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说明文教学探究
2018-09-10郑茵岚
郑茵岚
【摘 要】说明文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文学素养培育的奠基石之一。所以本文中,我将对小学语文中的说明文进行探究,结合小学阶段文学素养培育的实际需求,谈谈应当如何做好说明文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学生说明文的理解力和掌握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说明文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182
通常对于教学过程中各学科内容的难度和范围设置,都是在整体考量不同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所制定的,这种能力的综合考量会包含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学习能力、思维的构建完整度等等。就以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语文学科来说,它是一门兼顾语言和文学的学科,所以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条独立的主线:以汉字词为代表的语言性内容和以文章为代表的文学性内容。这两部分既可以相互独立,并驾齐驱,同时也相辅相成,汉语字词的学习为学生未来流畅的阅读和写作体验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基础文学素养的载体;而同时文学性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通过阅读和写作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字词和语法的掌握。所以,总体来看在整个义务教育教学阶段,语文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和构建文学素养框架为目标。那么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也要紧紧围绕着这两点来展开,务必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具备足够的字词量储备,并且以此为前提,通过阅读和写作建立起基础的文学思维,构建文学审美、文学素养的基石。
本文中我想要探究的内容是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教学。说明文属于常见三大文体之一,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接触较早,且掌握难度相对较低的文体。因为一方面,从文体特点来看,相对于叙事、抒情为主的记叙文(散文、小说)等,说明文在语言方面具备一定的直观性、严谨性、科学性,在内容表述方面往往以物为主要表达对象,语言运用简单、直接,描写、说明性突出,主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细节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文体内容来看,说明文往往具有很强的科普性、知识性,所以通过说明文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学生眼界,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多样性,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文学类阅读的小学生来说,说明文在语言方面相对简单明了,内容的趣味性较强,也就更加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需求,甚至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保持对于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好奇心。那么,本文中我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教学创新和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水平及说明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学策略。
一、内容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来说,在语言表达方面较为浅显,基本不涉及深层情感的探究和分析,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小。但对于绝大多说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意味着对于未知的探索和接受,意味着困难和挫折,所以大部分学生自然而然的对学习本身产生排斥。所以,要想做好说明文教学,我们务必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开启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挥好“引线”的作用,点燃学生进行说明文阅读的热情。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课本中所列出的文章为例子,在语言表达和内容输出方面增加其趣味性。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细致、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在文章剖析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说明文对于某物的说明,细致的将其特性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全方位感受说明文的趣味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勵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文章所涉及的事物,给学生推荐一些关联性的篇章来读。例如在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多鲸鱼相关的说明性、科普性文章,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保持有一定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状况下,持续的进行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方法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并不是盲目的浏览文字,而是要带有目的性的进行知识探索。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文字的理解能力,进而启蒙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说明文为载体,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首先,说明文阅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文字的能力。上文中提到,说明文语言往往用词准确,表意明确。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的这些特性,尤其是从举例、引用、列举的数字等,来分析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的缜密性。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说明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分辨基础说明方法,掌握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文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本文章,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一一指出,并教给学生分辨的方法,掌握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为日常考试以及以后进一步探究说明文提供保障、奠定基础。
三、习惯上:塑造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
阅读能力的提升本身就是一个细水长流,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塑造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水平。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本着“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习惯于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例如针对课文,让学生形成讨论小组,按照既定的教学问题和任务,一步步探寻答案。此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参与,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中习惯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学生推荐与其阅读能力相符的说明文文章,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阅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下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总之,通过教师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逐渐习惯于随时随地的阅读,并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总之,说明文阅读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先从科普性的文章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学生在面对阅读时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一步步加入记叙文等文学性文章的阅读,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的语言品味和情感体悟能力,为学生未来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璐琳.浅议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6(11):84-85.
[2]刘丽梅.浅谈小学语文中的说明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2).
[3]曹恩尧.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初探[J]. 小学教学研究, 199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