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阅读理解教学

2018-09-10杨玲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杨玲

【摘 要】在阅读中深入理解所读文章(或材料)的内容,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基本观点,不能曲解原意,并对文章和材料进行归纳推理,力求全面理解课文。还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判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理解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73

阅读理解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英语阅读理解可以考察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邏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质。无论在平时考试还是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在每一套试题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全国各地区的中考中,阅读理解题一般包括完形填空和短文阅读选择题,分值在50分左右,在中考英语中约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阅读理解题也成了拉开学生之间成绩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一、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所论述的中心问题,它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所在。它与主题句的区别在于,主题句是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如果将各个段落的主题句联系起来就能判断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中心思想和主题句可视作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一篇以“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为中心思想的文章,主题句可以是“人口爆炸不仅给我们生存环境带来许多问题,而且也给社会治安加重了负担”。所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在读完全篇后才能得出。它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在每个角落。中心思想不像主题句那样处于段落中的明显位置,有时需要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才能找到。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首先要抓住主题句,然后注意论证手段,找出具体的事例或数据,最后总结出结论是什么。因此,在通读全文时大脑总是处于积极地活动中的,不停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区别、归类.以便最终得出作者的意图,即全文的中心思想。

找出中心思想的阅读技巧是要对语篇有总体把握。不拘泥于个别的词、句,而是要以语篇出发,对全文有个总体印象。因为作者的意图总是体现在他的论证过程中,把文章内容吃透并消化后,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很容易把握了。

二、记忆文章陈述的细节

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将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细节牢记在心,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文章的论点,起到支持论点的作用。文章中提到的这些数据对论证的总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留心记下这些细节,以便做练习时可以脱口而出,或很快找到答案。对细节的记忆需要发挥我们的短时记忆。心理学中根据事物在人们大脑中留存时间的长短,把人们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莱事物经过重复演练,在大脑令可保存一年以至永久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大脑在一次性感知中对信息保留20一60秒的时间,然后消失的记忆。瞬时记忆则如翻看电话薄中的号码一样,瞬间记忆然后马上遗忘。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细节的记忆所需要的是短时记忆。因为我们阅读完一篇文章马上就可以做练习,这时候文章中的细节还能在记忆中保存一分钟左右,正好适合于做练习,一旦练习做完,我们就可以将它遗忘。这里的问题是,尽管读者可将刚刚读过的数据记住,但由于下面叙述其他内容的文字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以致把刚刚记住的细节忘掉。因此,这里想介绍两种方式能够起到找回细节的作用。

1.在阅读之前先将要回答的问题游览一遍,这样就可以在阅读时有的放矢,记住所要回答的内容。

2.如果将刚刚阅读过的数据忘掉,可以回过头来采用快读的方式,专门寻找所需信息,如一个单词,一个事件等。与快读是寻找具体信息相对,略读则是控寻整体信息的方式,如主题、观点、风格、结构等。

三、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

教材中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1)不要指着读,用手指着读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使学生断章取义,不利于掌握文章大意。(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因为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贯穿于整篇文章中的。(3)不要一碰生词就查字典,那样既耽误时间,又易打断阅读思路,且不利于积极思维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只要它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造成大的影响,最好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学会根据上下文对生词进行猜词义。

四、判断语篇走向

当你阅读英语文章的某一段落时,你应该根据该段落谈论的中心议题而推断出作者在这之前讲述了些什么以及在这段之后作者将要论述什么。这就是语篇的走向,即文章朝哪个方向发展下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个段落应该相互衔接和照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的段落中要给出答案或结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首尾呼应。根据功能派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观点,衔接段分两大类,一类是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词,另一类是词汇衔接,包括原词的重复、同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及一般词等。一篇文章就是通过以上的衔接手段而达到脉络清晰、一气贯通的。正如我们推测文章中一个生词的意义需要联系语境即上下文来进行一样,推测语篇的走向也要根据段落的内容和背景以及衔接手段来进行。需要运用的思维手段包括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

五、教学中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英语阅读知识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就会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其次,我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学习英语阅读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播,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尝试性自学,用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去学习阅读知识,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了相应的进步。

总之,阅读理解是对考生英语水平的综合测试,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运用必要的解题技巧之外,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性,自觉地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即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逻辑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贾晓娜.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S2):168-170.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