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效率的策略
2018-09-10罗苗
罗苗
【摘 要】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率,启发学生系统性思维建立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以下我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作业高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作业 高效性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152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推行,我国学校教育中倡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从而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而高中作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更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推行和改革的重点,毕竟对于高中生来说,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但受到我国传统的考试选拔人才制度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唯考试马首是瞻”的认知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但在未来的高考之后,学生不论是选择工作的道路,还是获得继续进行专业深造的机会,在学习方面都需要完全凭自觉,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教师来说,我们在整个高中教育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肩负的教学重担,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素质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校正,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展现出新面貌,获得新方法。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输的最主要途径,就以高中语文这门学科来看,一堂完整的课包含两个环节:一是知识传输,二是课堂巩固。对于知识传输来说,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主导,搭建知识和学生之间传输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内容;而课堂的巩固则还可以分为当堂作业检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课堂互动和探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当堂知识吸收效率,并且通过作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学习的拔高和拓展。而本文中我就将抽取其中课堂作业的部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切实创建高效性、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堂。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形成弹性化的教学机制,进而有选择,有创造性的设计和实施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学生为主,实现作业的个性化
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我们面临的学生基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在思维和行为模式上都带有了个人印记。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就要更加遵循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让课堂作业多样性,且有选择性,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课堂作业内容准备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留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少设定固定性、任务型的作业,而是多设置一些可选择的作业。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知识的边界性较为模糊,所以不论是从应对考试还是提高学生个人能力方面考虑,我们都要做到尽量的全面。所以在作业设置方面,我们一方面要以基础性的内容为主,契合当堂所讲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正视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做到分层次教学,让作业具有一定的“弹性”,给予不同层次的學生选择的自由,相当于“在一个锅里煮出不同熟度的米”,让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都能够“吃饱”、“吃好”从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其次, 在课堂作业设置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形式的新颖性,打破原有的作业就是书面化的认知,多布置一些口头形式的作业。因为相对于书面化语言来说,口头语言的即兴表达更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灵活度。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让学生用口头表达代替书面作业,通过口述的形式给予学生作业完成方面的新体验,同时节省时间,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二、因材施教,实现作业的层次化
班授制度下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和学习结果,进而也就造成了班级学生的分层现象。分层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应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作业的层次化。
首先,在课堂作业设置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当堂所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打造基础为主的课堂作业体系。因为不论是对于优培生还是后进生来说,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内容都是必须掌握的,也是未来高考考试的基础和重点,所以在课堂作业设置方面巩固基础当仁不让。当然基础知识的内容要做到重质不重量,最好是通过典型题目做代表,实现类别概括,避免浪费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习时间。
其次,在课堂作业设置过程中,我们要在基础内容的基础上,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出发,设置阶梯状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当堂知识巩固过程中有选择性、有自主性。例如,针对文言文来说,设置文章背诵、文章翻译、实虚词理解拓展等几个方面,基础层次的学生则可以集中于背诵环节,而中高层次的学生则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完成文章翻译、实虚词理解和拓展等内容。最终实现各取所需,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教学互动,实现作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课堂作业并不是学生完成,教师批改后就意味着结束,一定意义上来看,反而是批改之后的问题探究才是重头戏的开始。探究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文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目的。
首先,在课堂作业布置方面,我们可以直接布置探究问题,打破原有的书面化做题模式。通过探究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也可以是分小组探究,总之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教育”。知识只有经过探究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在课堂作业设置方面,我们还要注重其内容的实践性。对于语文来说,本身就是主观性知识为主,大部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所以在作业设置方面我们不妨通过提出观点辩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各持己见,在论证与驳斥中实现思维的交流和互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寻找资料,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关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作业高效性,在我看来要抓住个性化、层次性、实践性等几个要点,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整体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