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心理战
2018-09-11王晓亮张苗
王晓亮 张苗
1999年8月—2000年12月,俄政府和军队为彻底消灭车臣非法武装,实施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此次战争充分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的教训,经过精心准备,缜密筹划,歼灭了大部分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初步达成预定战争目的。在整个作战行动中,心理战在俄政府和军队摧毁车臣武装作战力量、瓦解其军心士气、争取民众支持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加速了此次战争的进程。
忍無可忍,再次出兵
1999年8月,维持了3年相对平静的车臣局势再度恶化,车臣武装分子乘俄罗斯国内形势复杂之机公开向俄当局挑衅。车臣总统马斯哈托夫倚仗其有2.5万精兵强将,公开指使车臣叛匪入侵俄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接连制造多起边境流血事件。在遭到俄军沉重打击后,车臣叛匪又在莫斯科等地连续制造7起恐怖爆炸事件,造成近300人丧生,千余人受伤。俄罗斯政府忍无可忍,决定再次出兵车臣。8月12日起,俄空军动用苏-24轰炸机对车臣境内藏有武装分子的村庄进行轰炸,第二次车臣战争从此开始。
连环四招,剿灭顽敌
第二次车臣战争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俄军调集重兵从空中和地面对车臣边境实施封锁,切断了车臣同外界的联系,并向车臣纵深推进;第二阶段,俄军清除了格罗兹尼外围大部具有战术价值的据点,将非法武装压迫至格罗兹尼附近,达成了对非法武装的合围;第三阶段,俄军对格罗兹尼发起总攻,歼灭了大量非法武装有生力量,全面控制了格罗兹尼;第四阶段,俄军展开全面围剿南部山区残余非法武装的作战行动。
第一阶段:调兵遣将,多路推进。此次作战,俄军共动用了国防部、内务部、安全局、边防总局等部门10万余兵力,成立了北高加索联合军队集群司令部,并按战役方向先后建立了东、西、北、南四个作战集团。
为配合地面作战,俄军还出动了北高加索军区第1近卫强击航空师、第10混合航空兵师和第105混合航空兵师等航空部队。
9月17日战斗正式打响。俄军首先对车臣全境的军事基地、弹药库、公路、桥梁、机场等场所实施了猛烈轰炸,摧毁车臣电视台和通讯设施,切断了车臣与外界的联系。
10月1日,俄军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兵分三路,从达吉斯坦、印古什和斯塔夫罗波尔突入车臣,对车臣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
10月15日,俄军完全控制了车臣捷列克河以北的舍尔科夫斯卡娅、纳德捷列厅诺耶和纳乌尔斯基3个地区,建立了由3道防线组成的安全区。
10月21日,经过简单休整的各路俄军再次发起攻击。北部作战集团渡过捷列克河,并随后控制了距格罗兹尼市不到5千米的五一村和萨多沃耶两个村庄。西部作战集团则控制了车臣—印古什边界,使俄军有了安全可靠的后方。东部作战集团于11月12日清晨在当地人员和志愿者协助下,里应外合占领了古杰尔梅斯。
第二阶段:东西夹击,清扫外围。至12月3日,各路俄军先后夺控了古杰尔梅斯、阿尔贡、托尔斯泰—尤尔特等重要城镇和90多个村庄,切断了格罗兹尼与外部的联系。俄军联合战役集团司令卡赞采夫决心东西夹击,夺占乌鲁斯—马尔坦地区,扫清格罗兹尼外围据点。
12月4日凌晨,俄空军对位于格罗兹尼西南的阿奇霍伊—马尔坦区和乌鲁斯—马尔坦镇进行了战争爆发以来最为猛烈的空袭。随后,俄东、西作战集团分别对两镇发起强攻。由于驻扎在马尔坦的大部非法武装已被瓦解,俄军西部集团于12月5日夜很快控制了这一地区。
12月5日,东部作战集团与马尔坦镇守敌在第一道防御阵地上展开激战。12月6日,俄军再次集中空中火力对非法武装防守阵地进行“超饱和”空袭。12月7日凌晨,俄军依靠绝对优势火力攻占了马尔坦镇,并顺势夺占与之相邻的巴穆特镇。12月12日,面对俄军的严密围困,防守沙利的非法武装不得不弃城而逃,俄军轻松拿下沙利市。
至此,俄军占领了97个居民点,清除了格罗兹尼外围大部具有战术价值的据点,达成了进一步封锁格罗兹尼的目的。
第三阶段,关门打狗,血战敌都。12月17日凌晨,俄军对格罗兹尼发起了总攻。俄军若干个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在当地600多名民兵带领下,从东西两翼向市中心的“米努特卡”广场发起强攻。
至12月底,东部作战集团攻占了被称为格罗兹尼“锁钥”的汉卡拉和旧松扎地区;北部作战集团推进至距市中心敌防御阵地前沿仅900米处;西部作战集团控制了格罗兹尼西北部的老工业区,车臣非法武装防御地区被迫限制在市中心的狭窄地区。
2000年1月17日凌晨,俄军对格市中心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饱和”轰炸。俄军几十个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如下山的猛虎同时扑向市中心,激烈的巷战达到白热化。1月31日,俄军终于占领米努特卡广场,歼敌700余人。这一行动,彻底动摇了叛匪固守格市的决心。经过40天的激战,俄军于2月6日攻占了车臣叛匪在格市的最后一个据点——格罗兹尼工厂区。
至此,俄军以伤亡4300人的代价全部占领了该市,歼敌1万余名,控制了车臣90%以上的领土,取得了车臣战争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阶段:乘胜追击,清剿残敌。俄军占领车臣首府后,经过短暂的休整,于2000年2初组建了以空降兵为主的南部集团。该集团主要任务是封锁车臣南部边境,拘捕叛匪头目。
