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别迷失在“低头人生”之中

2018-09-13郭探微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低头智能手机

郭探微

曾有一则叫做《低头人生》的动画,虽然看起来有点夸张和荒诞,但却让所有看过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繁华的都市街道上,自远而近传来了噼噼啪啪按手机的声音,一名白领拎着提包,低头投入地玩儿着手机,他和一位穿着连衣裙的女士擦肩而过,不小心扯下了对方的连衣裙,自己也一头撞在了电线杆上。而那名女性也只顾低头玩手机,丝毫没发现自己是穿着内衣在大街上行走,她走进一家咖啡厅,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上原本有一只猫咪,被她一屁股压死了……整座城市内,几乎没有一丝人声,每个人都低着头,手指飞快在屏幕上点来点去,因为痴迷于掌中的虚拟世界,医生给病人扎错了针,消防员没有救下跳楼的人,妙龄女郎看到灾难,第一反应不是帮忙或求助,而是掏出手机合照……多么奇怪的世界,人人都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我曾因为一次出门时走得太急,忘了带手机。在电梯里,我习惯性地将手伸入包包,来来回回“扫荡”了好几圈后,沮丧地发现,居然没有带手机。抬起手表看了一眼时间,又看了一眼不断变幻的电梯数字,我知道,如果此时回去拿手机,上班肯定会迟到。

索性把牙一咬,不带就不带吧!一个大活人,一天没有手机难道还会被憋死?该怎么形容最初发现没有手机的感觉呢?整部电梯里,只有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盯着电梯数字发呆,其他人都握着手机,不断刷新着新闻、朋友圈、短视频,只有我成为了一座信息孤岛,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挤上地铁,在拥挤沉闷的早高峰车厢内,我觉得日子更难熬了:从前我会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听一听知识付费的音频栏目,刷一下订阅的公众号,或者浏览一下微博微信上有什么新鲜事,而今天,我只能百无聊赖地看着地铁上的广告打发时间。

好容易下了地铁,我准备去便利店买早餐,付账时突然发现,因为一直用手机支付,已经好久不带现金了……饿着肚子从地铁站出来,因为不能用手机“刷”开共享单车,我只好一路小跑赶到单位。

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然后修改个性签名:“手机忘带了,有事请QQ联系。”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坐立不安,觉得会错过无数个重要电话的焦灼心情后,我终于平静下来,开始处理工作。令人意外的是,今天的工作效率,似乎比从前要高一些。

到了下午,没有手机的难受劲儿似乎过去一点了,我开始心平气和地工作,不知不觉一抬表,就到了下班时间。临走时,我带上了一本买了许久但没有翻开的纸质书,在地铁上,在周边“低头族”们的簇拥下,我有些“鹤立鸡群”地拿出书本,一页一页认真阅读起来。

虽然心情已经差不多恢复了平静,但回到家中,我连鞋都来不及换,先扑向茶几,伸手握住了一天不见的手机。解锁屏幕,我有些惊讶地发现,除了一个快递小哥哥的电话,今天并没有其他人联系我。打开微信,发现除了一些工作群里发布了重要信息(一般而言,工作QQ群上会同时发布这些信息),其余的我并没有错过什么。我有些若有所失,原来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而手机,也并不是我的全部人生。

有了这次经历后,在节假日或者休息日,我还会刻意给自己一些远离手机的时间,这些时间里,我和家人之间的相处更加专心了,对周边事物的感知也比平时敏锐了不少。不得不说,偶尔放下手机,全身心与真实的世界拥抱,那感觉真不赖。

其实,生活中像我这样有“手机依赖症”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分享过自己因为意外,没有带手机的真实感受。

石小姐是一家文化公司的企宣,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和外界频繁联系,手机便成为她形影不离的得力“助手”,她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远远高于他人。一天乘坐公交车时,石小姐的手机不慎摔坏,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在那一整天里感到莫名焦虑,情绪低落,还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一整天都处于“游离”状态。“对于我而言,失联真是比失恋还可怕。”

在一所名牌大学读大二的萝萝,最近也遇到了烦心事:这学期来了一位严厉的教授,上课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所有学生上交手机:“如果有人刷手机被抓住,也不用参加考试了,这门课直接重修。”萝萝很不理解,大部分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这个教授如此较真?这让自称为“手机依赖症重度患者”的萝萝,感觉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变得十分难熬。“我总会下意识地想去看一眼手机,哪怕不玩儿,只是握在手上,就有了全世界尽在掌握之中的满足感。”

网上曾流传过一则测试:“打开你的包包,如果只能选择拿一样东西走,你会选择什么?”“A手机B钱包 C对自己而言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几乎8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A”。为什么手机会比钱包、對我们而言有重要价值或者意义的物品更难让人割舍?无非有这样几个理由

手机的功能越强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离不开它。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现在只要怀揣一部手机,就能无忧走遍天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手机除了具有最基础的通讯功能之外,还拥有了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本事”。

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购买喜欢的商品,在手机上追最热门的剧,在手机上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鲜事,在手机上预定心仪餐厅的好位置,通过手机导航找到不熟悉的目的地,用手机记录下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点滴趣事……

如果有一天,你没带手机,会觉得这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都离你远去,当然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那么难受。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更高效、有更多选择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公交站等车、在餐厅里等待上菜、在约定地点等朋友、在交通工具上漫长的一两个小时……这些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时间。还记得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你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大部分情况下会发发呆,用随身携带的音乐播放器听听音乐,和身边的人“尬聊”一阵,或者翻翻纸质读物。不得不说,那时候,我们是用比较单一的方式在处理碎片化的时间。

