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与格局

2018-09-1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撸起流行语时代

解剖热点

十九大报告中的四大“新”,折射出国家考量的格局之大:大到报告中的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新征程,小到诸多细节之处的“新”表述,大到我们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小到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都是强劲的号角,指引我们向个人小目标、国家大目标奋力前行。基于此,对照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重视“目标与格局”的现实性思考,应该是2018年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热点。围绕这一热点,从个体、集体或家国,从过去、现实或未来,从人文、科技或政治,从社会、自然或民族,从理想、信念或意志,从思想、情感或作为……或大或小,或虚或实,或远或近,或人或事,或景或物……都可联想,都可思考。

高考的選拔性功能永远是第一位的,不仅着眼写作能力的考查,而且注重思想、情感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需要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城,这一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在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体现得非常鲜明。为此,“或虚或实、宜大宜小”八字原则必须为我们新时代的考生所把握。对于现实性强、着眼点高、大而新的材料,能够用“虚”的手法表现的,就化实为虚;能够用“实”的手法表现的,就化虚为实;能够用大手笔书写的,就用大手笔;能够用小技巧处理的,就用小技巧。例如,由“四新”想到新论断,就可拓展到“新认识、新目标、新变化”“更进一步、更上一层”“与时俱进”等立意点。再如,由国家大目标到自我小目标,自然就会想到“人生新目标、人生新格局”“新目标、新变化”等。如果给的材料现实性强,着眼点高、大而新,则需要我们从自身熟悉的方面下手,找到切口,切入到其含义之中,切实理解。例如,用我们熟悉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俗语下手,可以这样理解: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大;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大有可为;理想有多大,目标有多大,人生格局就有多大。

当然,“目标与格局”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还可以有以下方面的生发点:

1.眼光、胸襟:一个人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或内心的大气象、大境界、大趣味以及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等等。

2.人品、修养:品行目标高度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心胸气度、节操尊严、视野境界,等等。

3.心理、心态:期望目标高度影响人的表现、素质、气场、人际关系,等等。

4.个体、群体:个体、群体目标影响个体、群体的行动、生存、生活、精神、幸福等不同状态或表现,等等。

5.规划、愿景:体现个体或集体心胸、眼光、胆识等的大手笔规划以及国家发展蓝图、愿景,等等。

备考技法

蕴藉隽永 睿智厚重

——高考作文如何深刻而有格局

◎蒋玉军

高考作文的命题与评分,特别是议论文的评价,最为看重考生的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考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2018年高考注重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因此其表现在高考作文上,即命题侧重于思想性与启迪性,写作上要求深刻性与前瞻性,以适应未来人才培育的要求。

反复揣摩,深入内里寻光芒

我们首先应仔细揣摩试题材料的思想内涵,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材料或命题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一、深入挖掘

这要求我们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这深刻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我们在写作中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二、储备素材

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社会、身边之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从中捕捉写作素材;经常阅读书报,积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包括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人和事;积累一些哲理名言,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独到深刻的思想的获得需要用生命去体验,需要用阅读去滋养,多多引用文化典籍中的名句名言,才能夯实作文的思想底蕴,丰富作文的文化内涵。

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进行辩证分析,要用联系的、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凡事不能将问题说得绝对化,要留有余地。笔者以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有“三法”:

一、联系法

尽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准确而全面进行把握。比如以“时间在流逝”为题的作文,有些考生思考敏锐,立意巧妙,由“时间在流逝”联系到“人生如梦,岁月如歌”,进而阐发了对“人生”“成长”“生命”的思考与认识,有机联系,有理有趣,引人深刻,发人深省。

二、全面法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此为写作之大忌。只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三、发展法

“发展的观点”即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坚信“曲折”只是前进中的曲折,“不完善”也只是发展中的不完善,作为新生事物的前途总是光明美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阐述得让人心服口服。比如以“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为材料的作文,有位考生即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首先列出中心论点“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必然趋势与走向”,然后列出了分论点“经济发展是强国的必由之路”“政治发展是富国的必要条件”“科技发展是立国之根本”“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捷径”等,最后,卒章显志,指出“崛起震撼世界,世界钦佩发展”的观点,其辩证思维让人赞叹不已。

品味咀嚼,挖掘内蕴启人思

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作文观点时,尽量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反映事物本质,所立观点必须对人有所启迪与反思。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

我们如何才能品味咀嚼,挖掘内蕴,让人思考呢?

一、确定观点时,努力追求深度

对作文题目要好好开掘,立意一定要反映事物本质。如一篇优秀作文《无愧天地》: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唯一的可能就是成为刁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频频发生,这些不良商贩,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他们泯灭良知,肆意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的惩罚,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考生在这里完全透析出“快乐”的真正内涵与意义,紧密联系时事,深刻启迪,读后令人深思,叫人反省。

二、确立观点时,要给人以一定的教育与启示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典型素材,这个典型材料既要有共性又要有鲜明的个性,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以“幻想”为主要关键词的材料作文,如果我们写作时,仅仅泛泛而谈,空洞地想些无意义的事物,那肯定会黯然无光;如果我们能“幻想”一些有意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事物,以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以激发人们奋斗与前行的动力,肯定会脱颖而出,叫人刮目相看。所以说确立观点时,我们要尽量给人以一定的回味与咀嚼的感觉,也就是作文读后能叫人不断地回味,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处世原则。

