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产业亟待突破技术瓶颈
2018-09-13李园园薛思雨
■文/董 鹏 李园园 薛思雨
在当前大环境下,化工产业必须向原料多元化,技术高端化,产品差异化,服务舒适化,以及生产专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近年来,新材料越来越受重视,以新型陶瓷材料、有机硅、纳米材料、储能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材料技术创新显得异常活跃,其诸多领域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发展机遇。
开拓化工新材料领域
新材料既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又具备诸多加工制造业的特点,随着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材料企业,为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相关市场,开始逐步将新材料生产及部分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全球新材料产业正在重新布局。这种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新材料产业的分工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基础材料及工业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性能的化工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当前,新材料领域出现的制造先于创造现象,说明我国面临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以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总体上看,我国化工新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市场前景,产品的市场增长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上,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某些重要的新材料品种市场增长率甚至超过20%。如果再考虑到普通工业原材料、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趋势,以及市场上以塑代钢观念的强化,化工新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可望得到更大扩展。目前,一部分相当成熟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尤其是基本产品呈现出生产能力不足的状态,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有些产品国内供应缺口甚至超过50%,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高端产品自给率低,2016年工程塑料消费量为421万吨,而自给率只有49%,特种橡胶自给率30%;同期聚碳消费量166万吨,其中有73%依靠进口;更具有代表性的是高性能膜材料,市场容量约450亿元,综合自给率43%。据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化工材料贸易逆差为1 360.8亿美元。在当前大环境下,化工产业必须向原料多元化、技术高端化、产品差异化、服务舒适化,以及生产专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世界化工新材料产量和产值分布图美国、日本、欧洲的新材料产量和产值约占全世界的2/3。
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瓶颈
从我国整个材料产业的实力来看,我国在钢铁、水泥、玻璃、纺织品等传统材料行业的生产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生产总量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但是,在新材料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以跟踪研制为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滞后,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产品质量较差,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形成三个梯队的格局,各梯队之间差距较大。第一梯队,主要由为数不多的外资(包括台资)企业构成。其特点是产业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普遍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销售能力强、产品链较为匹配、战略清晰、运作规范,通常以较高质量的基本产品和改性产品占据高、中端市场,因而往往是市场领导者,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第二梯队是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蓝星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也有少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其特点是,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一定的产业经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产品链较为完整、运作和管理规范但机制不灵活,多数产品进入中端市场,部分产品还处于低端,所获利润不够稳定。第三梯队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其特点是,产业基础较弱、装置规模不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产品链不完整、经营灵活多变、对市场变化灵敏、行为短期化、进入市场快,少数规模较大、技术基础较强的企业基本处于产品低端市场,多数企业则分布于广泛的、分散的终端产品市场。部分企业与第一梯队外资企业合资或组成战略联盟,成长潜力很大。少数大中型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化工新材料基本产品和改性产品中、高端市场,正在实施较大规模的项目投资。
第二,国外竞争对手的策略使我国企业始终处于产品链相对低端的不利地位。为打压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外竞争者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在我国企业没有通过自我研发获得技术突破之前,国外竞争对手通过垄断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限制对中国的出口。一旦我国企业通过研发在某些方面获得实质性技术突破,其又会马上将垄断已被打破的、比较低端的技术和设备转让给我国企业,获得技术转移利润的同时把重点转向较高端的产品。此外,国外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大幅度降低价格倾销,挤压这些新引进设备的公司的生存空间,使之难以积累起自我研发能力,无法通过技术进步取得产品升级,而国外竞争对手得以在较高端产品上保持领先地位,继续获取高额利润。中国已经采取积极的反倾销措施来应对国外竞争对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压,给我国企业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并且在有机硅、双酚A等很多行业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国外竞争对手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规避中国的反倾销措施。
