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背雪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2018-09-13徐真旺王芳付红梅胡双台温从育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3期
关键词:毒蛾羽化防治效果

徐真旺,王芳,付红梅,胡双台,温从育

(1. 浙江省遂昌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 遂昌 323300;2. 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浙江 遂昌 323300)

杜英Elaeocarpusspp.为常绿乔木,高可达10 m以上,木材材质洁白,纹理通直,干燥后易加工,不变形,切面光滑美观,是家具、胶合板的良好用材[1]。杜英树杆端直,冠形美观,一年四季红绿叶互缀,对二氧化硫抗性强[2],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该树适生范围广,对气候及土壤要求不高,有繁殖容易、病虫害少、成活率高的优点,在海拔800 m以下山坡地生长迅速,因此亦是极佳的山区造林树种。同时,杜英还是优良的香菇栽培树种[3]。遂昌地处浙江省西南部(N 28°13′~28°49′,E 118°41′~119°30′),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杜英以其诸多优点,在遂昌的园林造景、平原绿化、山地造林及香菇栽培中广为应用,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随着杜英的大面积种植,病虫害也日趋严重,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一种毒蛾在遂昌暴发成灾,致使多个街道的行道树及苗圃种植的杜英叶片取食殆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专家鉴定该毒蛾为点背雪毒蛾Leucomahorridula(Collenette),隶属于毒蛾科Lymantriidae雪毒蛾属Leucoma。当前,仅有该虫分布地为浙江天目山及江西陡水的记述[4],尚未见生物学的相关报道,且首次发现该虫取食危害新寄主杜英。为高效监测及防治点背雪毒蛾,作者通过室内饲养结合野外定点观察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并进行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形态特征观察 自卵起,在Motic体视显微镜(SMZ168)下观察各个虫态的特征。测量卵的直径,幼虫及成虫的大小,同时观察幼虫体色、条纹及成虫翅、触角等特征,并拍摄清晰的形态图。

1.2 生活史观察 在室内,将新鲜杜英枝条插入装有纯净水的锥形瓶中保湿培养并置于80目不锈钢纱制成的50 cm×50 cm×60 cm养虫笼中,同时接入老熟幼虫饲养至成虫(根据幼虫取食情况,1~2 d更换新鲜枝条),待成虫产卵后,每天观察卵的孵化情况(颜色及形态变化),记录卵历期;待幼虫孵化后,每天观察记录幼虫形态,直至老熟化蛹。根据初龄幼虫和蛹出现的时间计算幼虫发育历期;依据幼虫化蛹和成虫出现的时间,确定蛹历期;成虫羽化后,每天观察成虫死亡情况,统计成虫历期。同时,在该虫发生地的杜英树上用80目尼龙纱网罩住新鲜枝条,将已交配的成虫5对放入笼中,观察其产卵时间、卵孵化时间及下一代成虫羽化时间,统计各虫态历期[5]。依据卵、幼虫、蛹及成虫出现的时间确定点背雪毒蛾的年生活史。

1.3 生活史及习性观察 选择同日羽化的雌、雄成虫成对饲养于上端覆纱布的有机玻璃缸(直径30 cm,高100 cm)内,每缸3对,缸内用锥形瓶保湿培养有新鲜的杜英枝叶,同时供以10%的蜂蜜水,观察成虫的交尾及产卵行为,每隔30 min观察1次,详细记录成虫补充营养、交配次数、产卵量等特征及其时间动态,并统计雌、雄成虫寿命。幼虫孵出后,转移到养虫笼中,详细观察幼虫取食、转移及化蛹位置选择等行为特征。

1.4 药剂防治 选用西省芮城县生物农药厂生产的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悬乳剂300倍液,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50亿球孢白僵菌粉剂500倍液,浙江省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0.18%阿维菌素+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森得保)1 000倍液4种药剂在林间进行点背雪毒蛾防治。防治时间为2016年5月16日,地点为遂昌县三仁乡山杜英行道树。树龄10 a,高约5.0~6.0 m,各植株管理方式基本一致,点背雪毒蛾中度危害。选择生长量基本一致的山杜英受害植株作为样株,采用东方红3WF-20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依据药剂设定浓度对样株进行喷雾防治,以叶片有药液流下为准。以喷雾清水作为对照。防治前,通过剪枝抽样法从样株上、中、下3层分别抽取虫害主枝条(每层2枝),统计虫口数量作为虫口基数。喷药后再次采用剪枝法调查样株上的虫口数量。4种药剂和对照各设置15株样株。施药7 d和14 d后各调查1次。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采用以下公式: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研究结果

