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促进策略

2018-09-10徐君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动性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徐君

【摘 要】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已经进入素质教育的阶段,全国无论哪个版本的小学数学课本,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中都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重要的位置。素质教育不仅是表现在分数上的教育,而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动性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29

现今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人公的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解决问题,进而带动整体教学的良好氛围。对于在课堂上怎样才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是如何培养的,分为以下几点:

一、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气氛

小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新奇感。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创造自主学习的气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紧密的,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譬如计算单价与总价,教师就可以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问学生:你和妈妈去买过东西吗?你们买了多少,单价是多少,总共付了多少钱?如此与生活联系,學生一下地就来了兴趣,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啊。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买东西”的氛围,由于是学生亲身参与的事,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主动回答,争先回答。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氛围的方法还很多,学生对动画中的人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掺杂动画教学。有个老师用动画中的角色来代替数字,这就是一种创新,整堂课上,学生都兴趣盎然。

二、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操作活动能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按照小学生认知规律: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条途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把教师的直观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牢固掌握。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拿出直径为10cm的圆纸片,以便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拿出一根线,用线绕纸板一周,剪去多余的线,再量一量线的长度,量的结果就是圆的周长。然后用圆的周长演示仪再演示一遍,教师让学生拿出圆纸片、铁圈、圆形铁桶、杯子、文具盒里的小圆片,等等,并让他们用上面的两种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里,观察、比较量的结果。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待一段时间后教师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结果,你们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看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接着,教师引导出圆周率的概念。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为:C=πd。

三、教师要完全转变自己的角色

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数学老师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即把自己当成了主角,把学生看成是配角。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也不甘于只是听,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们应该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转换角色,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不要怕掉了你老师的身价。有一个老师,他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让给学生去探讨,与学生们做朋友,学生可以和他为了某个数学题而争执,他鼓励学生与他争执。持老式教学法的老师一定会以为这个老师掉价了,其实不然,这个老师反而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们尊重老师的平易近人,尊重老师的虚怀若谷,当争执的结果证明是学生错了的时候,学生更是感叹老师的学富五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转换角色了,除了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外,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角色的转换,营造出了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和谐”的背景下,学生们都愿意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表现在教学活动中,那就是主动地去探讨,主动发言,多角度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他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综合能力也就能发展了!

四、用生成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前充分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并及时捕捉闪烁在课堂中的思维亮点,灵活变动教学流程,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剪出四张完全一样的纸张,将其分别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涂以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然后将纸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纸条的长短,并联系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来说明他们是相等的。之后再引导学生分别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研究分数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分数的意义,使他们懂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吗?”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设疑,因为教师估计没有学生能够全部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再按照事先制订的计划实施教学。但是有个学生却说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一样。”学生的回答显然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于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回答,并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那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分别请几个学生起来回答,并鼓励学生自主补充,最终学生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中,运用商不变性质的格式说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虽然本节课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教学,但同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师要具备审时度势的基本素质,善于抓住课堂生成资源,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对于教学者的一次新的考验,不断开展新颖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身的主动性,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美玲.小学中高年级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高静静.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主动性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