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

2018-09-11周向频王妍

风景园林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家公园公园国家

周向频 王妍

1 近代“国家公园”之“传播”

1.1 美国发轫

“国家公园”起源于美国。19世纪上半叶,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带动美国边疆不断西拓,具有地域特色的荒野景观急剧减少。1832年,美国哈德逊河风景画派(Hudson River School)画家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率先提出“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1]①。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法案划定约塞米蒂峡谷(Yosemite Valley)和玛瑞波萨森林(Mariposa Big Tree Grove)为政府保护地并移交加州政府管理,定名为州立公园(State Park)。政府规定,“这块土地将永远保存供公众使用、度假及游憩”,从保护属性和使用目的来看,约塞米蒂峡谷已然是国家公园的先驱。

1872年,美国签署《黄石法案》(Yellowstone Act),划定怀俄明州的80万hm2土地为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申明其“是人民的权益和享乐的公园(Public Park)或游乐场(Pleasuring-ground)”[2]。黄石国家公园由联邦政府内政部(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直接管理,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3]。1913年,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s Service)成立,国家公园体系开始形成。1933年,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整合之下,国家公园涵盖了自然、野生动植物、人类的历史文化遗址和纪念地景观等在内的共计114处公园和保护地,遍布美国30余个州。

1.2 近代“国家公园”之海外“传播”

19世纪,国家公园的建设主要以美国及部分英国海外殖民地为主。1879年,英联邦政府建立澳大利亚皇家国家公园(Royal National Park),是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1885年,加拿大成立了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并于1911年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机构—国家公园署(Parks Canada)②。新西兰(1887年)、南非(1898年)、印度(1898年)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③。

20世纪起,国家公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多个国家纷纷设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并结合各自的国土资源和管理状况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建设了一大批国家公园和保护区。1930年,加拿大通过了《加拿大国家公园法》(Canada National Parks Act),以此作为管理国家公园的依据,自然及历史资源被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日本也开始关注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1931年通过了标志着日本国家公园制度确立的《国家公园法》(National Parks Act)并建立了首批国家公园④。1949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园与乡村法》(National Parks and Access to the Countryside Act),英国本土的国家公园制度正式确立⑤。

2 近代“国家公园”之“引介”

近代开埠之后,威权转移影响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从输出转为输入,“国家公园”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被引入中国。笔者以“National Park”为关键词对《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Daily News)等中国近代较有影响力的外文报刊进行了整理,共得相关报道47例⑥(表1),内容以国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议和运营管理为主。

表1 以“National Park”为关键词的中国近代外文报刊汇总表Tab. 1 The summary table of modern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newspapers that with the keyword“National Park”

2.1 近代“国家公园”思想之外国引介

19世纪,国家公园理念在美国本土传播迅速,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较慢[4]。仅有部分英属殖民地率先效法。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国家公园的数量较少,多为了“人民的利益与享用”的自然保育,选址以自然资源优渥的山脉与森林为主。中国境内未出现国家公园的相关报道。

20世纪初,国家公园思想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最早出现“National Park”词眼的报道可追溯到1908年9月17日《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上刊登的“The National Park”一文。文章报道了加拿大欲将亚拉伯罕战役(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的历史遗迹—亚伯拉罕和圣福瓦平原(Plains of Abraham and Sainte Foye)改建为国家公园[5]。国家公园的内涵外延,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致之外,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景观也被涵盖进来。同期,日本国家公园的建设进展也传入中国。1911年,日本提出在国际博览会(Grand Exhibition of Japan)之前建立一个大型国家公园(A Grand National Park)[6]⑦。受世界局势的影响,这一时期有关国家公园的报道内容多以他国的国家公园计划与提案为主流思想,国家公园在中国的传播尚在萌芽阶段。

续表1

20世纪20年代,有关国家公园报道的数量大幅增加,理解也更加深刻。从报道来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横向延展,除英国之外,比利时等国家也开始在各自殖民地建设国家公园[7]⑧;国家公园的认知也有所深入,不仅有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等管理和维护状况的思考,黄石国家公园“利益(灌溉农业)”与“保护(原始面貌)”的冲突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保留国家公园“自然景观”的坚持[8]⑨。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世界国家公园网络的初步成型,中国已然被纳入了世界国家公园思想的传播系统中,意大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苏联、埃及等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情况也开始传播至中国[9-12]⑩。国家公园思想的传播,一改之前文化输入和辐射影响的态势,逐渐趋向于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中国开始了国家公园计划的初步尝试。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国家公园思想的传播也受到阻碍(图1)。

