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撑起智慧健康保护网

2018-09-12

中国卫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宜昌市宜昌居民

文/本刊记者 连 漪

2013年,湖北省宜昌市被国家确定为智慧城市试点,信息化就像城市中交错融汇的水系一样,将整个宜昌串联起来。同年,该市印发《加快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这份行动计划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推进规划。其中,智慧健康医疗服务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列入智慧民生工程建设。如今3年过去了,智慧健康医疗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又获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信息平台对接全部医疗机构

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郑国瑄向记者介绍,3年智慧健康医疗的主要工作成果可以总结为:搭建了一个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制定了一套动态的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体系,发放了一张健康卡(市民卡),在智慧医疗健康工作中做了一次有力探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基本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共享。

“一个平台”是宜昌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平台。据郑国瑄介绍,这个平台是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搭建的。平台借助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建设,以市、县两级全民健康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广泛应用可穿戴设备、智能随访包等移动互联、物联网技术,有效实现市、县两级全民健康医疗信息采集、互联互通、分析利用。

在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该中心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张培向记者展示了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操作界面,平台数据库正在源源不断地收集包括居民生命统计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公共卫生管理和综合医院诊疗服务数据等。此外,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其他部门与健康有关的数据也可以无障碍地在健康大数据资源库里进行整合,包括民政婚姻登记数据,环保空气质量数据,人社医保消费数据,公安人口登记数据等。“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开展智慧健康医疗工作,推出便民惠民举措以及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张培说,“目前,已有143家医疗卫生机构完整地接入了宜昌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平台,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的要求,今年6月底,要接通所有县市平台,接通之后,基本上能够覆盖宜昌市所有3010家医疗卫生机构。”

2015年信息平台搭建完成后,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都会根据收集到的居民医疗健康数据出具月报和年报,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3年。“目前的报告只能形容为一种初级版本的蓝皮书。”张培说,“因为目前的居民健康报告中只有对健康和疾病主要问题的描述,还没有对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业的描述。未来,我们正在计划制作一本宜昌市居民健康医疗白皮书,以政府的名义向全社会进行发布。让社会各界都能够了解医疗健康和本行业,和自身的关系。”

一卡一档记录全生命周期信息

“一人一卡、一人一档、记录一生、服务一生”这是宜昌推进智慧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张卡”指的是宜昌市民卡。这张卡由市政府免费发放给居民,用于个人办理社会事务,享受社会保障、居民健康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多用途智能卡。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累计发放160万张。宜昌市以市民一卡通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信息标准化、检查检验结果全市互认,逐步实现全市范围跨机构、跨区域、跨卫生业务的健康信息、诊疗信息共享。

今年5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通了居民就医社保卡脱卡支付功能,这是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创新尝试。在医院诊室里,就医过程变得更加简便,患者刷卡就医,医生通过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患者授权的情况下,便可以调阅该患者的居民健康档案。这张小小的卡片不但是居民的就医工具,同样也是健康档案载体。

基于“广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宜昌巿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立了信息采集体系,整合了全域市县近200万人口的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监测、健康体检等信息,拓展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内涵。相关部门可以实现对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诊疗全过程的健康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疾病控制、健康管理、个性化诊疗和精准干预。

杨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覆盖人口5.4万。目前,该中心成立了1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2016年~2017年,宜昌市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开发和应用,开发了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系统,构建了慢病智能监测报告系统,搭建了高血压、糖尿病及基层重点服务对象自动分拣管理系统等,并依托健康大数据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评价和考核。

杨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毛平说,健康大数据平台连通了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在平台上进行健康大数据分拣和调度。与过去的纸质健康档案不同,依托健康大数据平台生成的工作数据更加真实有效,基于真实数据开展工作质量控制与考核更加高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实施动态化监管、评估、调整提供依据。

孤岛和烟囱被逐一打通

就在近期举办的一场全国基层信息化应用创新大赛上,宜昌市报送的《基于城市大数据的社区慢病精准管理》获得软件类一等奖。宜昌的智慧健康医疗创新模式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评委会给宜昌模式的评价为“湖北宜昌初步实现了相关条线管理烟囱间互联互通”。

宜昌市以智慧城市为依托,以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为指导,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打通了全员网格人口信息库、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等基础数据。平台已接入宜昌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等区县143家医疗机构和368家药店个人医保消费数据,每日采集六大类数据近180万条。平台还关联了人口库、网格库、空间地理库、医保费用支付库、空气质量和水质监测等数据库,部门间数据共享正在实现,信息孤岛、信息烟囱被逐一打破。

“政府主导、互通共享、创新惠民”,郑国瑄认为,在下一步的推进工作中,宜昌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要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平台的质量;要加强对数据的运用,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

在宜昌,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互联共享”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网己经建成,为全体居民撑起了一张智慧的健康保护网。

猜你喜欢

宜昌市宜昌居民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湖北宜昌卷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