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运河
2018-09-12杜君立
杜君立
改变世界航运面貌和贸易格局的两条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其实都由法国人费迪南·德·雷赛布发起。但他在其中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巴拿马运河功败垂成。对雷赛布来说,真可谓成也运河,败也运河。
苏伊士运河
进入19世纪中期,蒸汽机驱动的轮船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的面貌。依靠坚船利炮,英国和法国成为两个世界性的大帝国,殖民地遍布地球各处。大量资源和财富的流动使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航线变成帝国的生命线。当时,虽然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都位于北半球,但沟通世界的航线却必须绕道南半球的好望角和合恩角,这从政治和经济上来说,无疑造成极大的不便。要开辟北半球的全球航线,就必须打通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如果有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那么欧洲通往远东和中国的航线将缩短1100千米,其意义不仅仅是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1847年,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着手运河规划。法国驻埃及领事雷赛布子爵抓住时机,联合埃及政府,共同组建了“环球苏伊士海洋运输公司”,并于1856年得到了开凿运河的“优惠状”。根据“优惠状”,“环球公司”承担运河工程费用,埃及官方免费提供土地,从运河开通之日起99年内,每年运河盈利的70%归环球公司,15%归埃及政府,10%分属创始会员。
要在渺无人烟的沙漠上以人力开掘出一条长达101英里的运河,技术上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苏伊士地峡缺乏饮用水,也没有农作物,为了保障大批劳工的生活,必须先开渠引入尼罗河水。其次,要在运河北端的地中海海岸建筑一座巨型人工港。在开始阶段,食物和水都依靠骆驼运输,虽然也采用了许多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挖掘,但在持续10年的工程中,动用的埃及劳工仍然高达250万,因严酷的施工条件,死亡率达5%。在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苏伊士运河终于在1869年11月18日正式通航。
运河工程的最终花费超出最初预算一倍还多。当初预计建造费用是2亿法郎,这笔资金通过发行股息为5%的股票来筹集。承担运河建造任务的“环球公司”是一家股份公司,在它发行的初始股票中,除有少量的欧洲散户,一半被法国投资者认购,一半由埃及政府持有。由于建设资金不断追加,股票上市后,其价格走向每况愈下,5年时间,从每股500法郎跌到40法郎。随着建造费用严重超支,公司不得不大量举债。更糟糕的是,运河通航后,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获得暴利,第一年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严重亏损,股票价格也随之进一步下滑。这对本来就已经债台高筑的埃及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环球公司”的主要股东,埃及政府原以为这些股票奇货可居,不成想到头来却成为烫手的山芋。
19世纪初,为了争夺对埃及的统治,英法之间长期明争暗斗,结果两败俱伤,反倒使埃及获得了独立。眼看在法国主导下,苏伊士运河变为现实,英国自然不好受。
作为建造苏伊士运河的合作者,面临破产压力的埃及政府首先提出将股票卖给法国政府,但法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借此夺取这条国际贸易动脉的统治权,反而一直犹豫不决,与埃及政府讨价还价。英国得到这个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告诉埃及,对于1亿法郎(约合400万英镑)的股票转让价,“我们接受!”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很快就提供了这笔巨额贷款。英国终于成为环球公司的大股东,这意味着苏伊士运河实际上已经成为英法两国的共同财产,而与埃及没有任何关系。1882年,英国直接出兵占领埃及,彻底将苏伊士运河据为己有。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虽然并没有给埃及和法国带来多少现实利益,但却让雷赛布“誉满全球”。对贵族出身并作为外交活动家的雷赛布来说,他看重荣誉远胜过金钱。在苏伊士运河完成之后,他又对开凿巴拿马运河产生了兴趣。
1879年,74岁的雷赛布正式出任巴拿马运河公司的董事长,整个法国都为此兴奋不已。人们相信,这个宏伟的工程将会有一本万利的经济回报。包括雷赛布自己,很少有人意识到,巴拿马运河绝不是苏伊士运河的复制,因为复杂的政治和技术难题,这将是一次比苏伊士运河更加可怕的冒险。
法国人是如此狂热,3亿法郎的股票很快销售一空,许多普通市民为了买股票,几乎掏空了储蓄罐。资金到位,并不意味着运河工程可以开工。在此之前,运河工程许可证已经被投机者抢走,雷赛布不得不为此支付了1000万法郎。接下来,是如何将大量的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和物资补给运送到施工现场。与美国铁路公司谈判后,又被敲诈了高达4000万法郎(这条铁路当初耗资仅750万美元)。就这样,在第一个工人到来之前,雷赛布就已经花掉了1/6的股本。
1883年,雷赛布在巴拿马挖下了第一锹土。他乐观地预计,整个运河工程将在7年内完成,总体费用需要8亿法郎。雷赛布为此又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然后以这家公司名义发行了3亿法郎的股票。手握6亿法郎的自有资本,雷赛布认为资金足够充裕。但随着工程的进行,一切都远远超出当初的预计,工程预算如同一个无底洞,不管投入多少费用,转眼间就化为乌有。
为了筹到钱,雷赛布继续发行新股票,同时还增发各种债券和彩票,为了吸引投机者,头彩高达100万法郎。雷赛布不顾自己年迈,四处奔走,进行各种游说和演讲。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他越来越失去信心和信任。技穷之际,雷赛布甚至直接把钱塞进记者的口袋,以堵住不利消息的扩散。
施工现场的情况比财务状况更加悲观。巴拿马地峡地形复杂,丛林密布,潮湿闷热,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来自55个国家的4万劳工一到这里,便陷入困境。由于蚊虫大量滋生,导致许多人死于疟疾和黄热病,施工進度缓慢。雷赛布照搬苏伊士运河的经验,试图利用巴拿马地峡的众多湖泊修建一条海平式运河。直到工程进展了4年之后,才发现太平洋的海平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这个重大失误使4年的努力几乎付之东流。就这样,整整10亿法郎消失在这片原始森林,同时还付出了几千劳工的生命,而运河工程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雷赛布使尽浑身解数,屡试不爽的就是行贿和收买,用金钱去“说服”那些有影响的政客和新闻界人士,就连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也为他站台。这种“以小博大”的手法为雷赛布带来一笔又一笔巨款。罗斯柴尔德嘲讽道:那些募集来的资金“都会被投到运河的无底洞里”。追加的8.5亿法郎又花光了,至少有1亿法郎不知去向。到1889年,雷赛布山穷水尽,运河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
“巴拿马运河”变成了“巴拿马丑闻”。数十万购买了巴拿马运河股票和债券的市民血本无归。雷赛布遭到审判,虽然最终免除了对他的刑罚,但受此打击,雷赛布不久便抑郁而终。
实际上,美国对巴拿马运河始终不能释怀,特别是1898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之后。美国多次向法国表达了收购运河公司的意愿,但均遭冷遇。美国假装要修建一条与巴拿马运河平行的尼加拉瓜运河,这对法国和哥伦比亚都造成极大的压力。法国的处境犹如之前的埃及,最后决定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巴拿马运河的相关权利转让给美国。但这项收购遭遇到哥伦比亚的反对。美国志在必得,随后策划了一场巴拿马独立的闹剧。1903年,美国与刚刚独立的巴拿马新政府签订了运河条约,为此仅支付了1000万美元。
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美国的介入使巴拿马运河工程全面恢复。严格的预算和科学管理,再加上许多新技术的使用,工程进展顺利。1913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巴拿马运河竣工。不过,在这场盛大的典礼上,运河工程发起者雷赛布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