竹叶碑》外,清康熙帝御赐诗碑《康熙皇帝六言诗碑》也堪称白帝城的镇馆之宝。其实乾隆皇帝也对夔州偏爱有加,他在《蜀川胜概图》中有不少关于夔州地区的题跋。
走入诗人们的意境
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前,中国一度兴起“三峡徒步热”,后来随着古道部分沉入水底而逐渐冷却下来。2017年,奉节在白帝城通往三峡之巅(今赤甲山,《蜀川胜概图》上为白盐山)的路上修了一条全长10.5公里的步行栈道,由两部分组成,从自帝城景区赤甲楼东侧到拗口路段称“诗意栈道”,全长1650米,设有4个观景台,可从不同角度看到瞿塘峡、丹青峡和犀牛望月;从拗口到三峡之巅山顶一段称“步道”,需要用较长时间攀登,途中会经过整修后的“危石鸟道”。
此外,奉节正在赤甲楼东侧沿江地带修建一条“怀古栈道”,平均海拔184米(三峡工程目标蓄水高度是175米),沿着淹没水底的旧栈道的路线,仿照原来的面貌,以架空的形式展现。
徒步往返三峡之巅需要一天时间。从风雨廊桥进入白帝山,渡船码头在岛的另—端,乘船通往古象馆(展出1990年在当地发掘的夔门古象)、猴区和三峡之巅。从古象馆出来后,经过一段不长的石阶,便能看见赤甲楼,从这里徒步至三峡之巅,单程需要4—6小时,往返10小时,沿途有多处观景台,可从不同视角观看瞿塘峡,会看到令人惊艳的江景,还会路过一段贴着悬壁的步游道,有一种凌空跨步的感觉。这段步道被称作“危石鸟道”,取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句:“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游白帝城,走三峡古道,登上三峡之巅,这个过程也是对夔州诗词文化的一次巡礼。759年,李白在—个清晨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767年,杜甫在一个秋日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12年,白居易借着瞿塘峡的夜色写下“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頭月向西”,822年,刘禹锡担任夔州刺史时写下“天下第一情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全程徒步往返三峡之巅,需要购买白帝城的门票,通往古象馆、猴区和三峡之巅的轮渡运营时间是8:30—17:30,注意不要错过末班。
■如果不想全程徒步,可以自驾车从沪蓉高速草堂出口到山腰的观景平台和海拔1388米的三峡之巅,俯瞰瞿塘峡,全程17公里。上山路为砂石路,路面狭窄,需要有山路驾驶经验。
瞿塘峡朝云暮雨,春夏秋冬的姿态不一,曙光、夜色、云雾、晚霞、红叶、赤壁,斑斓的色彩呈现出多样的峡江之美。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在此留下浩瀚诗篇,皆因为这里的山河既有“西控巴蜀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画卷,又有“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气势磅礴。
三峡之巅也是夔州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中写道:“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有人考证说这个“白盐”就指的是海拔1388米的三峡之巅。诗人陆游也有对赤甲白盐的描述: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两山对崔嵬,势如塞乾坤,峭壁空仰视,欲上不可扪。”
如今,或学李白登舟,或效杜甫登高,或徒步三峡古道,每一步似乎都能受到诗人的感召。难得见此山川,又何必在乎远游的寂寞呢?
另一个夔门
奉节南部的兴隆镇附近有一个由许多天坑、溶洞和峡谷构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群,从空中俯瞰,连绵起伏的圆锥形山丘,常年云雾缭绕、植被丰茂的群峰,蜿蜒曲折的天井峡地缝,从洞穴中涌出的暗河沿着峡谷在万山丛中环绕,像是在太平洋上才能看到的奇景。与有着厚重历史人文的老城、江河为邻,这里却另有一番天地。
天坑地缝
小寨天坑被认为是深度世界第一、面积世界第二的天坑.附近还有硝坑、冲天岩、箩筐岩、伍家寨、猴子石、大青坑等,共同构成一个天坑群。
小寨天坑是一个由喀斯特溶洞塌陷而形成的巨大漏斗,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当地人过去称之为“神坑”,兵荒马乱的年代,常有村民躲入坑中避难,后来开始在周边定居,逐渐形成村寨,俗称小寨。