1 近代中国“National Park”外文报刊文献“年份—数量”统计图The number of years statistical graph of modern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newspapers related to “National Park”

2.2 满洲里国家公园建设提议

20世纪初,外侨提议在中国建立国家公园。1917年2月6日《字林西报》刊登了《满洲里的野生动物—亟待建设一个国家公园》(The Wild Life of Manchuria—A National Park Urgently Needed)一文。文章提出急需保护以长白山为核心的满洲里地区的生境,建立“满洲里国家公园”(Manchuria National Park)[13]⑪。这是近代报刊中出现的第一个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构想。

文章指出,“东亚或许没有比‘长白山’(Long White Mountain)更适合被辟做国家公园的地区了,长白山是世界上动植物最为繁多的山区之一”。长白山有着优渥的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约5.2万km2的原始森林(primeval forest)或许是这块约25.9万km2的广大处女地(magnificent virgin forests)上最坚实密集的部分”。另外作为国家公园,长白山还具有科学研究、健康修养和储备药材等多种价值,“长白山是一个生物学家的天堂,鸟类和昆虫很多”,“它成为一个理想的疗养和避暑胜地”,“直隶省(chihli province)生产药材不仅供给中国,还远销日本和欧美”[14](图2~4)。

资源开发和自然保育的矛盾日益激化,亟待建立国家公园对生境进行保护,“以研究为目的的侵入者带着各种设备进入森林,把动物都驱逐了,这块广阔的地区从优美的森林变成了荒漠”,“已经规划并将开始建设的从吉林市(Kirin)向东到达朝鲜群山市(Gensan)的内陆铁路将加快该地区自然生物的灭绝”。文章号召“应该尽全力挽救这片美好,将其变成一个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

尽管“满洲里国家公园”只是一个雏形,其设计、建设、管理等内容和计划未能详尽,但该提议意味着20世纪初处于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已经萌生了自然保育的意识。满洲里国家公园提议引发了人们对建设中国国家公园的思考,给之后中国独立自主地提出国家公园计划奠定了思想基础。

2 长白山之南胞胎山(1935)The Nampotae-san of Changbai Mountain (1935)

3 长白山的全貌(1935)The full view of Changbai Mountain (1935)

4 长白山之小白山(1935)The Sobaeksan of Changbai Mountain

3 近代“国家公园”之“转译”

3.1 近代“国家公园”思想之本土转译

国家公园思想与实践的“传播”和“引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中国开始积极关注国家公园并开展实践。1921年蔡元培先生等访问美国时参观了黄石国家公园,《申报》对此进行了报道⑫。这是中国本土出版刊物首次出现“国家公园”词眼的文献,且将“National Park”译为“国家公园”[15]。1929年,江苏农矿厅在林政会议上提议筹设太湖公园,并派人“勘验地址、设计筹划进行”[16-17],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国家公园的建设计划。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衰圮,决定设立国家公园以吸引外资,驱动经济复兴[18]⑬。原以“保护生境”“研究教育”“游憩疗养”为初衷的国家公园被注以新的希冀,即“诱致海外观光”。这一举措也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积极呼吁效法,“瑞士、法、德、意、西班牙、日本等国,咸以诱致游客博商业上利益,日本今年在美国以10万元之广吿费招考游客,马尼拉亦用种种招徕方法……若能于无锡沿太湖边关一公园、必为外人所乐游”[19]。1935年,国民政府收回了原为英租借地的庐山牯岭,计划辟为国家公园[20]⑭。

