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校园暴力原因分析

2018-09-13李蔡霞

时代青年·视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未成年校园暴力

李蔡霞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社交方式的不断更新浮现,“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一系列的词汇也不断浮现于大众生活的视角之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对于校园暴力研究最初得到的结论是:校园暴力还没有到必须加以注意的时候。直到20世纪末,校园暴力逐渐上升为全球普遍存在且危害性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暴力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中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加以探讨。

关键词:校园暴力;未成年;原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到2015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针对人生伤害的暴力已经占到了88%之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的统计报告中:从涉案阶段来看,小学生占到2.25%、初中生占到33.96%、高中生占到22.64%。由于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初中生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并不能全面得到反映。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纵观国内学者对于“校园暴力”一词所做的界定,可以概括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以校园范围为中心,将“校园暴力”划分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校园暴力和发生在校园外以及周围辐射区的校园暴力。这种观点主要是对暴力行为发生的物理空间进行描述。第二种观点则以师生为中心,将校园暴力划分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三种不同类型。在我国理论界,这两种观点虽然在表述上不尽相同却也涵盖了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二者都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侵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害结果;第二,二者都认为暴力针对的主体是在校师生。结合上述两者观点笔者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及周边辐射区发生的主要集中于师生间、学生间、非学校人员与师生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暴力行为。

本文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为例,对在校的一百名初中学生、四十位教职工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走访、数据统计等方法从暴力产生的原因方面深入探讨校园暴力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过去几年里,学校中考成绩一度处于市属中学中的前列,目前已成为云南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但发生于2013年3月25日的一起校园故意伤害致死案,使得校园暴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3月25日7時36分香格里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校内有人打架致人受伤,指挥中心立即派建塘镇派出所出警。建塘镇派出所赶到现场后,会同校方将犯罪嫌疑人刘某当场控制,伤者宋某经120抢救无效死亡。建塘镇派出所将此情况通报香格里拉市刑警大队,经过初步了解刘某、宋某二人前期因琐事发生争执,25日造成刘某私藏刀具进入教室。二人见面后发生打架,后刘某持刀将宋某捅伤。据了解涉案刘某案发时为14周岁、宋某为15周岁,均系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初三的学生。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在走访相关人员讲述发生于2013年3月25日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第十一中学校园故意伤害致死案时,我们了解了引发案件的原因:犯罪嫌疑人刘某因学习委员收作业时拒交作业且出言不逊,被害人宋某不满刘某对学习委员的恶意相向而与之发生争执。笔者通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的100名学生、40位教职工发放问卷调查,对校园暴力产生原因进行了统计。

问题:你认为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A:家庭因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关系不和谐等;B: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C:学校因素:只看重学生的德育,缺乏有效的法制教育;D:自身因素:辨别是非能力差、心理素质偏激、自我约束控制力弱。调查数据中选择A选项的初一、初二、初三、教职工人数分别是8、15、11、1 5;选择B选项的分别是12、17、12、12;选择C选项的分别是3、3、7、2;选择D选项的分别是7、5、10、11。调查问卷中对于原因项的选择各有不同,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少年校园暴力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的影响和导向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以家庭为中心导致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有:1、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家庭成员对青少年人的教育不够重视。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和误导以及灌输的错误观念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校园暴力屡犯者往往在某一方面是对家长行为的模仿。3、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往往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心理更为脆弱,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诱惑也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校园暴力社会原因分析

阿尔伯特·科恩在《失足的男孩》一书中提到: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长于社会底层,地下的社会地位是他们很难获得社会所认可的成功,他们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灰心丧气,会失足加入到团伙帮派,形成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价值观念,帮派亚文化鼓励诸多的不良行为,如暴力行为等。社会不自觉的在未成年身上贴上了标签,这就影响了他们在家中、学校以及社会中可能被对待的方式。这种标签负面影响力的大小影响到青少年日后才去暴力行为可能性的大小。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学校原因分析

首先,在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缺乏有关青少年成长心理学的课程。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得不到及时疏导,长期积压与心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情绪自控能力减弱、行为自控力差。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为了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都容易采取过激行为。其次,我国的教育体制缺少警示教育和法制教育,青少年大多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在青少年的心中没有发挥出应用的威慑力量,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知识甚少,对法律制裁的严厉性更是毫无感受,导致以身试法的事件时有发生。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青少年的眼中和心中教师逐渐成为一种最没用的读书人的代名词。师生关系的微妙变化,使得一些教师也自动进入家长和学生划定的“售货员”的角色中,成了除教授知识就一概不过问的甩手掌柜。老师仅依学校表面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忽略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1、网络游戏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的形象特征在更为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2、当代的青少年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特别严重,养成了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遇事时大多自考虑自身的利益、漠视他人的存在。张扬的个性中又带着极端狭隘的自私与冷酷。

三、关注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不简单局限于校园内部原因,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标准、道德观念也在不断随之变化。处于初中校园的未成年人正值叛逆、容易冲动的年龄阶段,更易受到外界社会和同伴的影响。因此,校园暴力的防治需要我们先关注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全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让学生和老师不再生活在校园暴力的恐惧之中,让学校真正回归安宁、发挥其在教书育人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人民法院报2016.6

[2]魏曼华.《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1页

[3]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中国正方出版社2004年版

[4]姚建龙.《校园暴力控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吴桂宇.《校园暴力的回顾与前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未成年校园暴力
从高中生的视角谈未成年人校内暴力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英国接收“未成年”难民或2/3谎报年龄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未成年” 是免罪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