如今,有了智能手机,我们的选择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处理工作,毕竟,在维基百科上对智能手机的一部分定义就是:“智能手机可以替代个人电脑处理办公事务和其他事务,它能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并且能与电脑等其他设备同步数据。”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成年人在长途旅行途中利用手机处理工作。

小桃是一名淘宝店主,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要随时随地“在线”,最初,一个店铺的所有工作都由她负责,进货、解答卖家提出的问题、联系快递发货、负责售后和客户维护,几乎所有这些工作,她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我出门一定要带两个充电宝,不然手机没电了,心里会特别慌张。”其实小桃的店铺已经步入正轨,也雇了新的员工,但走到哪里都打开手机看一眼小店的习惯,她一直保留了下来。

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除了碎片化时间,似乎很难找到专门的时间来看书学习。有了手机,我们可以在上面订阅知识付费栏目、阅读电子书,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我们还可以用手机进行社交或者娱乐。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社交行为变得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约束,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点开某个社交软件,找熟悉或者不那么熟悉的人聊几句。更不要提种种吸引眼球的手机游戏、小程序,让每个人的碎片化时间,都可以被填得满满当当。

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让人们在客观上依赖它的同时,也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情感上的依恋。

这样的状态似乎不能仅仅用“上瘾”来定义了,智能手机此刻更像是一张“安全毯”。

国外的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后发现,那些在群体谈话时被忽视的人,往往在你允许他摆弄自己的智能手机的情况下,其心理压力会明显降低。换句话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平息了大家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应对陌生环境。

大多数人在小的时候,都会依靠某种物品来获得安全感,有部分人在长大后,也会佩戴护身符等物品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只要这些物品在身边,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稳定的安全感。这类能给人们带来安全稳定情绪的东西,被统称为“安全毯”。

现在,很多人对智能手机也产生了这种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赖。在你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一个陌生的社交圈,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时,如果能低头刷一刷手机,和隔着屏幕的老朋友或者家人们聊上几句,就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很难离开手机,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智能手机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生活体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患上了“手机病”。当我们拿起手机,开始“低头人生”时,可能也放下了很多、失去了很多

长时间玩儿手机,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麻烦”。

很多人有晚上睡觉前刷手机的习惯,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中,手机屏幕发出的强光会使眼部肌肉疲劳,也容易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保持着用一只手舉着手机,低头看屏幕的姿势,还容易导致颈椎病、腱鞘炎等多种疾病。据骨科医生介绍,近年来,颈椎病患者逐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年轻人成天“机不离手”有很大的关系。

长时间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更容易遭遇安全事故。

如果留心观察,你可能会在电梯口、马路边等人流车流密集的地方发现一个新的标志:一个红色的圈圈,一个斜杠,里面是一个人低头玩手机的剪影。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走路时发短信、听音乐、打电话的人忽略红绿灯的几率比不看手机的人高4倍,开车打电话或发短信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也高出4倍。因为频频出现安全事故,很多国家甚至出台了交通细则,禁止行人在过马路时看手机。

而监护人因为低头看手机,导致孩子溺水、车祸、坠楼等惨剧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注意力障碍,影响人们尤其是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力。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工作中,如果你分神去发短信,就有可能导致失误增加。我们自己也有亲身体会,在连续的工作中,如果时不时去“刷”一下手机,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玩手机的习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更大,手机会让大脑持续处于“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容易让人患上“注意力障碍”症,进而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允许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而青少年群体的“触机”年龄也越来越小,甚至低于3岁。再看看我们周边,一两岁的小孩能够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家长习惯将手机当成“电子保姆”,对孩子而言,他们更容易沉迷于简单、刺激、丰富的“虚拟世界”,但如果一个孩子的大部分认知都来源于虚拟世界,无疑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副作用”,相信每个“手机控”还能举出更多点,但我们此刻的目光,更应该聚焦到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不被手机“控制”上。我想,要保证自己不成为手机的“奴隶”,需要做好这两点:

第一,积极去寻找手机的“替代品”,让手机成为众多生活工具之一,而不是你生活的唯一。

比如能够和朋友们出来见面聊的时候,就别在微信上“聊得飞起”,在微信上说了无数次的“约啊约啊,一起出来聚”,是时候去见一见许久未见面的老朋友了,当你穿越了大半个城市,见到朋友的笑脸时,那种快乐是手机上发再多表情包也比不了的。

比如能够深度阅读纸质书的时候,就不要浅度阅读电子书。研究发现,在数字阅读、新媒体阅读的过程中,人们获得的知识、信息、认知都有碎片化、浅薄化的特点,而图书阅读是深度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深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必经路径。

比如业余时间能够走出家门,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就不要窝在家里的沙发,捧着手机追剧、打游戏、刷短视频。小小一部手机,能够容纳得了大千世界的精彩,但只有你走出去,才能感受到微风吹拂脸颊,感受到脚下泥土的松软与潮湿,这些感触虽然细微,但却是你在手机世界里很难获得的可贵的真实。

第二,定期给自己一个“无手机”时间,关掉手机,专注于完成一件事,你会体会到全心全意和自己、和世界相处的快乐。

在陪伴家人的时候,在处理重要工作的时候,在鼓起勇气完成一项挑战性任务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无手机”时间吧,专注做好一件事,会让你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个世界太过于庞杂和喧嚣,关掉手机,给自己一点“静静”的时间,给人生做做减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些“低头”的人们,请放下手机,让我们一同抬起头吧,去看看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去用力拥抱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去用心体会每个快乐、痛苦、挫折、成功的生活瞬间,去更好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

猜你喜欢

低头智能手机
低头有花香
抬头看书
2018年Q4中国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创新高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低头族”克星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低头
新闻眼:低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