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宣传教育问题浅析
2018-09-11胡语珊
胡语珊
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以下简称高校法治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法治意识水平,为法治中国的实现提供着动力源泉。做好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师资队伍。
一、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专门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法治教育课程基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很少有具备专门法律知识的教师队伍开展系统化、专门化的法治教育。国内高校多以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课程通常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公共基础教学部来承担。真正具备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具备司法实践经验。
(二)教育内容不全面
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无论在教材内容还是在授课内容方面,法治教育的内容都偏少,导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能对法律相关知识泛泛而谈,很难全面深入地讲解法治、法治理念等深层次的内容。法律教学内容的片面性难以满足高校法治教育提高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公民法律素质的要求。
(三)教育形式单一
突出表现在高校法治教育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法律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在法治理念、能力方面的培育,课堂上很少开展讨论和交流。教师对法律知识的讲授比较空洞,案例教学形式较少,所采纳的案例也较为陈旧,对于学生来说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难以激发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
二、提升高校法治教育实效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校作為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体,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建立健全高校的法治教育体系,切实将法治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自身应正视法治教育,提升自我教育,形成法治精神。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其自觉、主动地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重要作用,才能解决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雄厚的师资力量能够推动高校法治教育进程。高校应重视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以专业化的专职教师为主,以法官、律师等兼职教师为辅的高水平法治教育教师队伍。高校应从学校角度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实力。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高校法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拓宽法治教育途径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法律相关的时间节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等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法治教育的自主性。在法治教育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策划活动方案、设计宣传内容,确定活动主题,由学生去讲解法律知识。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需事先收集资料并熟知讲解内容,这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动力。
(四)搭建法治教育网络平台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法治教育的一项基本需求。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网站的作用,有助于广泛推动高校法治教育。高校应依托校园网络,开设“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专栏,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上传至网站,供学生学习和了解;并在“法律学习园地”栏目中,将国家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文件、法治领域最新成果等前沿知识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将“中国普法网”“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普法教育网站加入友情链接。广泛搭建网络平台,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法治教育的形式,也能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