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彝族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设计

2018-09-13臧海波

体育时空 2018年5期
关键词:彝族大学生课程

臧海波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5-068-02

摘要 本文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并结合我校彝族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经历,对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过程进行“情境”化处理,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并构建主义理论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构建主义理论 彝族 大学生 野外生存训练 课程 设计

一、构建主义理论概述

(一)构建主义及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是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强调学習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构建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效适应世界,而非使学生掌握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表征的大量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即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它包括了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即是指学习者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顺应即是是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平衡是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构建的核心就是创造要以现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特点为基础,不断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二)构建主义学习观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而,构建主义学习观既可以认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信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三)构建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认知主体,是学习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创设教学的情境,开展合作学习,达成学习效果。

二、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野外生存训练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课程学习以彝族大学生为中心

彝族大学生从小牛活在山区.有一定的野外生活经验,在课程设计时要紧贴他们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这样不但能将课程内容融入学生社会实际经验,还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彝族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将课程内容与彝族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机会再平时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学习—实践—反馈—再学习——再实践掌握课程知识、技能。

(二)课程“情境”设计与彝族大学生社会文化背景联系

彝族大学生大都生长山区,长期游牧、农耕生活,形成了勇敢、彪悍的心理品质和良好耐力等身体素质。课程“情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彝族大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技能体系。

(三)加强“协作学习”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运用。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彝族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学习小组或者项目学习群,安排学习任务,通过讨论和交流,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利用学校及学校周边良好的户外运动场所,建立《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发生直接联系教学学习场所。同时,加强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便利。

三、构建主义理论在《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介绍

在国外野外生存开展很早,在美国、瑞士、新西兰等国家学校体育课程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户外生存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则是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后,部分高校陆续将《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授。野外生存训练作为课程是通过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荒原等条件,对学生传授野外生存、生活等方面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技能的概述;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野外生存身体素质训练;野外生存活动的组织;野外的安全救护五个部分。学习的重点为野外生存设备的使用、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野外简单生活用具的制造;基本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特殊技能的训练、野外综合训练;野外险情的处置、野外常见病的预防,伤病的自救与互救、野外应急措施、求救信号的运用。

(二)三种教学方法在彝族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应用设计

1.支架式教学应用

支架式教学基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教学应从学习者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如在本课程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这一章节教学中就是由体育教师将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复杂地形行进方法、采捕食物的方法、获取饮用水的方法、野外生火、睡袋使用、常备急救箱使用、如何寻找正确路程等方面野外生存技能学习内容一一进行分解,分步教学,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分步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技能掌握,最终形成系统野外生存技能。主要教学环节:(1)搭脚手架—围绕野外生存技能中某一项学习为主题,比如如何获得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结合彝族大学生生活经验,建立本技能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彝族大学生引入假定的,与其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野外环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对身处这样的环境该怎么样进行饮用水的获得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分组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出一套或者几套安全饮用水获得的办法,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学习评价—教师、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抛锚式教学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昕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限于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在教学中引出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围绕真实事件和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方式称之为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也被稱为“实例式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即设定特定情境并提出具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如何实现设定目标的教学原理。在《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尤其要把教育目标设定,才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产生。主要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以野外生存活动的历史事件和热点事件为案例创设学习真卖情境。如:山鹰社山难事件、吉林建筑大学学生沙漠穿越“失联”事件等。(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比如:在山区涉水安全注意事项、登山时如何选择营地的搭建等。(3)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各位学生进行解决办法的陈述,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学习评价—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对每位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应用

随机进入教学是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我们在设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时候,也常常使用该方法。比如在野外生存身体素质训练中就使用随机进入教学,从生理学、心理学、体适能等多角度进行教学分析,达到对野外生存所需身体素质的全方位剖析,从而对野外生存所需的各项身体技术有深刻的掌握。教学环节:(1)情境的呈现—向彝族大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如:登山和下山时身体重心对保持体能和身体平衡的影响;登山和下山时大腿不同部位肌肉用力的表现等。(2)随机进入学习—教师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与情境关联的知识和解决办法。(3)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如:登山和下山时肌肉不同的反应,从生理学、心理学和训练学角度对其认识。(4)学习评价:教师、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小结

将构建主义应用在我校彝族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教学中,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彝族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创设真实情境,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突显了学习过程中彝族大学生学习主体性。同时,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学会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了意义构建的教学目的。建构主义在野外生存训练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的模式,实现了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化,能培养彝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我校深化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学观念做出的一次尝试。

猜你喜欢

彝族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彝族海菜腔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