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玉泉景中村(青芝坞)整治工程设计

2018-09-11杨帆

风景园林 2018年5期
关键词:业态西湖村落

杨帆

项目概况

玉泉景中村(青芝坞)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园景区的北侧,是西湖景区与城市的交接地带,面积13.90hm2,共有近300家住户(图1)。

由于地块处于景区与城区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和旅游资源优势。内部有溪流、茶地、大树等自然景观,相传宋代女作家朱淑真墓位于青芝坞。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元素为村庄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但是村落整改前存在建筑密度大、违章搭建较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周边环境品质的提升(图2)。

1 区位图Region bitmap

2-1 整治前水塘The pond before the renovation2-2 整治前街道The street before the renovation

设计理念

定位

充分利用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优势,立足于村落自身的区位及特点,遵循整治改造与保护挖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景中村的环境整治以及对现代农村生活和多种经营活动的正确引导,使之与西湖风景区的发展协调一致。在功能上突出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休闲功能,在空间上强调古朴怡然的村落氛围,在文化上注重对村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展示,着力打造一处宜居宜游的特色村落。

3 总平面图Site-plan

设计手法

充分利用周边植物园景区“灵峰探梅”景点的景观优势,提出建设“梅花中的村落”的大景观构想。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设计,对风景资源保护、交通组织、农居整治、景观营造、业态提升、文化梳理、完善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提出整治原则和设计策略。系统性的设计手法,全面提升了村落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品味,保证了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图4)。

项目特色

1)充分尊重现状村庄肌理,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又延续了特有的人脉文脉,和新建的村落相比较,空间更加具有人情味(图5)。

2)由于地块处于西湖风景区和城区的交界处,在设计上,一方面在景观风貌上与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景观格局相协调;另一方面,在业态上又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兼顾了风景资源的保护与村落经济的发展(图6)。

3)采用“显山露水”的设计手法,实施了青柳塘、梅影潭等主要景观绿化节点建设,打造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村落大环境,为居民闲暇休憩、健身提供了极佳的场所(图7)。

4)全面进行水系整治。利用原用于冲刷浙大护校河的西湖引水工程,将西湖水引进村落,在内部形成循环水系景观,打造既满足雨水期排洪疏水需要,又能串联农居、沟通景观,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水系(图8)。

5)保护、挖掘地块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观元素及历史碎片,包括名人墓葬、名人古迹、民间传说及有保留价值的老房子等多方面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营造一处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生态空间(图9)。

对一个一直在坚持做到最好的人来说,到达一个终点的意义不过是证实他的选择和坚持,于此,我更能理解他所说的拿到MS以后对工作和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很多的变化,早已经发生在他走向侍酒师大师的这一路,潜移默化,一步一个脚印。

6)保留民居和单体特色建筑。保护传统民居特色对于保护村落的视觉完整性和真实性,及延续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而首要工作就是拆除违章搭建的建筑,疏减建筑密度,在立面上,保留了与乡土建筑相协调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保存了街巷格局和建筑特色,从而打造出具有典型西湖景区特色的村落景观(图10)。

因势利导、动态设计

整治工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既要进行现场服务,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图纸;又需要设计人员积极配合,与村民充分沟通,使整治工程能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从设计角度帮助村民解决现实问题。

4 整治延续了原有的村庄肌理,实现了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的融合The renovation continued the original village texture and realized the fus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rtificial architecture

5 空间节点—梅影潭Space node—The plum shadow pool

6 开放式院落使内外空间融为一体Open courtyards bring the inner and outer space together

7 村口节点—青柳塘Village entrance node—The willow tree pond

8 潺潺的溪流穿村而过The gurgling streams pass through the village

业态引导

整治前的玉泉村常住人口仅为1 500余人,而流动人口却有近4 000人,以从事低端餐饮人群为主。随着杭州餐饮业“麻辣一条街”的名声鹊起,生活垃圾大量产生,污水排放量增加,而社区基础设施系统还很不完善,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排洪沟,严重影响了风景区周边的山林环境。

9 主路的改造结合了基础设施的更新并串联起村内各处公共空间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road combines the renewal of the infrastructure and connects the public spaces in the village

10 民居、街巷、绿化合而为一Houses, streets, and greening merge into one

11 村落面貌的改善带动了业态的提升The improvement of the village appearance lead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usiness mode

整治完成后,街道和社区对业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引导,各类特色餐饮、茶楼、民宿陆续入住,旅游休闲氛围日趋浓厚,青芝坞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截至2017年商业街共有商户201家(包括二期兰家湾区块),其中包括特色民宿107家,特色餐饮62家,咖啡茶吧11家,其他商业21家,石虎山七树文创园共计业态18种(图11)。

12 村口标志Village entrance logo

综合效益

整体而言,玉泉景中村整治是基于景中村的特别定位和资源,通过对旅游与风景资源保护、景观与文化、现实与可能等多方面的有效平衡,最终实现了村庄与景区的共生共荣。

整治完成以后到现在,全体住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遵守公共道德、合法经营、文明经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已逐渐成为居民的共识。

整治后的青芝坞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与西湖风景区大景观协调一致的高品位现代化的“景中村”。 当地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该整治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10月商业街实现营业额1.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8.2%,游人量达到180万人次,商业街总从业人员达到1 050人,先后获得杭州市商业特色街区、杭州市最具品质体验点、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旅游示范村、浙江省商业示范街、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称号(图12)。

后续

2014年,青芝坞二期兰家湾动工,2016年10月开街,如今已初具规模。与青芝坞一期相比,兰家湾的特点是主打“慢生活”概念。在这里,没有机动车,只有蜿蜒曲折的小巷,潺潺流水。在业态上,兰家湾与青芝坞形成一动一静,提倡茶馆、咖啡吧、特色民宿、轻食、运动休闲、花艺等朴素自然的业态方式,塑造了“温婉内敛、精致秀雅”的村庄形象,被评为杭州市“杭派民居”创建示范村(图13)。

项目位置:浙江杭州

占地面积:13.9hm2

竣工时间:2013年

建成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师:秦建中、杨帆

建筑设计师:秦建中

结构工程师:陶祖荣

电气工程师:冷烨

给排水工程师:陈东鸣

图片来源:周骅

猜你喜欢

业态西湖村落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