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黎的“重”和“轻”

2018-09-13张月寒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张黎共和乾坤

张月寒

新剧

张黎最近拍了一部新剧,《武动乾坤》,正在优酷平台上播出。因为是人气网文作品再加上口碑过硬的大导演,这部剧在早前的优酷剧集发布会上就颇受期待。如今,播出过半,它的口碑却似乎并不如预期。这让曾被张黎历史剧深深圈粉的观众有些失望。然而,黎叔终归是黎叔,他说他很少看网上的评论,且“一部剧有一部剧的运气”。采访那天,他依然是平和、淡然。不过在说到任何他感兴趣的点时,还是会站起来,踱着方步、眺望远方,颇有种激昂之感。但是,他对于行业内的种种现象,用词却非常圆润、温和。就仿佛1957年出生的他,此刻已是很多事情了然于心但很多事已经没有急着评论的必要了。他处于一个个人表达方式动辄可以影响较广受众的行业,但2018年此刻的张黎,反而是越来越将自己往后“藏”。

《武动乾坤》叙述了一个底层顽劣少年,历经重重磨难,一步步淬火成钢、扛起世间重任的故事。在采访中,张黎喜欢说自己作品的“壳”。比如《走向共和》的“壳”,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那个洪流中,各数风骚人物的进取与挣扎,他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各自的局限也有各自的伟大之处。而《武动乾坤》的“壳”,张黎觉得是“恰逢少年时,别轻易言败”。

这本是一个很深刻的主题,但也很吃亏。因为在这种奇幻、幻想类题材的电视剧中,在强调爽感、“金手指”、开挂的国内玄幻文学的风格基础上,观众似更会因“新”或“出其不意”而被吸引,张黎过往的对于宏大历史题材的把控性,在这种逻辑简单的全新领域,似乎很难驰骋。如今,仔细察看《武动乾坤》的负评,发现大家更多抱怨的不是电视剧质量,而是,它跟以往其他国产玄幻剧“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拍出“张黎的新意”。

导演张黎

拍历史正剧,张黎的独到之处也是他成功的地方,是对大量鲜活、生动的史料的搜集。拍《武动乾坤》之前,张黎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题材,所以他看了一些国内的同题材作品。天蚕土豆的原著他也看了。对于张黎来说,看原著一贯是一个“不断推演、判读的过程”。当时看《武动乾坤》原著时,他和主创团队画了很多张图,是他们想象中的小说场景的再现。这些图也包括现场美术的制景、视效制作的可完成度。其实这部新剧,和他以往的高口碑剧一样,也是用着十足的精力、心思去准备它。

在别的采访中没有提到的一点是,他说《武动乾坤》其实寄寓了他对现下年轻男性群体的一种反思。当下社会,多元价值观频出,但似乎一种古老、传统的男性价值观被日渐忽略了,就是,男孩要更阳刚。“这两天发布会啊、采访啊,发现我接触到的,全是女孩儿。还有,你现在随便问一个女孩儿,如果突遇歹徒袭击,你能确定你身边的男朋友就一定会挺身而出保护你吗?这本来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但问现在的很多女生,她们对这个问题是不敢持肯定回答的。”张黎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

在张黎过往作品中,表现男女爱情的主题或情节其实并不多。他也说过自己不太擅长拍感情戏。果然,这次《武动乾坤》感情线的处理部分,也是被批评较多的一点。“我确实不太擅长拍感情戏。”张黎说,“而且,现在年轻人的情感和我们那时还是不太一样。”

“那怎么办呢?”我问。

“没办法,就拍得不好呗。”他说。

历史

一上来,他就对媒体评价诸多的“张黎的历史剧有他独特的历史观、个人特色”这一点,表示了不大认同。他说,某部剧有导演“个人特色”这种说法,他不敢全盘接受,因为所谓的历史观、张黎特色,其实应该是整个团队集体劳动的成果,个人不能居功至伟。对于很多导演喜欢打上“某某作品”这个标签,他也觉得,是“不合理”的。

2003年的《走向共和》是他最早被封神的一部历史剧。这部剧从晚清流弊横行的社会、历史背景开始讲起,一直到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其间,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物相继登场,在同一个舞台上,在尽力还原史实的基础上,穿插、交会、斗争、分离。《走向共和》里细节的精准度,让人吃惊。第6集北洋水师阅兵,各国公使在招待晚宴上用英语对话。屏幕上人物各自的英语口音,居然精细到国别。日本角色说出的是日式英语,俄国人说的是带有俄语尾音的英语,英国人则是纯正的女王腔。这几年影评界都在夸英美剧如何重视细节,殊不知这部15年前的国剧,也是精良至此。

