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屏蒙太奇在展馆影视工程中的建构
2018-09-12任星江苏省科学技术馆
任星 江苏省科学技术馆
1.跨屏蒙太奇的特点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最早本是建筑术语,而后又引申为结构、组装、安装的意思。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联导演把它发展成了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即把两个镜头剪辑到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三种含义,通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并实现对时空的再造。简而言之,蒙太奇强调思维,着重表现,是伴随百年电影发展,从技术范畴向美学范畴过渡而来并确立出的经典分镜头、时空、节奏的剪辑规范。蒙太奇的实现依附于屏幕媒介,观众面对屏幕就像打开一部书阅读文章一样,领会精彩镜头语言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电火花”。
长久以来蒙太奇在影视领域的应用是在单一屏幕上依赖时间轴上镜头之间前后顺序的剪辑来实现的,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以影像为主体的主题视觉展项成为展馆精髓展示点。展馆屏幕最大可能地扩大了人们的观看视角,而个性鲜明多屏幕组合的影视项目的出现,促使蒙太奇在快速行进中嬗变其形态。多屏幕影视项目的早期雏形出现于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飞利浦馆,一连串的电影投影仪和照明设备投射的各类颜色的影像与音效同步,创造了一个视听奇迹。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上,约瑟夫·斯沃博达在112 个方盒子构成的浮雕式的投影面上,首次运用了视觉效果的拼接与蒙太奇原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入口处循环放映一部12K三折巨幕影片《历程》,梦幻般展现30年间农村与都市的变化。上海世博会美国馆、加拿大馆、西班牙馆等也有各具特色的多屏影视项目,多屏影视的应用创造了一种展馆影视工程新形态,同时也诞生了一种新的蒙太奇形式,笔者称之为跨屏蒙太奇,也可称异幕蒙太奇。
跨屏蒙太奇主要特征是多屏幕、共主题,多屏之间既物理分隔,又有明显界限,各屏内容各异,又互相关联共同组成一部影片。屏幕多了,画面也多,看似会很乱,但仍然可以“乱中有序”,这个“序”就是跨屏蒙太奇。跨屏蒙太奇不属于“单幕蒙太奇”的升级版和替代品,只是其延伸与拓展,但在“构成组装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说是传统蒙太奇在特定场合的影视工程中发生了嬗变,其美学范畴被消解,剪辑规范被打破,而且滋生出了全新的视听形态。仿如在“单幕蒙太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跨屏蒙太奇,后者与前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更加空间化、形式化和技术化。
2.跨屏蒙太奇的空间化特征
跨屏蒙太奇的画面剪辑在时间轴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轴,有X轴、Y轴、有时甚至有Z轴。其空间性占全片主导,各个分镜头之间的剪辑拼“接”也拓展成了剪辑拼“贴”,一字之改,“贴”出一个新型的空间蒙太奇。另外此“剪”也非彼“剪”,有时在某镜头时间点剪辑的基础上,还为改变画幅而多剪几刀。跨屏蒙太奇在时序组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频画面的空间排版,分化出许多屏幕,解构成了诸画面而非单画面,将时间元素又叠加了传统空间观念,以图式语句创造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视觉效果。即使单画面跨屏幕显示,观者也不受其物理分隔影响,仍然会依格式塔心理学的连续法则而自觉实现感知。用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话说,就是“上下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异常丰富的含义便像火花似的发射出来。”
跨屏蒙太奇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蒙太奇,而不仅仅是单幕多窗口视频播放的概念。跨屏蒙太奇影像甚至出现在一元视角之外,观众有时必须扭动脖子或转身才能看到。如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的二号展厅以“城市”为主题,是一个多重屏幕凌空交错构成的立体视听空间,观众宛若置身于西班牙城市的街道上,从各个角度观赏和了解西班牙城市从近代到现代的变迁,这里蒙太奇的空间属性更加明显,既丰富了表现力,也增强了感染力。
3.跨屏蒙太奇的形式化特征
跨屏蒙太奇从侧重内容镜头组合向镜头形式的转变,组合切换更加形式化,产生新的屏幕关系。普多夫金曾指出:“发现镜头或片断的恰当次序,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蒙太奇的主要任务。”而如今跨屏蒙太奇发现的不仅仅是镜头或片断的恰当次序,还有位置、画面大小等等,具有多样化与秩序性。
在多屏幕载体下,跨屏蒙太奇由于增加了外部构图,从镜头组接形式向镜头拼“贴”形式转变,产生新的镜头关系(在前后关系之外,还有了上下左右的画面关系),由此可以遵循相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在整个屏幕空间上实现合乎规律的排列组合。其既造就了影视的新时空,也诞生了新的镜头转场方式。这其中有些也会融入达达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是真正意义上的视觉交响乐而非曾经倡导过的视觉主义,是“重心聚集的元素群”所彰显出的独到与个性和思维痕迹的记录。