第三,产业组织落后导致产品间的匹配能力较弱。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品链较长,产品链越向下游延伸越宽广,不同产品之间的依赖程度较高。虽然上下游产品能够分割生产,但只有产品之间相互匹配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上游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越高,下游产品的链条就越长,品种就越丰富,所适应的市场面就越宽广。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的时候,并不是以单个产品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而是以整个产品链利润最大化为原则,通过价格转移,在产品链上下游产品之间形成相互补贴,同一技术层面产品之间形成交叉补贴来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然而,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的产业组织落后,产品间相互匹配能力较弱。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规模普遍过小,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产品匹配和营销网络,因而造成产品链的中断。加之落后的产业组织既增加了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又无法从整条价值链的角度统筹定价,降低了产品的综合利用程度,难以通过企业间的联盟实现技术转移和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技术突破。
第四,运营成本高,企业负担加重。由于化工材料的特殊性,“谈化色变”,致使融资成本上升,银行信贷收缩,贷款难度加大,贷款利率上升。一些企业反映,受化工环保问题增多、总体效益下滑的影响,化工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融资成本越来越高。物流成本上升、电力价格上涨,以及部分化工园区蒸汽价格上涨等,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压力。安全环保成本上升,国家强制脱硫脱硝、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副产品处置力度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此外,企业税费负担较重、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等,也对企业经营和成本管控带来很大压力。
第五,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产业转型难。尽管我国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组织重点科技攻关,但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始终难以突破,成为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目前,行业内产能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低价竞争,高端产品仍供不应求,需依赖进口满足。企业尽管知道转型很迫切,但由于缺乏技术,缺乏高端创新人才,转型方向不明确,转型力量达不到。
市场需求突破历史性契机
每年,我国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因而制约了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研发模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首先,以化工新材料基础产品的产业化为重点,实现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重要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其次,以产品的高端化和系列化为重点,加大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等下游产品链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同时,高度关注化工新材料领域新的技术和产品,如无机陶瓷膜,南京工业大学已开展了多年研发,基本掌握了无机陶瓷膜的制备技术,正在石化行业加快应用开发,预期今后数年将形成百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最后,整合全社会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企业提出的市场需求进行研发活动,并以市场效果来评价研发成果。
第二,坚持开放发展,鼓励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要允许国外先进企业“走进来”。国外先进企业为保护自身的技术垄断地位会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同时,为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大利润,又会积极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为此应当鼓励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尽可能扩大外方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
第三,优化产能布局,促进行业集成化发展。要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就必须发展几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围绕大企业建立化工产业群。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关联性非常强,化工产业群的建立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匹配,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国家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新建项目应首先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出具评估意见,以此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备案时的重要参考,并建议首先在化工新材料行业开展这方面的试点。另外,加快标准转型,加强应用标准制定。
第四,完善宏观调控,缓解企业成本。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效益下滑情况下,企业希望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企业减税力度,取消一些不合理收费,同时,适当推进部分财政资金专项返还,如危险化学品运输严格管理后,增收的款项应适当部分返还企业,用于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等。切实做到稳健货币政策,提高融资效率,稳定或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强化水、电、运输等公共资源产品的成本核算,避免价格单边持续上涨。建议政府加大相关公共设施投入,大力发展第三方配套产业,发挥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
第五,设立技术专项,加大支持力度。化工新材料是典型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当前我国总体技术储备仍相对落后、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阶段,希望国家能够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产业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建议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氟化工方面,第四代制冷剂研发,氟聚合物材料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有机硅方面,硅石直接氧化制单体;工程塑料方面,支持国产材料的应用,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此外,建议国家优先扶持具有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联盟建设,并给予首台/套装置一定的扶持政策。
总之,未来要以基础产品的产业化为发展重点,实现工程塑料、碳纤维等稳定生产;以产品高端化和系列化为发展重点,加大关键领域的研发力度;以新技术和产品为发展重点,高度重视功能材料开发。作为国家未来各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无论是从新材料行业整体政策,还是从化工新材料这个化工子行业的角度出发,未来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政策支持无疑将是巨大的,在此期间,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新材料公司,引领时代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