谈到这些,张黎自谦地说“都是应该的”。他介绍,为了追求真实性,《走向共和》中的主要日本角色,都是由日本演员扮演的。让他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有一集,描述当时的日本内阁主要成员在日本海域游完泳,最终在岸边的礁石上敞开胸怀晒太阳的场景。现实中,那场戏是在1月的青岛海边拍摄,天气非常寒冷,但几个日本演员没有任何怨言,半裸着在礁石上,为了表现身上的汗,当时拍一条就要往身上喷一次水,已经寒冷刺骨,可镜头中还必须做出很享受的样子。这种敬业为当时的张黎留下了深刻印象,反过来也重新影响了《走向共和》中他对于日本民族性的理解和表达。

聊起细节,张黎又兴冲冲地去隔壁房间取来了《孔子春秋》的定妆剧照,让我们看细节,看放大后面部的老年斑,还有白发,“都是一根一根植上去的”。《孔子春秋》是当时正式过审的片子,却也没有播,说没收视、没流量。“可能这个时代不需要这样的作品吧,孔子在当下不合时宜。”他说的时候也是有點怃然。

“似乎我们学摄影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习惯:对事物的观察,希望清楚、清楚、再清楚。我总希望追寻‘所谓的真相,所以,就喜欢查剧中人物的‘户口。在无数的史料的堆积中,人物丰满了,细节清楚了,我就觉得,仿佛离这个人物,也更近了。”张黎在说这段话时,忍不住用手比画出窥探摄影机孔镜的那种感觉。这些“细”,在屏幕上展现出来,能达到一些其他历史剧所没有的鲜活。但是,如此对历史资料、人物小传的痴迷性解读,又往往会容易陷入一个剥洋葱的无止境过程。什么时候该停?这时他又显出一个导演的宏观把控力来,那就是,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价值观之“重”,对于琐碎的旁枝末节之“轻”。

“在重大关头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就重要了。平时……平时可以嘻嘻哈哈、随和,但一旦关键时刻来临,对一个人的考验就来了。”他严肃地说。

褪去《走向共和》的稍嫌青涩激奋,《大明王朝1566》被认为是他的集大成之作。金牌编剧刘和平细入肌理的打磨,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张志坚、王劲松等老戏骨的集体演技大爆发,使得这部剧当时已达到了“谁在现场背词,大家都看不起”的高手较量之境。

现在回忆,张黎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相对完备、国库相对充盈、历代皇帝颇有个性的一个朝代。明代的官制、赋税制度、建筑、家具等,对后世都有着影响,它也是一个东西方开始产生正面冲突的时代。所以,他觉得如果就这样一个朝代作为横切面来讲述一个故事的话,会非常有意思。

“当时大家每天一块吃一块住,聊的基本就是人物。”张黎说,“人物形象在演员和导演的脑海中,高度重合了。只有这种情况下,现场才会有‘灵机一动。准备得越充分,到现场的变数越大。这种变数又往往是最值钱的,因为这样才能出来好戏。”

无论是之前的历史剧还是现在的玄幻剧,张黎似乎都不太喜欢讲述现在时态的故事。“很久以来,我们也没有什么新故事了,似乎所有故事都被讲尽的感觉。”这一点他觉得归根结底是自由度的问题,往下就不深讲了。

电视剧《武动乾坤》剧照

年轻与年老

张黎喜欢称年轻一代为孩子,面对《武动乾坤》里的各个主演,前来采访的媒体人,都是这样。这部《武动乾坤》,也毋庸置疑是一部贴近年轻人口味之作。现在似乎各内容制作方都在努力强调要制作贴近年轻人口味的作品,但这种“取悦年轻”,真的有必要吗?中年讲述者从容说出任何主题的故事,只要其间有真诚、有思考,不也是年轻群体愿意喜爱的吗?

张黎则诙谐地说,年轻人就是用来被迁就的,否则,“他们真给你颜色看啊!”俄而,他想了想,又正色道,年轻人面对的困惑多,对于未来的恐慌比我们这个年龄更大。所以,为什么不“迁就”年轻人呢?

《大明王朝1566》是放在优酷平台上重播以后,口碑才慢慢出圈的,人们也越来越体味到这部12年前作品的精妙之处。所以,张黎感谢网络。不过,他也指出,如今各视频平台的日益崛起,或许也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对从业者来说是喜讯,有了更多表现自我观点的机会。更多资本涌入会导致资本也越来越理性、专业。但相比之下,出经典、出大师的机会似乎被稀释了。准入门槛越来越低,会导致大量参差不齐的作品出现,这也某种程度上挤占了观众的空间和时间。

接下來,张黎手上有另外两部剧正在筹备。一部是同样年轻题材的、根据丁墨的穿越言情小说改编的《江山不悔》;另一部,则是筹备已久、各方期待的《曹操》,将由姜文主演。张黎的“重”和“轻”,是否能在这部《曹操》中再次绽放让人叹服的历史维度呢?或是,有了这次《武动乾坤》的经验,《江山不悔》能体现出不一样的“轻”?

猜你喜欢

张黎共和乾坤
壁上乾坤
Spin torque oscillator based on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with MgO cap layer for radio-frequency-oriented neuromorphic computing
乾坤令、岁朝清供
共和都市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碗莲
变脸
绝情刀
我的共和国
山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