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文化”的企业
2018-09-13屠雯
本刊记者 屠雯|文
时常听说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说的是人。话糙理不糙,对一个企业来说,同理。
企业的文化,从企业诞生就有,是这个企业的形象和气质。无论是狼性文化,还是佛性文化,作为可以传承的精神,必是具有思想定力并笃行之方可成就。没有这一点的内在功力,大多都不过是噱头、表面文章一番而已。
所谓企业文化,似乎是个舶来品,在MBA,企业管理理论涌入之初,文化是个最容易与本土融合的玩意儿。因为技术、装备、研发等等专业性更强的内容,需要专业知识支撑,而文化是个宽泛而形式上的,各种流派的文化导师更有发挥的空间。经历了初识的新鲜、热衷之后,企业文化建设变得平静了,平静之中又多少含着一些迷茫。这些“西学”而来的东西,像是水土不服一样,有些四不像了。
于是,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在狂热、迷茫之后开始理性回归。
近期,笔者有幸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学习了几家有色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成果,深刻感受到,我们的矿冶文化正逐渐走向成熟。源于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正去伪存真,变成一个全体员工认同的战略、员工都认同的目标、员工都能理解组织的结构;都认为制度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员工都需执行。这个才是核心,只有认同,才会有效。
综合几家优秀企业文化成果的特点,一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变革有强烈的意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这使得企业的文化建设准确落地。二是企业和全体员工有着一致共同的发展目标,对文化的认同进而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获。三是持之以恒的传播。外化于行的文化细节建设,在优秀企业中是被持续不断地传播的,利用信息和动态的及时持续传播,让员工关注企业将往哪里发展,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让用户关注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对文化的传播比对顾客的“收买”信任度会更高。
说到底,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对企业根脉的演示,既外化于行又内置于心。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系的形成,应当是渐进的思辨过程,不离最初的原点,才是其宗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