20世纪40年代,国家公园的建设提案继续增加,相继提出了五大连池(1943)、南岳(1946)、西湖(1947)、水桓覇(1948)等国家公园建设计划(表2)[21-24]。中国对国家公园的理解趋于成熟。人们深刻意识到国家公园对于风气养成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过去中国人的活动,绝大多数是有区域性的活动,甚至终身不出县境省境的为数众多”,“假如国家有固定几个大国家公园区,在交通上能够费廉便利,政府竭力提倡,社会风气一转,对于民族健康的增进,国民道德的培养,现代公民的认识,无形中都有很大的裨处。”同期,国家公园的实践框架也逐渐成型。将国家公园的自然形态与教育、展览、对外交流等功能复合,赋予国家公园以现代化象征的先进意义[25]⑮。

3.2 国人初试—太湖国立公园计划

1929年,江苏农矿厅首次提出“筹建太湖国立公园”的计划。时任设计委员会委员的陈植先生受托负责太湖国立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同年,陈植先生将太湖国立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编纂成《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一文,在农矿部林政司发行,并于1930年公开发表[26]。这是中国首次独立进行的国家公园实践[27]。

陈植先生认为太湖地区的形成因子丰富,有发展国家公园的风景基础[28](图5),“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参政者为国立公园”,加之太湖独特的山形水势和人文景观,于是提议,“扩充范围,而以国立太湖公园之名称冠之”。

表2 近代中文报刊文献中的“国家/国立公园”提案汇总表Tab. 2 The summary table of modern Chinese“National Park”proposals

5 太湖景色(1936)The view of Taihu Lake (1936)

对于建设国家公园的意义,陈植先生也有深刻理解,“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保存”,即保存天然风景的原始状态,辅助各种公园的设施能够为公众享用,意在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启发”,即“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重在国家公园对国民教育教化的价值。基于该认知,陈植先生对太湖地区进行了从功能到形态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当时的国家经济状况,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29]⑯。尽管此后由于经费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30]。但是该计划对于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依旧具有先创意义。

4 结语

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经历了漫长的“传播—引介—转译”的传输过程(表3)。纵观中国近代国家公园的发展脉络,其形式多有不同,但埋在其内里的国家公园对资源保育的坚持和人民公园的继承是不变的。

美国创立国家公园之初衷,便是对“原始景观的保护”,纵然之后的若干年,“原始景观”的概念外延,逐渐将自然、野生动植物、文化遗址和历史景观等内容涵盖在内,但是不论在欧美本土亦或是殖民地,国家公园所建之处从未放弃对资源保育的坚持。20世纪初,外侨提出的满洲里国家公园便是这种坚持的极好证明。

人民公园是国家公园思想的另一本质。资源保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她的人民及世界未来子孙保存这个景观”。目前,学界在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的资源特质、行政体制、资源权属等问题的讨论上意见纷纷、莫衷一是。不论最终为适应国情与现状选择怎样的管理和制度,为子孙后代保育珍贵的自然资源应该是不变的判别标准。“自然资源部”为主导的国家新型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对国有资源确权管理的决心,这不失为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契机。这一宏大目标,值得各方为之努力坚持。

表3 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发展脉络表Tab. 3 The table of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national parks thought in modern China

注释:

① 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提到,“如果政府能以某种强烈保护政策介入,保护这里的原住民文化及原始自然景观,人们将可以永远欣赏到这一个壮观的公园(a magnificent park)……如果美国能为她的人民及世界未來子孙保存这个景观,这是多么美丽而令人向往的资产啊!一个国家的公园(a nation’s park),在原始清新的美景下,人兽和平共处”。

②加拿大国家公园署(Parks Canada)成立于1911年,早于1913年成立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s Service),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机构。

③1887年,新西兰建立了唐加里诺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南非于1898年设立了萨比野生动物保护区(Sabi Game Reserve);1898年,印度设立了阿萨姆卡齐兰加野生动物保护区(Kaziranga Wildlife Reserve)。

④ 濑户内海、云仙天草、雾岛屋久是日本首批国家公园。

⑤ 早在19世纪英国就效仿美国在多个英联邦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但是英国本土的国家公园体系形成于1949年。此外,英国国家公园的土地多为私人所有,国家所有的情况较少。

⑥《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是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8月3日在上海英租界创办的周刊,一度被视为“英国官报”(Official British Organ),是上海最早出现的英国报刊;《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又称《字林报》,前身为《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曾经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一份英文报纸,是英国人在中国出版的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后又陆续推出了《最高法庭与领事公报》(The Supreme Court and Consular),后改为《北华捷报及最高法庭与领事馆杂志》(North 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and Consular Gazette)。

