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硬件篇

2018-09-10

电脑报 2018年31期
关键词:任天堂数码相机剖析

No.1:微处理器8086带来X86架构

还原:1978年6月8日,英特尔发布了16位微处理器8086,一个X86架构时代诞生了,以后的主流PC均采用X86架构。

剖析:作为第一款16位微处理器,8086带来的最大技术革新是它首次引入了可提供全新性能与灵活性的X86架构, 从此改变了计算机世界的面貌。

意义:从1978年至今,微处理器开始了指令集传承和发展的时代,即使是在当今强大的多核心处理器上,也能看到X86架构的身影。

No.2:IBM Model 5150 为DIY奠基

还原:1981年8月12日, IBM“象棋项目”(Project Chess)正式启动,由12名工程师组成的IBM工程设计团队利用一年的时间,在整合市場上现有零部件的情况下,打造出了Model 5150计算机。

剖析:IBM在Model 5150上首次提出通用标准件模式的概念,开放除BIOS以外的全部技术资料,让不同厂商的标准硬件可以相互调换使用。

意义:Model 5150的标准硬件采购组装模式,给业界带来了全新的开放性架构,推动整个行业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DIY装机奠定了基础。

No.3:Osborne 1让移动计算成为可能

还原:自PC出现后,用户逐渐意识到个人电脑更应该像一个形影不离的伴侣——具备移动性和便携性。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电脑Osborne 1在1981年4月发布了。

剖析:Osborne 1的硬件规格在当时并不算突出,之所以成为便携式计算机的鼻祖,是因为它设计了一个超袖珍的内置显像管显示屏,用户提着把手就可以到处跑了。

意义:Osborne 1的体形不咋的,但是它拉开了笔记本电脑时代的序幕,让移动计算成为了可能。

No.4:苹果Lisa为人机互动设定标准

还原:苹果从1978年开始上马的Lisa工程,最终设计出了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并于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价格推出Lisa个人电脑。

剖析:对于当时使用DOS系统的人来说,苹果Lisa采用的图形用户界面更易于接受,可降低使用者的入门门槛,再结合搭配的DB-9鼠标,操作也更人性化。

意义:苹果Lisa提供的“图形界面+鼠标”的人机互动模式,使得许多非专业用户从此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DOS命令,取而代之的是窗口、菜单、图标、点击鼠标,让电脑操作变得简单和更容易接受。

No.5:任天堂FC游戏机,带来全新游戏开发模式

还原:1983年7月,任天堂正式发售旗下的游戏主机FC(Family Computer),从而家用电子游戏机开始遍布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剖析:任天堂FC最大的卖点就是采用了专用的IC芯片,用户只需要连接到电视上就能体验与街机差不多图像品质的游戏。任天堂一改游戏软件开发模式,创建了权利金制度,以授权方式有序地掌控游戏软件的开发和生产。

意义:任天堂FC的推出书写了游戏产业新纪元,随着任天堂FC而生的权利金制度更是改变了游戏的开发模式。

No.6:AdLib音乐合成器,让电脑不再“沉默”

还原:1987年,一家名为AdLib的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块PC声卡AdLib音乐合成器,把PC用户从单调的PC喇叭蜂鸣声中“拯救”出来。

剖析: AdLib声卡采用雅马哈的YM3812芯片,可同时模拟9种乐器的声音。AdLib声卡在推出之初并没有引发大家的关注,经过曲折发展,才最终成为事实上的DOS游戏音效行业标准。

意义:现在AdLib声卡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它定制了DOS游戏音频标准并一直保留了下来。

No.7:任天堂GameBoy,让玩游戏移动起来

还原:1989 年之前,在任天堂唯一一款主力产品FC游戏机开始渐走下坡路后,日本任天堂公司社长山内溥决定完成任天堂灵魂人物横井军平十几年来一直放不下的执念——制造一款便携式游戏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4月,GameBoy诞生了。

剖析:体形有些厚重的Game Boy虽然硬件规格不算突出,但依靠用4节AA电池供电就能连续玩20多个小时的续航能力,再加上《马里奥》等大批名作坐镇以及相对实惠的售价等优势,很快缔造了一个游戏界的神话。

