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不同起垄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018-09-12陈彦锋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等距环县全膜

王 珍,陈彦锋,范 荣

(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环县 745700)

随着近几年玉米价格的下降,环县农民对玉米的种植热情有所降低,传统的种植作物大豆受到了农民的青睐。但由于没有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大豆的产量一直不高,据统计,2015年全县大豆平均产量 1 400~1 800 kg/hm2[1]。2014 年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全膜等距微垄沟播栽培技术,2015年在环城镇进行了相同密度下不同起垄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全膜等距微垄沟侧播栽培技术的确是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2],为了更一步探索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方式中最适合种植大豆的种植模式,在2015年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度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在环县环城镇城东塬村南庄组进行,试验区位于东经107°19′29.2″,北纬36°35′10″,海拔1 474.5 m。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为400 mm,无霜期143 d,有效积温2 700℃左右[4]。试验地土质为黄绵土,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0.21 g/kg、全氮0.65 g/kg、碱解氮40.83 mg/kg、有效磷 8.93 mg/kg、速效钾 144.00 mg/kg,pH 8.28[4]。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指示大豆品种为齐黄34,由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供试地膜厚0.01 mm、幅宽120 cm,由甘肃省天水塑料厂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不同起垄种植模式处理。处理A为露地点播(CK),行距40 cm、株距22 cm,每小区种8行,每行31株。处理B为全膜覆土穴播,用人力覆膜器将地膜平铺于地面,均匀撒细土1 cm左右,行距30 cm、株距30 cm,每小区种11行,每行23株。处理C为全膜双垄沟侧播,用宽行70 cm、窄行40 cm的两齿人工起垄器划行起垄,再用幅宽120 cm的地膜覆盖,形成垄高10 cm左右的双垄沟种植行,在窄行沟底2~3 cm处按株距16 cm播种,每小区种6行,每行31株。处理D为全膜等距微垄沟侧播[6],用间隔33 cm的三齿起垄器划行起垄,然后用同上规格的地膜覆盖,形成垄高7 cm左右的三垄种植沟,在每条种植沟沟底2~3 cm处按株距22 cm、每行31株播种,每小区种9行。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2.21 m2(3.30 m×6.73 m),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留走道0.5 m,重复间留观察道0.7 m。秋季覆膜前施农家肥30 000 kg/hm2、尿素90 kg/hm2、普通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于10月25日开始人工覆膜,4月27日播种,播种深度3~4 cm。中耕锄草2次,观察记载各处理的生育期,收获时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经济性状测定,并按小区实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知,覆膜处理B、处理C、处理D比露地处理A提前出苗6 d;覆膜处理B、处理C、处理D比处理A苗期延长了6 d。盛花期处理A最早,较处理B、处理C、处理D提前了4 d。盛荚期处理A最早,较处理C、处理D提早了7 d,比处理B提前了5 d。鼓粒期处理C、D基本一致,较处理A延长了1 d;处理B最迟,比处理A延长了3 d。成熟期处理A比处理C、处理D提前了10 d,比处理B提前了7 d,成熟最早。生育期处理A都较处理C、处理D提早了10 d,比处理B提前了7 d。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等距微垄处理生育期一致,均为136 d;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133 d;露地生育期最短,为126 d。

表1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物候期及生育期

2.2 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处理B、处理C、处理D的大豆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其中,株高以处理D最高,为79.5 cm,比对照高13.9 cm;其次是处理B,为78.1 cm,比对照高12.5 cm。有效分枝数以处理C最高,为3.4个,比对照多1.2个;其次是处理D,为3.1 cm,比对照多0.9个。单株荚数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单荚粒数以处理C最多,比对照多0.6个;其次是处理D,比对照多0.4个。单株粒数以处理C最多,处理D次之,处理B居第3位,分别比对照多48、28、15粒。单株粒重以处理C最重,比处理D、处理B和处理A分别重6.88 g、9.77 g和14.23 g。百粒重以处理C最高,比处理D高2.0 g,比处理B高2.4 g,比对照高3.8 g。

表2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经济性状

2.3 产量

从表3可知,大豆折合产量以处理D最高,为3 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80.2%;其次是处理B,为2 976.1 kg/hm2,较对照增产63.6%;处理C为2 800.5 kg/hm2,较对照增产54.0%。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1.83<F0.05=5.14),说明试验数据差异不是由于分组造成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101.24>F0.01=9.78),表明试验设置处理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用Q法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处理D与处理B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B、处理C之间差异不显著,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表3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产量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起垄种植株距相同、密度和行距不同的情况下,3种不同的全膜覆盖起垄种植模式比对照露地点播大豆增产效果极显著,达到54%以上。其中全膜等距微垄沟播产量最高,为3 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80.2%;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产量为2 976.1 kg/hm2,较对照增产63.6%;全膜双垄沟侧播第3,产量2 800.5 kg/hm2,较对照增产54.0%。推荐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方法为大豆最佳种植模式。

猜你喜欢

等距环县全膜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平面等距变换及其矩阵表示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n-赋范空间上的等距延拓问题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高原夏菜全膜双垄三沟旱作栽培及尾菜处理技术
两种等距电场激励氖原子辉光产生临界值研究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