⑦ 早在1898年,英国就在其殖民地印度设立了阿萨姆卡齐兰加野生动物保护区(Kaziranga Wildlife Reserve),或是亚洲最早的国家公园。

⑧ 比利时为了保护刚果的动植物,建立了艾伯特国家公园(Albert National Park)。

⑨1921年2月,《北华捷报》上连续刊登了Safety for Yellowstone和To Save the National Parks2篇文章,抗议在黄石国家公园安装水利灌溉设施,在这场利益与保护的翰旋中,文章提出,“应当保存荒野景观的原貌,不应该出于任何利益的农业灌溉的考虑而在国家公园里面修建任何灌溉(irrigation)和水利(power)设施。虽然我们远离了灌

溉和水利系统,但是所有人都因此能够看到我们自然的景观”。 详 见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1921年2月24日“To Save the National Park”;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 :1921年2月24日.“Safety for Yellowstone”。

⑩ 意大利(斯泰尔维奥国家公园,Stelvio National Park)、澳大利亚(大格洛克纳国家公园,Grossglockner National Park)、马来西亚(马来亚国家公园,Malaya National Park)、埃及(开罗国家公园,Cario National Park)等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情况也开始传播至中国。

⑪如无特别说明,2.2小节的引用均出自The WildLife of Manchuria—A National Park Urgently Needed一文。

⑫1921年10月07日《申报》刊登的《蔡孑民之美游补述》一文中写道,“此次蔡氏由欧来美、影响于东西学术界之提携甚大、不可以不记……赴黄石公园(Yellow Stone Park)籍览美国国家公园之盛,以资休息焉……”

⑬1930 年第1卷第6期《日本研究(上海)》刊登的《日本调查国立公园》一文中写道,“国立公园调查曾以此为际,此大不景时代,为诱致海外观光客起见,设立国立公园,为最适宜之急务,有急于调查之必要”。

⑭1935年10月20日《申报》刊登的《牯岭英租借地,收回后将辟为国家公园》一文中写道,“牯岭特区管理局长蒋志澄五日晨访熊式辉,报告收回牯岭特区办法。熊极满意,午后蒋乘车赴九江转南,向中央请示庐山建设方针,蒋谈,拟将庐山建设为国家公园,庐山公墓,庐山自来水厂,都已开工”。

⑮1945第11期《中华人报》刊登的《创建国家公园》一文中写道,“第一,要择定全国几处,最有名的风景区。第二,国家公园区的创建,距离不宜太密集,如风景区彼此临近,可将范围扩大,合构一区。第三,每一个国家公园区应设置大规模的图书馆及咖啡馆,科学馆之类。第四,每一区内科选择国内著名大学一二所,中学若干所。第五,每一区内应有政府举办之山庄,别墅多处,以便利国人或外宾游息。第六,每一区内,每年至少有盛大之场集式的集会一次,如举办展览、竞赛等,以广宣传。第七,每一区之交通建设要特别便利,并取费用低廉。第八,每一区内应集中其附近名产为此。当然,其他的还有很多,总之,在这所讲国家公园区内,我们要尽量设构得典型现代化,使国人在休假游息之余,可以获得新知,可以增进健康,并可以认识国家的伟大与个人的关系”。

⑯陈植先生提出,“查各国先例除由国家经营外,得各种交通实业机关及地方政府之臂助者实多”“国营公园足以发展地方事业,增进地方经济,故当此国库支绌之秋,不妨将造林、筑路等事业与地方合作办理……与地方政府及铁路、轮船等各种交通机关、当地各企业家善为联络协力合作,早观厥成。”详见参考文献[27]:50。

⑰图1为笔者根据近代英文报刊文献整理绘制;图2-4引自参考文献[14];图5引自参考文献[27]。

⑱表1 为王妍以“National Park”为关键词对近代外文报刊整理绘制所得;表2 为王妍以“国家公园”或“国立公园”为关键词对近代中文报刊整理绘制所得;表3 为王妍整理自绘。

猜你喜欢

国家公园公园国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科学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