意义:便于携带、耗电相对较低、可持续玩游戏的时间长、软件厂商的大力支持……在这一切因素助力下GameBoy 让移动游戏成为可能,并直接推动了现代掌上游戏快速发展。

No.8:Pentium处理器,开启“奔腾”时代

还原:1993年3月22日,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处理器。这是386、486的数字编号之后,英特尔第一次使用商标品牌来命名的PC处理器,并开启了一段长达20多年的Pentium传奇历史。

剖析:为什么叫Pentium这个名字?“偏执狂”葛洛夫解释说:它是一个来自古典语的商标,Pent在希腊文中表示“5”,-ium看上去是某个化学元素的词尾,用在这里可以表示处理器的强大处理能力和高速性能。

意义:Pentium是一个划时代的处理器产品,并且影响了PC领域20多年,这个“名字”现在依然在沿用,它早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语。

No.9:首款桌面3D图形加速卡3dfx Voodoo

还原:1995年,PC游戏刚刚步入3D时代,3dfx敏锐地觉察到市场的需求,推出了业界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3D图形加速卡——Voodoo。

剖析:Voodoo支持的3D效果非常丰富,其像素填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5Mpixels/s,能够提供在640×480分辨率下3D显示速度和最华丽的画面。

意义:Voodoo第一次让电脑用户认识到原来3D时代如此美好,也将显卡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3dfx的专利技术Glide引擎接口一度称霸了整个3D世界,直至D3D和OpenGL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No.10:Pentium MMX,开创PC多媒体新纪元

还原:Pentium系列处理器是CPU产品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但真正让Pentium在世人面前最先“发扬光大”的当数1996年推出的Pentium MMX处理器。

剖析:Pentium MMX这款处理器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57条MMX指令(俗称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可以大大缩短CPU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的等待时间,让CPU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意义:正因为Pentium MMX的出现,从那个时候开始采用Pentium MMX的电脑又被称为多媒体电脑,PC真正开始走进个人家用娱乐领域。

No.11:Walkman WM-EX5,让音乐随身走还原:Walkman开创了个人音乐随身听时代,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影响了“70后”和“80后”两代人。1996年,SONY推出了一款被称为最漂亮的Walkman WM-EX5,在当年绝对是爆炸性的产品。

剖析:WM-EX5采用了真正的镜面设计,机壳采用烤漆处理的铝合金制成,厚度仅约为21毫米,和磁带一般大小。WM-EX5当年在无数少男少女心中的地位就如同后来的苹果iPod。

意义:作为SONY最漂亮的Walkman,WM-EX5当时谁能拿在手里谁就是最NB的,那会儿走在大街上,耳塞、WM-EX5和墨镜是最时髦的搭配,引领着当时的流行文化。

No.12:赛扬300A,掀起DIY和超频热潮

还原:1998年8月24日,这个日子让热爱硬件的人无法忘记,这一天伴随Mendocino核心赛扬300A的到来,赛扬处理器开始了自己的辉煌历程。

剖析:赛扬300A采用SLOT1接口,主频为300MHz,外频为66MHz。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一颗赛扬300A都能轻松将外频超至100MHz,频率可达到450MHz,提升幅度达50%。当时在《电脑报》为代表的IT媒体的宣传引领下,超频和DIY概念迅速从国外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意义:赛扬300A的到来,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超频和DIY时代。也正是从那时起,DIY和超频这两个名词,成为了PC爱好者的最爱。

No.13:朗科发明世界上第一款闪存盘

还原:1999年,朗科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闪存盘并申请了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

剖析:在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朗科公司创始人邓国顺把一支比钥匙稍大的“优盘”样品挂在脖子上展示时,马上得到了多家公司的青睐,从此闪存盤(俗称U盘)的风光时代开始了!

