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须精准发力

2018-09-12薛旭初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9期
关键词:绿色融合农业

■ 薛旭初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 “三农”工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打开 “两山”转化通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宁波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 “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总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从实际调研来看,当前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不断攻坚克难、精准发力。

当前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机制建设滞后,政策瓶颈待破解

一是顶层设计不够重视。特别是产业融合发展涉及部门众多,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亟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二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有关政策配套落实创新不足,支农政策主要集中在一产领域,较少甚至限制向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相关扶持政策较为零碎、力度不大,缺少系统性、协调性和针对性。三是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不紧密、不牢固,大多数农户很难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同时,合作与联合的机制大多流于形式,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经营主体利益真正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2.经营规模弱小,融合发展不充分

一是经营规模偏弱小。尽管我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7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51家;家庭农场近4100家、农民合作社2680家。然而,近九成龙头企业从事初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带动力还不强;农民合作社平均入股社员仅有22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无法有效对接市场,作用发挥有限。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规模普遍不大、发展不快、活力不强。二是融合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融合程度低、层次浅;融合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建设标准不高,产业布局较为松散,产业集聚整合力不强;不少项目的开发存在模式雷同、功能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3.绿色品牌欠缺,创新驱动有难度

一是绿色发展认识不足。绿色发展理念尚未真正贯彻到融合发展全过程,相关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健全,标准化生产经营程度不高,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品牌意识亟待增强。尽管全市各类品牌不少,其中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54个,但缺乏国内外叫得响、可持续、有竞争力的著名、驰名、知名的大企业和大品牌。三是创新驱动仍需加快。融合项目大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在产业融合发展领域的运用较少,大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服务水平不高。

4.要素制约明显,有效服务须加强

一是土地供给问题复杂难解。比如,土地流转质量不高,期限短、碎片化,稳定性差现象普遍,目前全市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面积、经营规模在100亩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经营规模总面积的49.8%、49.6%,均不到50%,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同时限制了经营主体的投入。又如,设施农用地和休闲农业用地存在用地难、备案难、复垦难等问题,尤其是受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制约和控制标准严,许多产业融合项目的设施用地难以落实,休闲农业用地更是无法审批。二是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事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水、电、路、公共交通、仓储物流、网络通讯等与城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衔接性不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还有待提升,标准化比率较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标准不高。三是新型职业农民普遍缺乏。新生代的大学生、新型主体的下一代愿意再从事农业相关产业的不多。专业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全科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更是 “一将难求”,融合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导致企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能力不足。四是社会化服务供给还不足。公共服务、生产经营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存在服务手段单一、水平不高、机制不活、精准有效性差等问题。

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1.注重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完善

一是强化科学规划引导。科学编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制订出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精准发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落地见效,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大平台、新载体,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成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建立涵盖一二三产的现代农业产业统计制度,全面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成效。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工商企业 (资本)与农业纵向融合,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共赢机制,保障农民分享产业融合中的 “红利”。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财政对产业融合发展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尤其是对符合绿色生产经营的产业融合项目,要在投融资、土地、税收、用电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

2.注重规模经营,强化融合高效

一是更加注重规模集约。大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多主体联合、多行业组合、多产业整合。加快培育主体职业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加工贸易型、流通服务型的龙头企业;大力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扎实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二是更加注重高效融合。建设一批规划布局美、产业融合深、主体活力强、绿色体系全、质量品牌优、农科结合紧、体制机制新、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一批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一批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三是更加注重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农业庄园、农村电商、创意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民俗民宿、观光体验、科普教育、健康饮食、养生养老等产业的嫁接融合和上规模上档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旅文有效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富裕文明宜居美丽乡村。

3.注重绿色引领,强化科技驱动

一是突出强化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绿色精致农业、绿色精深加工业、绿色精美休闲旅游业。优化绿色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各级农业园区转型提升,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使绿色成资源、有价值、可开发、增效益、促增收。二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考核体系。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引领,突出 “优良品种、优美品相、优异品质、优佳品位、优秀品牌”,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差别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比较效益、综合效益。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三品一标”认证和保护,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四是着力加速创新驱动。提高科技研发的针对性,瞄准亟须突破的技术瓶颈,攻克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各环节的融合创新与集成应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加速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五是有效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加大财政对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支持实施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引导鼓励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

4.注重要素配置,强化服务精准

一是积极创新用地方式。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对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要给予优先安排或予以适当倾斜,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绿色建设项目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差别化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探索推广农用地的复合利用,允许少量园地、林地在不破坏生态、植被和不影响地质安全前提下进行架空建设。二是加快土地高效流转。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推广整村整组委托流转、跨村整片整镇统一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形成科学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法人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产品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防涝抗旱设施,设施农业装备等生产基地普遍标准化水平。加快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网络、环保卫生、文化教育等向农业农村延伸,实现广覆盖、高密度。加快建设一批市场、仓储、加工园区、物流中心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网、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村旅游服务和农业农村产业服务中心等综合信息服务设施。四是高度重视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乡村振兴各类人才,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能人下乡创业创新,引导专业人才积极投身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特色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民宿、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类项目,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是切实强化服务宣传。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积极打造一批标准高、服务优、作用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支持发展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营销 (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金融保险服务 “三农”产品创新,加大金融保险机构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信贷、保险服务深度,加快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融合模式等,为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绿色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