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蠹亚科三新纪录种
2018-09-13田尚牟文彬唐志强吕佳王建国
田尚,牟文彬,唐志强,吕佳,王建国
(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重庆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重庆 400015)
重庆(105°11′~110°11′E,28°10′~32°13′N)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824万hm2。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势以山地为主,境内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等山脉,森林资源丰富。
小蠹Scolytinae是象甲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世界已知6 056种[1],在温带到热带地区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林业害虫。中国有分布记录的小蠹亚科昆虫有70属359种[2],但许多地方仍没有被小蠹分类专家广泛采集,有许多种仍待发现。记述中国小蠹种类的专著主要有《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卷鞘翅目小蠹科》[3]和《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4]。
通过对重庆辖区内小蠹昆虫的详细野外采集,发现中国小蠹亚科新纪录种3种,并对其分布和生物学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1 方法
2015年5月和8月、2016年5月和7月先后对重庆市辖区内主要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小蠹昆虫进行采集。标本在实验室内于-20℃保存。所有标本进行镜检,得出初步形态鉴定结果,后由R.A Beaver博士进行形态复核。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入侵实验室。
2 结果
2.1Cnestusaterrimus(Eggers)中国新纪录种 异名:XyleborusaterrimusEggers,XyleborusglaberrimusSchedl,XyleborusglabripennisSchedl,CnestusnitensBrowen
2015年5月10日在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二重岩(E108.40,N29.27,H:989 m) 的板栗树苗枝条上采集3头雌成虫;2016年5月10日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西坡景区入口 (E107.13,N29.05,H:809 m)采集2头雌成虫。
隶属于小蠹亚科Scolytinae材小蠹族Xyleborini。缘胸小蠹属Cnestus前胸背板侧缘和基缘有略锐利凸起的脊边,触角鞭节4或5节,触角锤状部角质区纵中线处的长度不及锤状部长度的1/4;眼前缘如有缺刻,也十分微弱;体长2.0~4.0 mm[4-5]。C.aterrimus雌成虫,小,体长1.9~2.2 mm,短圆柱形,黑色,光亮,鞘翅两侧各有1块棕色的色斑,毛被稀疏。额部隆起,表面粗糙,但光亮。眼大,肾形。前胸背板长宽相等,强烈弓突,后缘平直,侧缘平行并有明显的倾斜,前缘圆形,端部有两个强烈的瘤;顶点位于中后部,有细弱的茸毛,后半部除在中间分布有一些刻点外,其余地方无刻点。鞘翅与前胸背板几乎等宽,比前胸背板略长;基缘平直,从鞘翅基缘到后缘强烈弓凸;侧缘平行,在鞘翅末端收窄变圆,只有前两排的刻点沟清晰的分布着大的刻点,沟间部宽阔;在鞘翅斜面处刻点更清晰致密。鞘翅斜面圆钝弓曲,不呈截面(图1)。
图1 Cnestus aterrimus(Eggers)
该种小蠹在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有分布记录[6]。记载的寄主种类包括番荔枝科Annonaceae瓜馥木属Fissistigma、橄榄科Burseraceae橄榄属Canarium、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娑罗双属Shorea、杜英科Elaeocarpaceae杜英属Elaeocarpus、壳斗科Fagaceae锥属Castanopsis、楝科Meliaceae桃花心木属Swietenia、铁青树科Olacaceae、Scorodocarpus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Clerodendrum和牡荆属Vitex[7]。但是,Browne也指出C.aterrimus可能对寄主并没有选择性[7]。钻蛀于0.4~1.4 cm的细枝上,有时也能发现侵入直径5 cm左右的枝条。坑道直达髓部后,分出两条几乎等长的纵向坑道,用于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化蛹[7-8]。