意义:闪存盘,是中国在计算机存储领域40年来唯一属于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成果。作为“闪存盘之父”的邓国顺只用了大约5年时间,就改变了全球每一个电脑用户的存储习惯,也将软盘和后来的光盘等打入了“冷宫”。

No.14:中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诞生

还原:2002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宣布中国第一款可以批量投产的通用CPU“龙芯1号”芯片研制成功。

剖析:“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提出了自主研发CPU的战略思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启动处理器设计项目。2001年10月,“龙芯1号”研发成功。

意义:“龙芯1号”的成功问世,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在计算机关键技术领域的“无芯”历史,如今中国的通用芯片产品已进入军用和部分民用领域。

No.15:黑莓6230,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

还原:2003年,黑莓推出首款配备了Qwerty 全键盘的黑莓手机——6230,这是黑莓发展史上第一款支持 GSM 通话的移动设备。

剖析:在今天看来这款外形不怎么样的黑莓手机 6230,已经具备智能手机的多种特性,包括对GSM/GPRS网络的支持、全键盘便捷输入方式、电子邮件、黑莓自家的 BBM 通信服务等,算得上是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

意义:虽然功能简陋,但从今天的角度看来,黑莓6230已经算得上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

No.16:苹果iPod, MP3业界的宠儿

还原:虽然iPod并非全球第一款数字音乐播放器,但真正让MP3播放器火爆起来的是2001年苹果发布的第一代iPod。

剖析:iPod不仅仅是一个播放器,它有自己独特的音频格式、有自己专门的下载渠道,而且把硬件、软件和音乐消费成功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一种只属于iPod的生活方式。

意义:苹果iPod揭开了个人影音娱乐的一个新时代,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数字音乐消费方式,颠覆了人们听音乐的传统习惯。

No.17:Mavica数码相机,胶片相机的颠覆者

还原:第一台数码相机产自柯达,仅仅可以拍摄8万像素的黑白图像,仅仅是一个试验品,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数码相机诞生于1981年,是索尼生产的Mavica数码相机。

剖析:这款数码相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使用了10mm×12mm的电荷耦合元件(也称CCD),虽分辨率仅为570×490,像素约为28万,却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

意义:Mavica数码相机采用的CCD技术改变了相机的成像模式,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从此数码相机迅速崛起。而作为数码相机发明者的柯达却依然留恋胶卷相机带来的利益,终于被数码相机革了命。

No.18:首款64位X86处理器——Athlon64

还原:2003年初,英特尔屡次公开强调“市场目前还不需要64位PC处理器”,谁曾想到AMD却在2003年9月23日正式发布了Athlon64处理器,在背后将了英特尔一军,也拉开了个人电脑64位运算时代的大幕!

剖析:Athlon64最大的亮点是采用AMD64架构,是AMD从X86指令集架构发展而来的64bit全新计算框架。

意义:这是第一次由英特尔以外的CPU制造商对X86架构的重大升级,也让原本已经决定在64位时代完全舍弃X86兼容性的英特尔,不得不在2005年宣布将完全兼容AMD64并推出EM64T架构。

No.19:第一代iPhone,开启移动新生活

还原:2007年1月9日,美国旧金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年度展示会上推出iPhone手机。

剖析:也许iPhone上的任何技术都没有革命性,但iPhone最大的技术成就之一是用户可以通过手指触摸屏幕轻松滚动内容,提供了灵活的人机操控模式,重新确立智能手机的概念。此外,苹果还针对iPhone推出了Apple Store應用商店的商业模式,不仅让硬件、软件厂商实现了双方共赢的局面,还为智能手机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来源。

意义:iPhone彻底颠覆了当时智能手机的设计模式,标准各异的智能手机从此被苹果的设计标准统一。同时iPhone更是演绎了用软件定义手机功能的理念:一个通用的硬件通过安装不同的APP就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No.20:Oculus Rift CV1,让VR技术兴起

还原:早在1962年就出现了被称为“体验剧场”(Sensorama)的虚拟现实(英文简称VR)设备,但直到2016年1月7日Oculus Rift CV1(消费者版)开售,VR的小宇宙才真正在消费领域被引爆!

剖析:Oculus Rift CV1作为第一款消费版的VR设备,其本身的硬件参数及体验效果完全对得起大众的期待,为玩家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式的全新娱乐方式。

意义:在这个奇异世界里,VR世界将重构我们所生活的“三维时空”与“二维时空(二次元)”,形成前所未见的“五维时空”或“五次元”。VR这种沉浸式体验也将促进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游戏和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任天堂数码相机剖析
创作剖析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任天堂Wii体感手柄被判侵犯专利权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任天堂确认Wii U将停产
数码相机 手机 笔记本电脑
数码相机附件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