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2018-09-12张衍志张延昕
张衍志 张延昕
摘 要:本文以德阳地区为例阐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力求找到一条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德阳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6所高职专科、18所中职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共14万人,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均处于西部地区领先行列。同时,德阳作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浓厚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氛围。德阳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契机,职业教育也为德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积累和人才保障。
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价值所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
1.1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一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文化、有技能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产业工人回炉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了劳动者整体素质,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技术、高技能支持
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中不断技术创新,积累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应用性的技术。一方面加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其科技优势的发挥来为区域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1.3職业教育规模、结构、专业布局依托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职业教育规模、结构、专业要与区域产业匹配,做到按产业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发展,产业技术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专业就要办到哪里。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不断地释放出不同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就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职业教育要努力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动力。[2]
2 职业教育与德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矛盾
2.1专业与区域经济适应性不强,对产业支持力度不足
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因为招生压力、学校发展等因素,存在专业设置模糊,盲目跟风办学的问题,缺乏有特色,拿得出手,喊得响的专业。结果往往带来的是办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不好,专业设置与工作岗位对接度不高,造成了就业和产业用工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即使专业对接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但由于缺少与企业深度、密切的合作,造成了教、学、用脱离,毕业生无法快速融入产业,职业院校办学游离在产业边缘。
2.2技术人才深造机制不健全,高端技术人才培养途径狭窄
其一,职业教育的学历水平较低,天花板效应比较明显。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学历很难吸引优秀学生就读职业教育,造成产业工人的人口先天不足。其二,产业工人培养为优秀技术工人的途径往往还停留在老师傅的“传帮带”模式。优秀技术人才的成长非常缓慢,甚至更多人才因为环境、师资等因素被埋没。
2.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缺位
首先,传统用人观念造成企业脱离职教之外。德阳企业用人观还较为陈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学生理应由学校培养,人才质量高低就应是学校负责的,认为职业教育与企业无关,忽视了技术人才成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怕”字当头。学生进厂参观,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等活动,学校、学生离不开企业,但现实中企业却“怕”接收学生,既“怕”学生在企业出安全事故,也“怕”企业投入的人力、财力资源浪费。
2.4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的不够
激励多方参与职业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分配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利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不利于优秀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接纳学生实习,吸纳产业工人就业后,政府对其税收减免,资金奖补和政策倾斜的力度还需加大。
3 职业教育和德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
3.1做好服务定位,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
牢牢把握重大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发展的契机,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产业对接机制。[3]谋划精准服务德阳区域产业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着重打造符合德阳产业特色的优势专业,同时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等领域专业建设,形成职业教育区域间差异化发展。
以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为依托,借助德阳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职业院校科技成果转换,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的示范项目。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德阳院校技术指导作用,开展一系列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协同制造、技术培训和资源共享。
3.2完善职教体系建设,系统培养各层次技术人才
人才是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政府统筹、产业对接、多方参与扩宽中高本教育通道,实质推进职教“立交桥”建设,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的职教体系。可考虑在德阳区域整合建立一所公办全日制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同时,可尝试与本科院校、区域大型国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专业研究生。
拓宽高端技术人才培养路子。针对现代产业体系具有结构高级化、发展集聚化、竞争力高端化等特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注重“传帮带”模式培养本土技术人才,也要善于借助其他地区的“大国工匠”和“技术能手”,鼓励人才的良性流动。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公民素养提高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区域居民、劳动者素质,提高区域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
3.3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4]
明确职业教育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大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职业教育价值宣传。在项目孵化、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等方面加以政策倾斜。协调保险公司就学生实习开展针对性保险和补贴,打消企业顾虑。
4 结论
德阳在过去的职业教育中办出了一定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着职教自身定位模糊、专业布局松散、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政策引导力度不足的问题。职业教育和德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需要统一思想,遵循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需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三方共同努力,优化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升级,让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良性互动、实现多赢。
参考文献:
[1]吴岳军.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化”战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20-22.
[2]屈红.高等职业教育与衡水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青春岁月,2012,(11).
[3]何剑波,王珍.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J].2016,(01):26-29.
[4]段志群.湖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路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0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