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注药法防治香樟齿喙象幼虫防效试验
2018-09-13樊斌琦
樊斌琦
(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 200072)
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tsushimanus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 魔喙象亚科Molytinae 树皮象族Hylobiini齿喙象属Pagiophloeus,由黄俊浩 等报道为中国新纪录种[1-2]。目前在我国上海、福建有分布。经调查,上海市嘉定区、闵行区、宝山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崇明区等郊区生态公益林香樟树均有该虫分布,集中种植的片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单株或零星种植的香樟树。通过野外持续观察,香樟齿喙象在上海地区主要遵循以下发生规律:以低龄幼虫越冬,8月至9月初为成虫集中发生期,10月至翌年6、7月为幼虫集中发生期,7月为蛹集中发生期,7月底至8月初蛹逐步羽化为成虫,1 a发生1代。个别虫体以成虫越冬,第二年4月产卵繁殖下一代。该虫主要以幼虫钻蛀香樟韧皮部取食为害,蛀道横向分布,受害部位树皮暴突,有较细小的木屑排出,1棵树常有多个蛀孔,受害部位呈鼓包状凸起,严重影响美观及树木长势。由于该虫钻蛀为害,常规喷雾防治药液难以直接接触幼虫虫体,防治效果不佳。而打孔注药可将药液注入树木主干内,利用树体的自身传导作用将药液疏导至整个树体,香樟齿喙象幼虫在取食了受药的树木组织后,即中毒死亡。目前打孔注药防治方法在蛀干性害虫防治中对天牛的应用较多,效果良好,张天栋 等利用该方法防治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nobilisGanglbauer,选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2浓度,施药后40 d防治效果达78.7%[3];张林生 等利用该方法防治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Motschulsky成虫,按照1 mL/cm胸径剂量,注射氧化乐果原液,防效达94%,药效持续40 d[4]。本文通过打孔注药方法尝试对香樟齿喙象幼虫进行防治,以期获得较好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生态公益林位于黄浦江上游松江区泖港镇境内,东临竖潦泾,西至同三国道,北临横潦泾,南至叶新公路。总占地面积约590 hm2,种植香樟Cinnamomuncamphora、女贞Ligustrumlucidum、雪松Cedrusdeodar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等树木200余种,该片林地兼具水源涵养和生态调控等功能,为上海地区重要的生态林地。
1.2 试验药剂 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1.8%阿维菌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以上药剂均由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工具 CGD-8侧挂式电动打孔机,5 mm钻头,15 mL注药小管,量筒,注射器,烧杯。
1.4 试验方法 2017年5月16日,在香樟齿喙象幼虫危害期,在泖港生态林选择胸径20 cm左右受害香樟树开展打孔注药防治试验。用CGD-8侧挂式电动打孔机,配5 mm钻头,在受害香樟树距地面20~30 cm树干部位,斜向下45°角打孔3 cm深,每株树对角打2个孔,每个孔插入15 mL打孔注药小管。
将3种供试药剂分别配制为原液、稀释5倍、稀释10倍3个浓度梯度,共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选定5株标准株,共45株;每株树打孔2个,每个孔注入药剂10 mL,即每株树注入20 mL药液,每株标准株做好标记,定点定株调查,另外再选定5株被害株,作为清水对照处理。以上处理均做3个重复。
因香樟齿喙象幼虫钻蛀树体为害,且幼虫期发生相对集中,树体内有幼虫活动的植株树体外均有新鲜排粪和木屑分布,因此本试验以树体外是否有新鲜排粪为判断依据,即若树体外新鲜排粪停止,则说明树体内幼虫受药死亡,树体外持续有新鲜排粪排出,则说明树体内幼虫持续为害。在防治试验前1天对试验林地内的所有标准株进行虫情的本底调查,即5月15日,分别调查以上受害香樟树香樟齿喙象的新鲜排粪孔数量并记录,5月16日防治以后,每周调查1次,连续调查8周,记录每次调查每种处理5株树的虫口数量总和,并计算每组处理3个重复的虫口平均数。
1.5 数据分析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整理原始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差异显著性检验。
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10%甲维吡虫啉SL、1.8%阿维菌素EC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通过打孔注药的方式均对香樟齿喙象幼虫有毒杀作用(表1)。
表1 3种药剂打孔注药防治香樟齿喙象效果
注:不同大写字母代表同列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行不同周之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处理差异不显著。
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从时间看,整体上3种药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治效果愈加明显。个别处理存在不规律现象,其中1.8%阿维菌素EC 1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 10倍液处理组在防治后第4周,防效较第3周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4.5%高效氯氰菊酯EC 10倍液在防治后第2周防效也较第1周有所下降。个别药剂随着防治时间的推移,防效暂时下降属正常现象,可能与药效的发挥、对照组的虫口数量变化及幼虫的取食行为等偶然因素有关。
10%甲维吡虫啉SL原液处理组在防治后防效随时间推移稳步提升,且每周防效均高于其他处理组,至第7周达到最高77.27%,第8周保持同等水平。8周后,防效最差的为4.5%高效氯氰菊酯EC 10倍液,为46%。每种药剂不同浓度之间防效差异显著,每种药剂各浓度处理不同防治周期之间防效差异亦显著。
3 讨论
打孔注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已成为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防治方法,尤其对于具有隐蔽性危害特点的钻蛀类等有害生物。传统喷雾措施防治效果不够理想,且上海地区林地管护相对精细,水资源丰富,无公害防治要求更高,打孔注药的方法相对更为安全适用。药剂注入树木体内,直接避免了农药对土壤、水源及空气的污染,比喷雾防治更加环保。传统的喷雾防治措施,由于受药剂雾化程度、林地类型、喷施技术等因素影响,往往有大量的药液并未有效喷施至靶标植物,加之喷雾过程中常出现“跑冒滴漏”等情况,药剂浪费现象明显,打孔注药方法彻底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打孔注药技术在药剂的选择上,除了关注药效,还需筛选内吸性较强、适合在树体内传导的农药剂型,目前常用的剂型包括水剂、可溶液剂、乳油等剂型,其中乳油选择较多。本试验选用可溶液剂和乳油两种剂型,均能在树体内正常传导,符合打孔注药的要求。10%甲维吡虫啉SL推荐施用方法即为树干注射,属于打孔注药专用药剂,且甲维吡虫啉杀虫效果良好,故作为本次防治试验用药;1.8%阿维菌素EC为传统高效杀虫剂,具有很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且有熏蒸作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同样作为常规高效杀虫剂,剂型为乳油,适合树体内传导,防治成本较低。通过试验,10%甲维吡虫啉SL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生产中更适用于通过打孔注药防治香樟齿喙象。 本试验选用的三种农药成分和剂型均不相同,故若需单因素评判某种剂型或某种有效成分的防治效果更好,没有平行对照试验无法做出明确结论。因此下一步试验设计中,将进一步考虑同种剂型不同有效成分之间的防效比对,以及同种有效成分不同剂型之间的的防效比对。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农药品种绝大多数推荐施用方法为喷雾,专门用于打孔注药的农药极少,所以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研制出更多更适用于打孔注药的农药品种和剂型将会更加有力地促进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