在中国已有分布记录的缘胸小蠹属有8种,C.ater、C.gravidus、C.klapperichi、染淡缘胸小蠹C.maculatus、C.muravamai、削尾缘胸小蠹C.mutilatus、C.nitidipennis和C.testudo[2]。其中削尾缘胸小蠹已入侵美国并迅速传播[9-12]。
2.2Cyclorhipidioninarmatus(Eggers)中国新纪录种 异名:XyleborusinarmatusEggers,Kelantaniusinarmatus(Eggers)
2016年7月16日在重庆市城口县北屏乡(E108.78,N31.99,H:1132 m)采集5头雌成虫3头蛹11头幼虫。
隶属于小蠹亚科材小蠹族。壮材小蠹属Cyclorhipidion前胸背板几乎不成方形,前缘常常向前弓凸,并且前缘生有1排锯齿;鞘翅斜面后侧缘弧圆,鞘翅上的刻点分布混乱,鞘翅上的毛被多而浓密;体长2.1~4.1 mm。C.inarmatus前胸背板近长方形,长明显大于宽,鞘翅斜面的沟间部布满小颗粒,小型种类,体长2.2~2.3 mm。雌虫体长2.2~2.3 mm,长是宽的2.2倍,圆柱形,前胸背板淡黄棕色,鞘翅着色较深,体表前部少毛,后部鞘翅斜面上茸毛甚多。额部平隆,无中隆线;额上部有不规则细微刻点,下部有细微颗粒及稀疏细茸毛。前胸背板长大于宽,长宽比为1.4∶1,背面观轮廓呈长遁形,侧面观背板前半部弓曲上升,达到顶点,后半部水平而略下倾。鞘翅是前胸背板的1.4倍长,侧面观鞘翅前2/3平直,后1/3下倾为斜面。刻点沟轻陷,每个刻点沟中有微茸毛;沟间部轻微升高,其间分布有不规则的颗粒和浓密的茸毛(图2)。
图2 Cyclorhipidion inarmatus (Eggers)
该种小蠹分布于从喜马拉雅山脉到苏门答腊的丘陵地区,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等地[13]。记载的寄主植物有壳斗科的栎属Quercus和锥属[6],但整个壳斗科的植物都有可能是其寄主[14]。生物学未知。
在中国已有分布记录的壮材小蠹属有9种,C.formosae、C.fukiense、C.improbum、C.ohnoi、C.pelliculosum、C.perpilosellum、C.sulcatum、C.umbratum、C.xyloteroides[2]。其中C.pelliculosum已入侵美国[15]。
2.3Dryocoetiopsmoestus(Blandford)中国新纪录种 异名:Dryocoetesmoestus(Blandford),Taphrorychusmoestus(Blandford)
2015年5月10日在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二重岩(E108.40,N29.27,H:989 m) 的板栗树苗枝条上采集4头雌成虫。
隶属于小蠹亚科毛小蠹族Dryocoetini。横顶小蠹Dryocoetiops属体型粗壮,触角鞭节4节;锤状部呈圆形,3节,节缝横直;前胸背板前缘一般有许多尖齿,前胸背板前部比较粗糙,散布粗颗粒;鞘翅平坦,刻点沟各有1列刻点,点心无毛,沟间部也有1列刻点,但点心有竖立茸毛[4]。D.moestus雌成虫体长2.5~2.7 mm,体黑色,圆柱形;额部隆起,具稀疏短毛和刻点,有微弱的中隆线;触角砖红色,触角锤状部具弯曲的毛缝,其基节光亮,长度与中节相当,端节具毛。前胸背板长宽相等,背面观基缘横直,侧缘呈微弱的圆弧形,前缘的弧度更大并具有颗瘤;在中纵隆线两边的中部有细弱的横纹,后部有印痕,只在基部中间有点光泽;前端覆盖横向的瘤粒,近顶点处瘤粒更大,其后逐渐被粗糙的刻点所取代;茸毛短而紧密。小盾片三角形,具光泽。鞘翅与前胸背板等宽,鞘翅长宽比为1.6∶1,基部截形,肩角圆形,边部到端部顶点处呈盾圆形,两边近似平行;表面稍有光泽,在灯光下可见数排浅的刻点,沟间部稍微凸起,在鞘翅斜面处有1排具细刚毛的瘤粒且端部的刚毛明显更长,在翅缝两边有印痕,其刻点沟几乎不可见,沟间部有细小的瘤粒(图3)。
图3 Dryocoetiops moestus(Blandford)
该种小蠹以前只在日本有分布记录[16]。记载的寄主植物只有鹅耳枥Carpinuslaxiflora[6]。生物学未知。
中国已记录有2种横顶小蠹,咖啡横顶小蠹D.coffeae和D.kepongi[2]。
3 讨论
小蠹是世界上重要的林业害虫,虽然大部分小蠹只攻击枯树或衰弱树,但有少数种类能攻击健康树并造成其死亡,例如,原产于北美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对我国山西等地松树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7]。且大部分小蠹能携带真菌并使寄主植物致病。比如,在中国四川、湖南、福建有分布的X.glabratusEichhoff[14]可携带一种致病真菌Raffaelealauricola。这种真菌引起的月桂树枯萎病(Laurel Wilt Disease)曾造成美国东南部的鳄梨Perseaborbonia和洋檫木Sassfrasalbidum大面积死亡[18-20]。同时,真菌还会引起坑道周围的木材变色,降低木材品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内国际间贸易极其频繁,小蠹极易随种苗、木材和木质包装等的运输而传播。进出口上述物品时应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