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坍塌
2018-09-13殷培
殷培
明星人设崩塌的戏码不是第一次上演,它总在提醒你,一个你自以为很了解的人,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变成陌生人。人们不能原谅的,不是错,而是假,错可以改,但是假直接威胁到了人们对很多事情基本的信任感。
人为什么不能诚实地活着?诚实到底有多难?心理学家霍妮曾提出这样一个理论:人的一生,是一个努力克服虚弱感,并在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里安身立命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三种人际策略中进行选择:一是采取顺从(自我谦卑)的方法迎合他人;二是以自负的方式对抗他人;三是以逃避(超脱)的方法远离他人。
这三种类型的人都会在心中给自己设立一个理想型人设。选择谦卑型策略的人,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就应该是:充满爱心,不为自己获取利益,如果做到了,就会受到命运的优待,他人的赞扬;自负型人设通常对自己的才智或天赋很有信心,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人设是: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品质,就可以获得生活的主宰权,以及他人的爱慕和忠诚;而超脱型的人理想中的自我是:不尝试便不会失败,无所求就不会失望,他们选择躲避,主动放弃现实生活,克制欲望,以此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满足。
这些策略的选择,通常是交替发生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三种取向中灵活变通,最后创造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人设。
比如我曾遇到过一个雷厉风行的女上司。某次,恰逢暑假,她带了自己的女儿来公司。我看见她蹲下身和女儿对话,然后温柔地捏捏女儿的小脸蛋,看女儿做鬼脸,自己还会模仿,如此举动把母女俩都给逗笑了。这种温柔慈爱的母亲形象与她平时不苟言笑的职场人设截然相反。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有个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他遇到平民就嚣张跋扈,遇到长官就卑躬屈膝,性格好像装了开关一样,一按就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其实多少都有变色龙的属性,这不是完全的变形,而是某种对个性的微调,是人生存的本能。就像自然界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变换保护色一样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合理的。但是当人的虚荣心开始膨胀,想要从身边攫取得越多,就越容易长期把自己隐藏在某种完美的伪装下面,这时人设就变成了沉重的“人格面具”。
这一点,在微信朋友圈里会看得特别明显。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一个微信设置了好几十个分组:在老同学的分组里,晒旅游晒美食秀恩爱;在同事和上司的分组里,发的是认真工作、推广公司产品的信息;到了某些特殊人群的分组里,比如男神、前任、暧昧对象之类的,发的信息又变成了各种感性的倾诉。他们的朋友圈简直就像一个平行宇宙,不到另—个分组里,你永远不会发现,原来他还有这样的一面!
人设大家都有,但是,如果太过看重他人的评价,甚至于变成了必须背着一箱子人格面具的戏精,那就会比起一般的人设来说,更加辛苦,而且高危。它的問题,在于沉重的人格面具之后,灵魂其实已经不堪重负,一旦戳破,就很容易面临人设的全面坍塌。在这个诱惑太多,选择太多的世界里,真诚成了越来越稀缺的品质。一份关于90后和00后的性格调查报告显示,年轻的这一代明显更加讨厌表里不一,讨厌灰暗、复杂和左右逢源,他们欣赏直接果断的个性,对权威表现出更少的顺从性,更敢于发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如果你从来未曾为自己而活,你听了太多人的声音,却唯独没有听过自己的,你把潜力淹没在浮华世界里,就算得到全世界,还是空虚。永远在攫取,却永远不会满足,我想这空虚和无意义的感觉,就是对一个人的自我欺骗最深也最狠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