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国情的江北新区建设用地规划监测研究

2018-09-13钟丽蓉熊克俊洪饶云李学芹

现代测绘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业用地江北国情

钟丽蓉熊克俊洪饶云李学芹

(1.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 南京210013;2.卫星测绘技术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13)

0 引 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武器,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开展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是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开展精细化、抽样化、快速化的专题性监测[1]。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新区的规划对于引导新区合理布局、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诸多关于建设用地规划监测的研究,如张超等[2]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建设用地;何涛等[3]通过叠置不同时期的影像分析变化的建设用地;赵哲远等[4]采用SPOT5数据,对比土地利用数据监测建设用地规划。上述研究都是采用遥感影像数据,其获得的数据精度相对较低。而从地理国情监测的视角监测建设用地规划,数据精度高、分类细,可以更好地满足新区城市建设用地监测需求。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监测江北新区的建设用地规划,旨在掌握新区的建设进展,为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5]。南京江北新区(简称江北新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的部分街道和栖霞区的八卦洲街道,是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约为788 km2,约占浦口区、六合区总面积的32%。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辅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6年0.3 m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和江北新区规划数据。

2 研究方法

2.1 提取内容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定,按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待建用地及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等10种用地类型来提取城市建设用地[6]。

2.2 提取参考

将城市建设用地各类别定义与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指标建立对应关系。

2.3 提取流程

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以建成区为采集范围,以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为基础,参考地理要素数据和0.3 m的航空影像数据,按照行业代码分类提取建设用地。为避免图斑过于破碎,采集时直接对建成区进行分割。

2.4 空间分析

将城市建设用地与规划符合度对比分析,通过城市建设用地数据与规划数据的空间关联,计算符合区域面积的大小:

规划实施率可以反映新区的建设进度和发展程度,通过计算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已建成和在建的建设用地)总面积和新区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来获得:

3 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析

3.1 用地结构分析

根据2.2节所列的对应关系提取新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20.54 km2,居住用地面积为37.33 k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9.89 km2,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10.20 km2,待建面积为6.44 km2,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3.77 km2,其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71 km2,与第二、第三产业相关的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合计为66.53 km2。从城市建设用地状态看,已建成的城市建设用地为150.87 km2。

本文选取2016年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用地中已建成部分进行分类统计(图1),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占比最大,其次是居住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占比较小,绿地与广场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相近。由此得出,新区在产业职能和生活职能上较为均衡,产业职能比生活职能稍显突出。

图1 已建成城市建设用地各类占比情况

将统计结果与所规定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进行对比(表1),结果表明,居住用地尚未达到“25.0~40.0”的下限值,占比偏低;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已突破“5.0~8.0”规定的上限值,说明江北新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重视;工业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类似,突破了“15.0~30.0”的上限值,说明工业较为发达;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位于“10.0~25.0”的区间内,但其占比略微偏低;绿地与广场用地尚未达到“10.0~15.0”的下限值。

表1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现状与规划对比表

3.2 空间布局与规划符合度分析

通过式(1)计算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符合度,其中建成区内现状与规划不符合之处总面积为6.54 km2,占建成区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87%,由此可得出建成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与规划的符合度为96.13%(图2)。

图2 江北新区建成区内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对比图

图2编号1中,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实际为居住用地,面积为0.17 km2。编号2中,规划为非建设用地,实际为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0.48 km2。编号3中,规划主要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实际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2.93 km2。编号4中,规划主要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实际为工业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0.81 km2。编号5中,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实际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面积0.27 km2。编号6中,规划为白地、非建设用地,实际为工业用地,面积为1.02 km2。除此以外还有零散的与规划不符的地块,未在图3中标出。

3.3 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通过式(2)计算出建成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规划实施率为74.73%。其中规划实施率最高的为工业用地,规划实施率达90.93%;其次为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实施率达80.05%;最小的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实施率仅为38.24%;其次是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实施率为52.17%。

4 结 语

(1)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各用地类型的建设进展监测新区规划的实施情况,通过空间分析的方法计算城市建设用地与规划的符合度,监测规划的实施率。结果表明,南京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与规划的符合度达到96.13%,规划实施率为74.73%,说明江北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状总体上符合规划要求,但依然存在较大待建空间。

(2)基于地理国情开展建设用地规划监测,体现了地理国情“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工作原则,符合“以普查带监测促转型”的战略举措,验证了从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视角监测江北新区规划实施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猜你喜欢

工业用地江北国情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关于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的几点思考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新发展理念下常州市工业用地的形势与任务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
湘江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