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2018-09-13李丽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易感性多态性基因型

李丽娟 刘 敏

(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心肌梗死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心肌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大的冠状动脉如发生缺血超过40 min,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AMI的发生基础多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加之人体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原因,冠状动脉内粥样斑点发生破裂,血小板迅速凝集,在血管内形成血栓,阻碍血液的流通,导致心肌缺血继而发生坏死〔2〕。近年来,由于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如果可以早期识别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则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处理和AMI病死率的降低有很大的帮助。而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3~5〕。 这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可以直接促使炎症的发生,进而诱发心肌梗死。因此,从炎症因子的遗传学角度来阐述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成为近年来心肌梗死研究的热点。CD14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糖蛋白,可与多种抗原相结合,并将信号传递给免疫细胞,促使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导致炎症的发生与发展。编码CD14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的长臂3区1带。多项研究表明CD14 C(-260)T(rs2569190)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易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6~9〕,但也有研究存在争议性的结论〔7,10~16〕。由于研究中样本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二者的相关性一直无法得到定论。此次Meta分析旨在探讨CD14 C(-260)T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易感性的具体关联。

1 材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16年5月之前发表的关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联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中文关键词为: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基因多态性”、“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英文关键词有:“CD14”、“C(-260)T”、“rs2569190”、“polymorphism”、“SNP”、“mut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主题词检索策略为:(“Antigens,CD14”〔Mesh〕) AND(“Myocardial Infarction”〔Mesh〕)。

1.2文献资料纳入和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和心肌梗死易感性的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③等位基因、基因型数据完整;④对照组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剔除标准:①基因型数据不完整或没有基因型数据;②重复发表、收录的数据信息;③基因型数据不符合Hardy-Weiberg平衡的研究;④Meta分析、综述。

1.3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根据文献纳入标准,提取纳入文献的信息,包括:第一作者的姓名、发表年限、国家、种族、肿瘤类型、对照组来源、基因分型方法、病例和对照组基因型频数。两个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信息,如有分歧,与其他研究者商讨决定。

1.4评分标准 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分标准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病例的定义是否充分(1分)、病例的代表性(1分)、对照的选择(1分)、对照的定义(1分)、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2分)、研究对象暴露的确定方法(1分)、病例与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1分)和两组应答率是否相同(1分)。得分7~9分的文献为高质量文献,4~6分的文献为中等质量文献,1~3分的文献为低质量文献。

1.5统计分析 信息提取以后,首先用SPSS19.0软件计算所纳入研究的对照组基因型数据Hardy-Weinberg平衡P值,剔除掉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研究。然后利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CochranQ检验和I2检验方法评价各研究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异质性。当P>0.05,I2<50%时,异质性不明显,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05,I2>50%时,说明研究之间异质性明显,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17,18〕。本次研究中,利用5种等位基因模型来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并绘制出森林图。此外,采用Begg漏斗图检测来观察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利用Egger法线性回归验证漏斗图的对称性〔19〕。除总体分析外,根据人种和心肌梗死类型进行分层分析,以排除这些因素给Meta分析带来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逐一删除每项研究,观察结果是否发生大的变化,剔除异质性较大的研究,保证最终结果的稳定。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文献为51篇,包括1篇成果快讯和2篇综述。将综述类型的文章剔除后,剩余49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得到相关文献16篇。阅读全文后,有3篇文献没有C(-260)T基因型数据或数据不全,筛选得到13篇文献。对剩余研究提取基因型信息并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发现有1篇文献对照组基因型数据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因此最终的Meta分析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其中包括5 433例心肌梗死患者,5 631例正常对照组,3项研究与AMI相关,12项研究没有区分AMI和慢性心肌梗死 (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2Meta分析结果 总体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的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存在显著相关性,4种基因模型的χ2检验P值都<0.05〔等位基因模型C vs TOR=1.08,95%CI:1.02~1.14,P=0.005;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OR=1.16,95%CI:1.04~1.29,P=0.006;显性基因模型 CC vs(CT + TT):OR=1.10,95%CI:1.01~1.20,P=0.02;隐性基因模型(CC +CA) vs AA:OR=1.11,95%CI:1.01~1.21,P=0.02〕。森林图的结果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比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拥有更高的心肌梗死发病风险。但在总体分析时,有异质性存在,除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外,该次分析把人种和疾病类型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分组分析。根据森林图,分组以后,在各亚组中,不再有异质性存在。

