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2018-09-10刁娟方晨曦
刁娟 方晨曦
【摘 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我们这个美丽国家将来的建设者,曾有文章指出,心理疾病的幼根在6岁之前埋下,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离异家庭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探讨。我们从事幼教这一行业,正肩负着努力将孩子不正确不健康的行为引向正确合理的方向,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的人格。在帮助幼儿塑造健康的心理道路上,我们选择与家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摆脱心理疾病。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离异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201
曾有文章指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苦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的人数激增,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父母离异等现实情况的出现,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挫能力越来越弱,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關于幼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家庭因素方面,我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探究。
家庭是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基础,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则是最为根本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使得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是导致家庭 和社会在对子女教育训练方面面临困难的根源,也是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起点。
如今,班上单亲家庭或再组家庭的子女日渐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教师深深的思考与研究。琪琪是一名三岁的漂亮女孩,跟着爸爸在重新组合的家庭中生活,日常的生活起居主要由奶奶照顾。可是琪琪的脾气特别古怪,经常无视班级常规纪律,行为作风大胆,却又时常渴望成人的关注与爱护。前一秒还在午睡室肆意撒尿,用嘴对着水龙头接水喝,后一秒可能又努力来变成听话的乖乖女。我们在接送时间与奶奶交流经验时,从奶奶的口中我们也得知琪琪最怕的是爸爸,他在家经常使用武力镇压孩子,继母也因为琪琪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而对她关心爱护过少,因此,奶奶也总是以孩子爸妈离异,没有人疼爱的观念来宠爱着琪琪,什么事情都顺着她,导致孩子养成了这样反差极大的性格。
班上的昊昊也是父母离异,跟着外公一起生活的一个孩子,昊昊攻击性很强,但是平常只要教师稍微一点的鼓励,立马能够还原成“乖孩子”的形象。有一次,昊昊玩着妈妈新买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平日里从来不哭的他委屈地哭了,并且口中不停地叫着:“这是妈妈买给我的玩具,还给我!”这一次昊昊竟然没有动手,而是伤心地哭了。无独有偶,有一次,昊昊误穿了小雨的衣服,可是昊昊却坚持说那是昨晚妈妈买给自己的新衣服,就是蓝色的,不与小雨交换,最后还委屈的哭了起来。等到外公来接他回家的时候,昊昊还是坚持穿着小雨的衣服回家,第二天外公不好意思的将蓝色衣服还给小雨。孩子长期在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内心世界其实十分的脆弱,对父母的依恋很强,害怕失去父母给自己的一切东西,但是现实生活却不能给他们的愿望得以满足,家庭成员角色的缺失导致孩子必需的母爱或者父爱的缺失,对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多的阻碍。
萱萱是刚转入我们班的新生,上学年一切风平浪静,到了下学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萱萱平常只要稍微有一点小事就开始哇哇大哭,但是通过跟外婆的交流我们得知,萱萱之前入园时都没有明显哭闹的迹象,加之,上学年她并没有喜欢哭闹的习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随后我们又继续观察萱萱的哭闹情况,每一次孩子哭的时候嘴里都大喊着:“妈妈,我要妈妈!”并且教师以及同伴的劝慰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孩子转移注意力后她的哭闹情况才会得到好转,可是不一会儿,萱萱可能又会因为其他的一些无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哇哇大哭,情况周而复始。这个情况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经过多次与萱萱外婆的交流我们得知萱萱之前是跟着父母在外地生活,如今因为各种原因,回到老家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原来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孩子离开父母,家庭成员有了缺失,孩子的母爱得不到满足,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会成为孩子情绪爆发的端口,其实也是孩子对现实的一种情绪反馈。
其实,在我们成人的世界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曾有一个案例,小女孩出生后,父母正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她,只能将她送在亲戚家寄养,在上初中之前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一片空白,小女孩对父亲初中后的高控以及学龄前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遗憾,孩子长大后对此事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无独有偶,另一个案例中,小男孩的父母属于再婚家庭,小男孩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父母为了照顾哥哥的情绪,在小男孩出生后,将其送到了外公外婆家生活,直至上小学后才将孩子接回自己的身边,对此孩子产生了明显的不适应感,同时,父母对小男孩的教育仿照了对哥哥的教育模式,导致小男孩长大后性格有严重的缺陷。
因此,关注幼儿童年生活,尤其是关注离异家庭中0-3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显得特别迫切,曾有文章中提出,心理疾病的幼根在6岁之前埋下,我们从事幼教这一行业,正肩负着努力将孩子不正确不健康的行为引向正确合理的方向,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的人格。在帮助幼儿塑造健康的心理道路上,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正帮助幼儿摆脱心理疾病。
首先,让家庭参与其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第一,帮助家庭成员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第二,让父母(最好双方一起)始终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过程。第三,在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与父母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进行家庭辅导。
其次,用儿童可理解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在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儿童本身的特性,并且相应于这种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在与他们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最好的方法。
相信,有了社会大众对离异家庭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有了父母亲对亲子关系的重视,我们孩子有了父母亲的殷切陪伴与指导,能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