2.1 危害特征 通过苗圃和林间调查发现,在遂昌地区,点背雪毒蛾仅取食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秃瓣杜英E.glabripetalus及山杜英E.sylvestris等杜英科植物,其他植物尚未见其危害。以幼虫取食杜英叶片,低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仅余网状叶脉(图1a)。随着虫龄增大,幼虫食量增加,取食叶片造成明显缺刻,或吃光叶片。严重时,整株杜英叶片被取食殆尽,甚者整株树枯死(图1b)。单株植物虫口密度过高时出现群体转移现象(图1c)。

图1 点背雪毒蛾危害状及虫态

2.2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翅展37~41 mm,雄虫30~32 mm;触角干乳白色,栉齿浅黄棕色;下唇须白色,外缘黑色;前后翅白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有一“八”字形黑色条斑,其它部分白色(图2a)。腹部白色;雌成虫前足腿节白色,胫、跗节白色,跗节以下黑色,中足腿节白色,胫、跗节黑色间有少量白毛,跗节往下黑色,后足腿节、胫白色,跗节黑色间有少量白色毛,跗节往下黑色。与雌虫相比,雄成虫后足跗节白色,跗节往下黑色,间有少量白色毛。

卵 纽扣形,直径0.6~0.8 mm,高0.4~0.5 mm,中心有一小圆形凹槽,其上被1层白色泡沫状胶质(图2b);初产卵乳白色,后为淡黄色,随着时间推移卵颜色逐渐加深,即将孵化时为紫黑色。

幼虫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淡黄色,体长2.4~2.7 mm,被淡棕色刚毛淡棕色,腹部第1,7节背各有2小黑点;2龄幼虫,体长5.9~7.1 mm,体腹部背部有2条黄色线条,节间一黄线隔开,第1,2,8节背各有一黄色瘤突,亚背线为黑白两线;3龄后,除大小变化外,幼虫形态变化不大;3龄幼虫体长9.8~11.4 mm,4龄幼虫体长13.0 ~15.2 mm,5龄幼虫体长17.6~21.3 mm。老熟幼虫头部淡红色,体绿色,体长25.5~31.2 mm,头后缘有2个红斑,左右各有一红色球状突,且长有1丛长黑色毒毛,毒毛从头的左右前方伸出;背部两侧各有2条淡黑色亚背线,8个腹节背上有明显不规则黄色斑点,第1、第7腹节背上黄色斑的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第7腹节的更明显;胸腹每节的两侧及背部长有毒毛,体两侧的毒毛为黑色、乳白色相间,背部毒毛为黑色(图2c)。

蛹 长15~20 mm,宽4.2~5.1 mm,淡绿色,身着散生状黑色、乳白色毒毛,头、胸及腹部1~4节背有一不规则淡褐色线条,腹部5~7节背棕黄色,腹部2~7节两侧各有一小黑斑点(图2d)。

图2 点背雪毒蛾各虫态

2.3 生活史 点背害毒蛾在遂昌1 a发生6代,以幼虫或蛹越冬。越冬幼虫具有取食、结茧等现象,只是食量少、结茧慢;越冬蛹2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在2月下旬产卵,3月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取食,此时秃瓣杜英刚好发芽、抽叶,幼虫危害直至5月中旬。第2代幼虫从5月中旬到6月下旬危害,第3代幼虫从6月下旬到8月上旬危害,第4代幼虫从8月上旬到9月下旬危害,第5代幼虫从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危害,越冬代幼虫从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危害(图3)。

图3 点背雪毒蛾生活史

2.4 生活习性 点背雪毒蛾成虫羽化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影响,主要集中在夜间20∶00—23∶00,约占当日全部羽化量92.7%;20∶00左右成虫开始羽化,21∶00—22∶00为羽化高峰,23∶00时后少见羽化。羽化时成虫直接顶破蛹壳爬出,在蛹壳上停息片刻后爬至小枝、叶片下方或纱布上晾翅。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多隐藏在杜英叶片背部,夜晚活动,飞翔力较强。

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配,交配时间数小时不等,平均(11.07±1.42) h最短仅1.5 h,最长可达20.5 h。交配3.0 h后雌虫即可产卵。在野外,成虫产卵多在叶背、树主干上。1只雌成虫最多433粒,最少126粒,平均(282.43±18.70)粒。