随着包围圈的日益缩小,车臣叛匪发疯似地突围,但负出了惨重代价。仅在阿尔贡峡谷东部的谢里明达—乌仁村和乌鲁斯—基尔特村,就被击毙1600人,在韦杰诺峡谷东部加尔格村被击毙672人。之后非法武装分子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在俄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企图阻挠牵制俄军在南部山区的清剿,妄图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但终究没有成功。
联合作战,攻心为上
第二次车臣战争是俄联邦武装力量与其他强力部门联合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反恐怖特种作战。俄联邦政府军通过联合作战、综合打击,加上攻心宣传、离间瓦解等多种心理战手段,不仅歼灭了大部分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总体上控制了车臣地区,而且具有明显的心理战意图。
巧借名目,争夺道义制高点。第二次车臣战争,既是武力战,又是心理战。战争发起前,俄当局高举“反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俄军包括总统普京、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及前线指挥官在内的高级将领均异口同声地表示俄军遂行的是“捍卫国家统一,维护俄国家利益”的正义行动,“全歼车臣境内的一切匪徒、彻底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理所当然。
威慑恫吓,削弱瓦解敌军士气。俄军从发动军事行动伊始,即充分运用网络、广播等现代传媒手段,采取恐吓方式,对车臣武装官员、部队官兵进行攻心宣传:要求车臣武装“放下武器”,立即“回家”,否则会被就地消灭;要求车臣武装指挥官立即停止作战行动,否则将被送上国际法庭;发送电子邮件赤裸裸地威胁车臣武装高级官员称:“我们已掌握您指挥所的GPS坐标,这些坐标已输入巡航导弹的程序,您打算怎么办?”
通过一系列攻心宣传,给车臣武装官员、部队官兵和支持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震慑,以致出现2名飞行员拒绝执行轰炸任务叛逃以及数名高官不战而降,有效瓦解了车臣武装的士气,削弱其各级指挥,涣散了部队的战斗力。
重视宣传,争取群众瓦解敌方阵营。俄军认真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教訓,非常重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俄军事行动的意义。专门成立了北高加索新闻中心,及时报道俄军战绩,鼓舞士气,赢得民心;俄代总统普京还多次发表讲话,称俄“不是在同伊斯兰教徒,而是在同恐怖分子做斗争”,同时,俄军用精确制导导弹摧毁了进行分裂宣传的车臣电视台,使车臣当局成了“哑巴”,确保了俄方无论在舆论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时刻掌握主动权。
俄军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加紧对车臣武装军政人员亲信及车臣民众实施舆论离间,有效的宣传不仅使车臣武装人心涣散,军队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更是对争取民众支持起到了积极作用,车臣广大群众对此次战争的态度与第一次车臣战争明显不同,纷纷加入到瓦解敌军的行列。车臣民兵组织了2000多人配合行动,在对格罗兹尼的攻坚战中,冲在最前面的不是正规军,而是熟悉该城底细的600名车臣民兵。
外交斡旋,赢得广泛理解支持。在争取国内民众的同时,俄政府还十分注重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当时,在外部环境中干涉车臣事务的势力有三类:一是借车臣事件向俄施压进而削弱俄的国家,如美国和欧盟;二是与车臣有密切宗教联系的国家,如伊朗、沙特等;三是与车臣有共同边境的独联体国家,如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
俄当局认为,如果处理不好同上述三类国家关系,车臣问题就有国际化的危险,基于此俄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战争开始后,俄外长立即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八国集团、独联体、欧盟以及某些伊斯兰国家的外长,强调任何对恐怖分子的支持都将被视为粗暴干涉俄内政;为防止某些伊斯兰教组织向车臣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俄外交部召见了一些阿拉伯国家驻俄使节,指出“车臣武装分子以宗教为掩护,从事与宗教毫无共同之处的恐怖活动,教友不应予以支持”;俄还派特使前往伊朗、巴基斯坦、沙特等国,阐明俄在车臣的行动“完全是针对恐怖分子的”;俄外长紧急出访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两国,就共同防范和打击极端民族分裂势力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三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协议。通过这些外交活动,俄得到一些国家理解,为顺利进行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