小寨天坑的坑口直径为622米,坑内大部分被葱茏的绿植覆盖,一条山道从顶部螺旋下降,到坑壁的台地,再“之”字形弯曲折叠至坑底,底部有一个溶洞,地下河从中流出。坑底的来水洞是典型的峡谷式洞道,规模宏大,地下暗河总长10多公里,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水系,河水从洞中咆哮而出,蒸腾起的水雾如同一道独特的丝线悬于空中。
从停车场坐观光车到天书台,步行下天坑,以一般人的体力,往返需要4个小时,边走边拍照的话需要6—7个小时。天坑顶部即可观全景。天坑中部有休闲茶座,一条折叠小路下到底部,在峡谷最下方一处名为“坐井观天”的景点可以感受暗河和瀑布。路面湿滑,时而有雨,雾气弥漫,行走需要格外小心。天坑植被丰富,除了岩石,我还看到了火山石,说明这里曾发生过巨大的地质变化,附近盛产硫磺,也与之有关。
天井峡地缝位于小寨天坑以南约3公里,南部与撒谷溪峡谷相接,北部与迟谷槽峡谷相接。“地缝”即地缝式岩溶峡谷,天井峡地缝是奉节地缝中最为典型的一段峡谷,狭窄逼仄,最大深度229米,最小宽度仅1米。从高处俯瞰,深邃的地缝蜿蜒于石峰之中,犹如大地被撕开的一道口子,阳光直射而下,形成“一线天”景观。100多公里的暗河从洞穴中涌出,沿着峡谷在万山丛中环绕。
地缝全长37公里,开发部分只有3公里,步行约需1小时。
自然之乐
奉节独特的地质风貌,创造出了“夔门天下雄”的奇观,而奉节不止有一座夔门,在长江南岸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回龙村还有一个旱夔门,巨大的绝壁景观,好似三峡夔门和天坑地缝的缩小版。
从县城出发,过夔门大桥,沿S201省道向前,经长凼子隧道到两河口,顺着蜿蜒流淌的九盘河前行,沿途有观景台,可观绝壁。过回龙村不远后,海拔上升,通过几个急弯,1小时后到达旱夔门观景台。
旱夔门前方有一块谷地,保留着土家族的自然村落回龙村,有十几处农家乐,建筑皆为两三层高的夯土木传统民居,百年四合院的屋顶被苔藓覆盖,搭台上可以喝茶,墙面上有很多向外突出的棍子,用铁丝相连,用来晾晒苞谷和堆放一些杂物和蜂箱。雨季时,每天山中会下一阵雨,雨后村中云雾缭绕,像是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回龙村停车场有一条小径,通往旱夔门峡谷。绝壁旁边有一条通往迷宫河的小路,大概要走一个多小时,可能需要涉水。河中有一处深潭,据说每隔十年便会突然喷出水柱,响声如雷,当地人称“炮泉”。
旱夔门有两个观景台,一个位于山腰上S202省道199公里處,去天坑地缝的途中会经过,可以俯瞰
Tips
■S201省道218公里处有分叉口,向左可前往旅游环线,向前可到兴隆镇,中途会路过天井峡大桥,在桥上也可以看到地缝景观。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走走旅游环线、龙桥河溶洞、一磺厂遗址、三磺厂遗址、金凤山云海、错口峡,精彩程度不亚于天坑地缝。
■兴隆距离湖北的恩施、利川很近,可以从这里顺道去一趟湖北。沿途大部分区域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有许多不知名的野山,往往有意外之喜。整个谷地,还能品尝奉节小吃卤鸡蛋和卤豆腐干;另一个在S201省道198公里处,向右有一条路可以下到底部,半途有一个小观景台,可以从正面拍摄旱夔门。
“环线旅游”是一条围绕奉节南部的自驾环线,从旱夔门回到主路上,行至荆竹镇,可以抄近路到黑湾观景台,沿途是梯田和村寨,还会路过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土家村落——龙潭坪村,春季李树满山。继续往前上坡,会看到一个石门,左手是黑湾观景台,右手是卡麂坪村。卡麂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整个村子是散落式的,结合耕地情况依山而建,与田园、山林交错相溶,因为有建筑师参与乡土改造,这里已成为当地山村民宿的一个成功样本。
黑湾观景台的风光有点像缩小版的张家界,视线完全被翠绿覆盖,高山峡谷中有一条墨绿色的河穿出,远山含黛。经过三四个180°大转弯后,拐上麻山,山上多水雾,翻过海拔1961米的黄花坪,来到一片高山植被风光的花海湿地,有亭台水榭、连绵的松林,步道边遍布着花草和藓苔。再往前1公里是一排阿尔卑斯式的小木屋和一个汽车露营基地,可以住宿,自带装备的话,防护木露台的帐篷区可以免费露营,这里还有很多游乐设施。露营基地内有一条土路通往百草池,山坡上雾气弥漫,高大的松柏笔直朝天,鲜花在脚下绽放,仿佛误入了一片北欧的林场。
返回主路,再往前是茅草坝滑雪场,只在冬季开放。从滑雪场再走40分钟可达茅草坝,从这里出发,可经皮鼓窑、十里沟观景平台、石乳关、大坪森林回到兴隆镇。
夏日在森林草甸露营,秋季徜徉在连绵的金色林海,冬季有难得的雪景,在历史厚重的奉节,这里却能寻得一份难得的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