亚组的分析结果显示,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AMI易感性具有显著的关联性。而在人种的亚组分析中,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易感性在亚洲人群中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在高加索人群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表,本次Meta分析包含的研究,评分≥7分,属于高质量文献(表2)。

2.3异质性敏感性分析结果 在绘制森林图过程中,基因模型(C vs T)和等位基因模型(CC vs TT)有异质性存在,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当按照人种和疾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可以消除异质性。因此,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进行了人种和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发表偏倚用Begg漏斗图显示,并用Egger检验验证漏斗图对称性,结果显示没有明显发表偏倚存在。敏感性分析则显示,在依次删除每项研究时,研究结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图1,图2,图3)。

表2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系Meta分析

图1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系Meta分析漏斗图(CC vs TT)

图2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系Meta分析漏斗图(C vs T)

图3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系敏感性分析图(CC vs TT)

3 讨 论

CD14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分布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膜外侧,这种类型以糖基磷脂酰肌醇的方式结合在细胞膜上,成为膜结合型CD14〔21〕;另一种分布在人的血液中。这两种类型的CD14来源于同一转录本。研究发现,当人体发生炎症时,CD14的含量会升高,而且会随炎症的发展逐渐升高〔22〕。CD14可以与多种抗原结合,但是缺乏膜内部分,不能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但是TLRs受体可以,而CD14可以与TLR2、TLR4作用,传递抗原信号,激活单核细胞及T细胞,释放TNFα、IL-6、IL-8和IL-1β等炎症因子。这些抗原包括脂多糖(LPS)、肽聚糖(PGN)、脂磷壁酸(LTA)、脂蛋白(BLP)、病毒及甘露糖等〔23〕。CD14除可以识别上述抗原并呈递信号外,还具有其他功能,如:CD14可中和、清除LPS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单核细胞黏附在活化的上皮细胞上;能够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的CD14配体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增殖和B细胞产生抗体;可促使巨噬细胞与活化的内皮细胞和T细胞的黏附;可识别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成分中的肽聚糖(PGN),并将信号呈递给细胞。CD14 C(-260)T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启动子 260位点(野生型为CC),当C突变为T时,人体内的血清CD14浓度会升高。血清CD14是体内脂联素的主要结合受体,与TLR2/TLR4受体形成复合物,参与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研究发现,CD14 C(-260)T的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的不稳定斑块形成有关〔24〕。Koenig等〔25〕的研究显示,血清CD14可能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增高。

本研究表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虽然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仍不十分明确,但CD14作为炎症发生的一个重要趋化因子,其表达水平的增高是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与发展的〔26〕。本研究结果显示,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在亚洲人群中存在明显关联性。

在已有的各种多态性分析中,限制结论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样本量、民族、环境因素、临床信息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Meta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本研究通过绘制漏斗图和敏感性分析图显示,没有明显的发表偏倚存在。但是仍可能存在以下一些缺陷:①关于亚洲人群和AMI人群的研究较少,导致基因型数据偏少,分析结果缺少说服力。②研究中并没有涉及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其他环境因素或临床信息,也没有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③各项研究的校正因素不一致,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不一致,而且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④本次Meta分析纳入研究对照组人群多来自于医院,分型方法多为酶切分型,未做分层分析。因此,具有临床信息的大样本量的多态性研究仍需要进行,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将是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易感性多态性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大片段的多态性研究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TLR9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FcγRIIA受体131位点多态性与肺炎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
p73第2外显子第4和14位基因多态性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ZNF804A rs1344706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