三、确立观点时,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文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作文来。

相关素材

怀着创业初心再一次启航

2018年3月3日,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政府工作报告洋溢着民生气息,沉甸甸的“大礼包”送到百姓手中。“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增加老百姓收入,减少相应的支出,一“增”一“减”两者相向而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让全社会都有了“稳稳的幸福感”。

从“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奔驰而来的“复兴号”到直上云霄的C919“大飞机”,“中国制造”的冲击波迤逦而来,一次次的光华着实驚艳了世界;从支付宝的普遍使用到共享单车的“遍地开花”,从“指尖”网购到无人机送货,互联互通的新世界场景,激荡起网络强国的绵绵涟漪……

解读

1.在前人从没走过的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创业,在前人从未涉足的山峰上,攀登的每一个高度都是再创业。前路漫漫,容不得我们停下来歇歇脚、喝口茶,必须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今日中国,如中流击水,前方有无限风光,脚下亦有激流暗礁,身上更是肩负重担。复兴日近,距离可量,再往前走,每步都至关重要。

2.在这个梦想与挑战同在、发展时不我待的时代,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回望,都是一次新征程的启航;每一次扬帆启航的开始,都是一次新机遇的挑战。正所谓“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任何时候都必须谨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告诫,保持清醒,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方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开路架桥。

3.时代,犹如一个严苛的考官,把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世人面前。安于现状、消极怠惰,必将不进则退、错失机遇;孜孜以求、一鼓作气,就会乘风破浪、势如破竹。“救国一代”“建国一代”已经被书写在历史中,今天“复兴一代”的青年又站在了新时代的起跑线上,又一次站在时间的当口,风雷激荡、满目雄壮,因为——你我努力一分,祖国就美好一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入选。2017年度媒体十大流行语,用词语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记录着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本作文命题,从题型上看,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型有效接轨;从材料内容上看,与十九大相关的流行语有五个,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雄安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显示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而“人工智能”和“天舟一号”两个词语的入选,则体现出人们对科技发展的高度关注。“共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日益成熟条件下的新的经济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这些流行语,考生对其内涵意蕴都不难理解,降低了写作难度,有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但在写作要求中,有两个地方考生要加以注意:一是“选择两三个流行语写一篇文章”,根据这一要求,所选的流行语必须是十大流行语中的两个或三个;二是“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根据这一要求,必须要在所选择的两三个流行语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关联,如果忽视这种有机关联,那么写出来的作文便有偏题之嫌。

考生可以参考以下立意角度:

1.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增加从来离不开善政与善工。如果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折射出社会治理的善政,那么“人工智能”和“天舟一号”就彰显了解放自我、探索未知的善工。这两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2.砥砺奋进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我们就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昂首迈进新时代。

3.让世界共享“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既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又勾画了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的前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有信心、有能力让世界共享这个“新时代”。

4.金砖国家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金砖国家合作不仅仅有利于这五个国家的发展,而且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顺应了合作共赢、全球治理的现实,因此它本身是开放的、和平的,是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

【佳作展示】

新的征程

◎刘德琳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中国来说形势更为严峻,即便如此,依然不能阻挡中国在复兴之路上稳步前行。以新时代为背景,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雄安新区茁壮成长起来。新的征程开启了。

雄安新区——标志。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今天的雄安新区,仿佛处于幼孩时期的深圳、浦东,它的巨大潜能已在酝酿之中,一触即发。它是中国生命力的象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但它的意义全然不同于深圳、浦东的经济意义,它是中国大动脉的汇集地,因此它的标志性带动作用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雄安新区为中国的腾飞插上双翅,是中国发展的标志。

新时代——背景。有人说:“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二十世纪是美国的,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暂落后于其他欧亚国家的中国,终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新时代站起来。新时代是当下中国发展的最强大的背景,让中国有勇气向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张开怀抱,从容面对。同时,新时代的到来也在催促中国成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以提高中国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新时代真的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中国发展的强大背景。

“撸起袖子加油干”——行动。一句质朴而亲切的话,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全体中国人民的鼓动,鼓励人民用双手开创未来,用智慧创造幸福,将行动贡献于国家发展。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方式的攻关期以及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关键期,若不“撸起袖子加油干”,那么何谈发展?何谈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在时代面前,我们别无选择,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靠自己的双手耕耘土地,播种希望,击响时代最强音。温情而掷地有声的“撸起袖子加油干”鼓励人民行动起来,发展中国。

听,新时代的脚步匆匆已至,是谁在唤“撸起袖子加油干”?看,一个叫“雄安新区”的孩童正牵着牛鼻子行走在田间,连汗水挥洒的农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一個叫“中国”的年轻人正赶赴一场新的征程。

思路导图

点评

该生从十个流行语中,选取了“雄安新区”“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三个进行立意,将其从标志、背景、行动三个方面联系在“中国正赶赴一场新的征程”中,从而将三个流行语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表现当今中国发展的特点。

文中三个流行语的正确使用,使整篇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多种论述手法的恰当运用,使作文句式丰富,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之情。

【曹保顺/供稿】

猜你喜欢

撸起流行语时代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动员令
“撸起袖子加油干”——直面2017上海童车展
陈敏尔: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冰雪产业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