点背雪毒蛾成虫雌蛾寿命长于雄蛾,且差异显著(表1)。雌蛾平均寿命为9.71 d,最长13.0 d,最短7.0 d;雄蛾平均寿命为8.70 d,最长12.0 d,最短6.0 d。2016年对越冬代成虫羽化进行统计,1 662只茧羽化成虫1 425只,羽化率达85.74%,其中雌成虫743只,雄成虫682只,雌雄比为1∶1.09。

表1 点背雪毒蛾雌、雄成虫寿命

点背雪毒蛾卵粘附在杜英叶背或主干上,多排列成直线型,各粒紧密排列(图4),数量从3粒到80余粒不等;室内饲养条件下,养虫笼壁上也有卵分布。卵7~10 d孵化,在室内条件下孵化率达90.20%(观察卵量n=2 000),林间条件下孵化率达94.65%(观察卵量n=991)。湿度对卵孵化有显著影响。

图4 点背雪毒蛾叶背产卵状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面昼夜取食,转移取食现象不明显,叶吃尽时,再缓慢转移到其他叶片。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开始分散取食,高龄幼虫如寄主叶片取食殆尽,则从树干上爬下转移到另一树上继续取食(图1b,c)。1~2龄幼虫取食时,只吃叶表皮不能吃穿叶片,被吃后的叶片如筛状,只留叶脉(图1a);1~3龄幼虫吐丝现象明显,风吹树叶枝条摆动时,可见幼虫挂在枝条上飘动。如遇食物不足,幼虫发育缓慢,甚至死亡。

点背雪毒蛾老熟幼虫将茧结在杜英叶的正面或林内灌木、杂草上,茧不明显,能见到蛹,但蛹被金黄丝状物固定,除越冬代外,其他各代蛹期相差不大,历期4~10 d,平均(7.82±1.01) d (n=28),越冬代蛹历期较长,达16~18 d。

2.5 防治试验 本研究所选用的4种生物药剂对点背雪毒蛾幼虫(2龄为主,少数3龄)均有较佳的防治效果(表2)。灭幼脲III和森得保在施药7 d后即可达到95%以上。14 d后,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95%以上。白僵菌效果稍差,7 d后效果不足80%,14 d后超过了85%。

表2 4种药剂防治点背雪毒蛾幼虫效果

3 讨论

毒蛾科昆虫全世界已知2 500多种,中国已知近400种,其中众多种类是我国重要的林木害虫,不仅直接为害林木,且幼虫体上的毒毛对人和家畜均有危害[4-6]。雪毒蛾是重要的食叶性害虫类群,报道超过40种[4]。本文系统研究了杜英新害虫点背雪毒蛾的生活史,同时明确了其成虫及幼虫的生物学习性,并提出了无公害防治方法。林爱华报道了危害杜英的新害虫——黑跗雪毒蛾LeucomamelanoscelaCollenette的生物学特性[7],与点背雪毒蛾有明显不同。

随着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药零增长要求的提出,生物制剂将成为害虫防治的主体[8]。本研究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4种生物药剂在林间进行了防治试验,为该虫防治奠定了基础。点背雪毒蛾对所选用的生物制剂比较敏感,防治效果均佳,其中灭幼脲III和森得保效果最好,作用较快,7 d后对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达96%以上,14 d可达98%以上。相较而言,白僵菌作用慢,效果相对较差。由于点背雪毒蛾1 a发生数代,且存在世代重叠现象,白僵菌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发生严重危害时,可利用灭幼脲III和森得保进行速防。由于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菌剂的防治效果受环境温湿度影响显著[9-10],本研究仅进行了林间试验,环境温湿度是否是制约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防治点背雪毒蛾的因子需要室内验证。同时,本研究针对2龄幼虫,高效的防治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试验。

寄生性天敌是控制毒蛾类昆虫的重要途径,有学者在研究杨雪毒蛾L.candidaStaudinger[11-12]、雪毒蛾L.salicis(Linnaeus)[13]及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14-16]过程中均发现了大量寄生性天敌,但我们在野外调查和幼虫饲养时,未发现该虫的寄生类天敌。点背雪毒蛾是否存在寄生性天敌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志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武春生研究员帮助鉴定虫种为点背雪毒蛾,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毒蛾羽化防治效果
悼留民兄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汉阴县毒蛾科昆虫区系初探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如何防治肾毒蛾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