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难题不需要答案
2018-09-13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6期
一位黑人青年作家写过一个儿时听来的故事,说是一个猎人瞄准了一只树上的猴子,正要扣动扳机,猴子说,如果你开枪打我,你母亲就会死掉;如果你不开枪,你父亲就会死掉。讲故事的人最后问:“如果你是那个猎人,你会怎么做?”
作家说,他们村里的小孩每年都会听到这个故事。讲故事的人往往都是村中的长者,他们常常会当着孩子父母的面,给孩子们提出这个问题,但从来没有人回答过,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场。
孩子们不可能听完就完了,他们会比听任何故事都认真地集体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既能过关、又能避免父亲或是母亲死亡的答案。这位作家同自己的小伙伴商定的答案是:不打猴子,打别的动物,比如鹿。但结果是照样被否定。
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并不陌生:一个男人同母亲和妻子一块坐船,船翻了,他的母親和妻子落水,最先被救的当然最有生还的可能,他该先救哪一个?
这问题谁能回答?即便有了答案,谁又能说出口?
黑人青年作家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对这个问题,我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答案,不过从来没有跟其他人讨论过,怕伤了妈妈的心。我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我是猎人,我会射杀那只猴子,这样它就不会让其他猎人陷入困境了。”
其实,那些问题,与其说是对良知的一种挑战,不如说是对良知的一种锤炼。它要求听故事者,记住保持做人最起码的良知。
(摘自《新民晚报》 陈世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