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海:大漠湖城转型潮

2018-09-11王开荣松如于海东

老年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乌海企业发展

王开 荣松如 于海东

高空俯瞰乌海新貌 石历增摄

建市40多年的乌海,黄河穿城而过,拥有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昔日煤都渐逝,大漠湖城接棒。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节拍,在新起点上加速转型的乌海呈现给世人开放、文明、宜居的新形象。

一位上世纪90年代初在乌海工作过的朋友故地重游。“以前,乌海风沙大、干旱无比,树都是一棵两棵,哪有成片的,成片的只有白沙滩。”站在碧波浩荡的乌海湖畔,望着满城的绿树,他不禁感慨万千。

一湖碧水引领转型新境界

乌海地处乌兰布和、毛乌素和库布其三大沙漠交汇处,历来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绿色和水是当地人们最渴盼的。

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2014年,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及乌海湖的形成,乌海翻开了经济和城市转型新的篇章,在50多年围绕煤炭产业“乌”字作文章的基础上,终于“海”字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围绕乌海湖这片“海”,乌海高标准做好环乌海湖规划,加快滨河景观带、沿黄景观长廊和绕城水系的建设,区域人口和公共服务功能开始向环山环湖集聚。借助乌海湖,旅游文化产业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步走向高端化,每年都要举行多场大型国际环湖赛事和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等文体活动,“大漠湖城”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乌海湖的面积相当于20个杭州西湖,它集城市、湖泊、高山、沙漠、湿地等景观为一体,是国内少有的优质旅游资源,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以乌海湖为龙头,乌海最近两年4A级景区新增了5家,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方兴未艾,2017年,该市还在自治区率先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之列。

最为受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就是当地居民。王济付早年做生意从山东来到乌海后,就留了下来,这些年亲身感受了乌海的变化。乌海湖形成后,他抓住时机在湖边开起了农家乐,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被社区群众推举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社区群众围绕旅游作文章,形成了吃、住、游产业链,社区居民日子越来越好,已超过三分之一居民家里有了小轿车。

据统计,近5年来,乌海市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5.8%,且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29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39%和57%。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41.1%,并且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

“大漠湖城”成为乌海城市发展理念创新的有力佐证,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乌海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和区域服务能力,正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生态环保攻坚区、投资贸易首选区、优教优医普惠区。

新旧动能转换破除资源路径依赖

过去人们一谈到乌海,就会有“傻大黑粗”的印象。然而,今天走进乌海的工业园区,闻不到刺鼻的气味,更不见浓烟滚滚的场面,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整洁的厂区和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站在技术最先进的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设备前,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一直在追求绿色发展,不惜投入巨资进行试验和产业化。

乙炔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该企业建设的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技术开发这一创新项目解决了电石法制乙炔及石灰石开采带来的“三废”污染问题,具有工艺短流程、低资源消耗、洁净高效等特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乌海牢牢守住发展底线,全力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

挖煤卖煤的场景早已成为过去,今天的乌海煤焦化企业不仅全部达到年产百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且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过去生产过程中的焦油、煤气等副产品全都成了宝贝。

内蒙古广纳煤焦化有限公司是当地产业链齐全的大型煤焦化企业,在厂区内,精煤全部存放在大型全封闭仓里,有效防止了露天堆场扬尘污染。企业负责人说,目前已在环保方面累计投入1.6亿元,企业的露天开采也实现了无尘化作业。

该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与区域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前令企业发愁的焦油、粗苯、煤气等副产品现在每年可为企业带来1.5亿的利润。绿色发展不仅让企业“有里子”,更让企业“有面子”:自己不再是污染源,而是清洁的利税贡献者。

乌海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统领和存量提质,推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普遍都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拥有自治区级科技研发平台达到2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3家。煤焦和氯碱化工产业经过不断升级,在规模和技术装备上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围绕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海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氯碱化工研发技术中心。此外,乌海还在积极争取蒙西煤制天然气外送通道、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延伸接入乌海,以便让乌海焦炭气化产生的清洁能源早日外送。

通过产业链招商,乌海先后引进20多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过6年多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开始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除此之外,乌海还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国宝武集团炭材料、泰和玻璃纤维京运通硅材料等项目有的正在抓紧建设,有的已经投产。据统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同时,乌海内引外联,抢抓发展机遇。近年来,乌海市同周边地区互动不断,合作频繁,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黄河金岸蒙西四盟市区域发展协作机制,达成了近70项合作意向项目,并与银川、石嘴山、榆林等沿黄城市开展深入合作。

长期以来,乌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当地的一个痛点。但近年来,随着全市不断转型发展,乌海湖的形成和绿化覆盖率的大幅增长,特别是自治区持续推动的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有效地改善了乌海地区的环境,2017年全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268天,比5年前增加了110天。4月2日,自治区再次召开了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2018年度工作推进会议,这让乌海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新时代的今天,乌海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用“乌海行动”全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乌海篇章!

猜你喜欢

乌海企业发展
乌海恋曲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