4.跨屏蒙太奇的技术化特征
技术与艺术充分结合的新影视工程促成了跨屏蒙太奇的诞生,既得益于影视工程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思维到艺术形式的改变,同时又对技术革新与研发有引领作用。影片制作时采用After Effect、Combution、Effect等基于层级视频的合成软件可以进行画幅变化及画屏结构对应处理;此外还有数字投影展示系统中的多屏幕异形拼接功能、多图层叠加功能、多角度投射功能、多网格异型矫正功能、多播放源画面同步功能等等。跨屏蒙太奇的技术范畴在于通过现代影视技术在表达手段上的革新,才创造出了个性化的多屏影视项目及叹为观止的艺术视效。
跨屏蒙太奇所蕴含的视觉时空,不仅展示新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也展示出了技术美。屏幕科技元素的添加是伴随技术变革而产生的新的审美现象。在皇家加勒比海洋国歌号邮轮全景咖啡厅里播放主题影片《达芬奇的梦想》时,就采用ABB RoboScreens(机器人系统显示屏)与20多个投影仪同步投射出270度全景大屏幕组合,机械手臂操控6个屏幕合并、分开或运动,赋其于灵性,配合大屏情节组合编排,提供了一个非凡的跨屏视觉体验。
5.跨屏蒙太奇的新效应
跨屏蒙太奇效应的产生,就如爱森斯坦所言,“是靠观众反应来完成的,建立在‘相对的、观众反应的基础之上的’”。多屏影片如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一般,为观众提供多个视觉视点,维度随着屏幕数的增加而成倍放大,观众在切换视点时就产生了动感,并在视觉思维上获得跳跃,解构下的视觉形象与思维中的记忆经验相互碰转,使得受众在视觉效应造成的矛盾心理中感到兴奋与活跃的快感,并对这种个性化的视觉表现“上了瘾”。
跨屏蒙太奇的构建由影片本身及屏幕二者共同构成,幕本身的形态为观众提供了展馆该主题的首要印象,这是意境的装置设计,在笔者设计实施的某“互联网+”展厅,主题影片采用了立方体空间造型投影幕,寓意“互联网+”如数字魔方般融合涉及到社会各领域和公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多屏影片配合屏幕,在规则或不规则的屏幕上实现画幅及位置的变化,对时空进行分解与组合,一系列不同内容的镜头碎片化处理组成主题式蒙太奇结构。每个画面内容有时重要有时又不重要,有时甚至抽象成某种符号或概念,在剪辑时被加工和强化,通过一组镜头造成一种整体感。可以比兴,可以诗意,可以叙事,也可以并行反打镜头来呈现多视角瞬间。运用全新的蒙太奇思维方式实现构建与解构,使创作者的构想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深度融合,共同作用产生新的蒙太奇效应。
多屏影片的剪辑需要编导自己拥有跨屏蒙太奇的眼光和新的时空思维,并自行摸索运用新的影视“文法和语法规则”:一是要融合创意与内涵,选择独特的视野、语言风格、叙事方式及清晰的脉络。二是要选择多维主题的特质与精髓画面,将须同时显示的不同视角、不同景别、不同空间的镜头非线性处理,多轨多层成组,通过集群画面强化主题。三是分布视觉中心,确定每组镜头中主次画面的切换和分屏、并屏显示,关注各画面物理层面的视觉心理权重(画幅面积的占比和画幅尺寸的变化)和瞬时注意中心视点移位。四是活用外部构图的技巧和形式美法则,实现诸画面的空间拼贴,并把控节奏,进行时序化组接。五是大胆尝试新的影视技术,增加主题影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多屏影片节奏加快会整合出大量扑面而来的视觉元素,挑战观众眼睛接受信息的极限。
图1 “互联网+”展厅 主题影片采用的立方体空间造型投影幕
观众虽然目不暇接,但依旧可以主动改变观影习惯,实现影像媒介带来的空间碎片的“瞬间匹配”,并将集群画面整合、智化为一个总的“印象”。多屏镜头的不同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每个观众的观感也不一样,这取决于观众各自的解码能力与情感认同,还有观众的观影位置及朝向。观众每一次自主解构的结果是对影片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不同的心理观照及心目中影片新的结构。
多屏展项独特的屏幕物理形态与氛围营造,加上影片特色元素不断冲击人们的视野, 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多感观地感受并体验新影视工程带来的神奇。在多巴胺的作用之余,观众如能既如愿诠释影片主题,又能领略到影片的空间美、形式美与技术美并产生视觉愉悦,而在离开展馆之后,依旧津津有味,难于忘怀,那么跨屏蒙太奇就达到了目的。
6.结语
要特别强调的是,跨屏蒙太奇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单幕蒙太奇,就像展馆无法取代影院一样。这只是古老的蒙太奇之树在数字技术养分的帮助下,新生长出了一朵奇葩。可以说,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展馆新影视工程的向前发展。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并非直接导致了技术强化和艺术弱化,单纯的视觉表演秀是以炫技为主,而跨屏蒙太奇的出现,摆脱了艺术对技术的依赖。艺术与技术的碰撞及跨界行为,共同造就了这种新的蒙太奇形态,带给观众极具震撼的视觉盛宴和体验。未来的跨屏蒙太奇手法,可能还会有新的元素加入,观众自身的想法与思维或形象或许加入其中,形成互动。此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共同探讨新时代影视工程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