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图书编目的一点思考
2018-09-10李琛璇张朝
李琛璇 张朝
【摘 要】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中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中文编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是保障图书馆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人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图书编目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图书编目的效率和编目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中文编目 外来数据 套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202
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中各项业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中文编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是保障图书馆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有效的、高质量的编目图书数据是提高图书馆服务以及实现图书数据资源共享的关键所在,图书编目数据是关乎图书馆数据网络的协调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好质量的编目数据,不仅可以保证馆藏数据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保证书目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
一、传统编目存在的问题
图书编目分为传统编目和联机编目,传统编目可分为手工编目和计算机辅助编目两个阶段。手工编目是由编目分类人员对图书馆采集的实物图书进行分类标引,然后编目著录人员按照一定的编目条例用手刻或打字机进行著录,产生卡片目录;计算机辅助编目则是编目人员收集、输入书目数据,计算机根据编目程序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打印输出,形成机读目录。这两个时期工作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差别不大,都只是对一个实体存在着的图书馆的实物图书进行原始著录,产生目录。各图书馆可以由传统的编目方式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所采买的标准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书目的数据详略级次由各馆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其数据相对独立,各个馆之间数据相对封闭,各有特点,馆际之间交流比较困难。
二、联机编目的优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人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而联机编目是利用网络来实现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共建,改变以前传统编目中的繁杂的工序。比如查重、数据的录入、款目卡片的加工等这些已经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从而大大的缩短了编目加工的时间,使新采买的图书能尽快的得以流通,读者能及时的阅读,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同时,编目的数据也从封闭的独立环境资源变成了大家共享,这样可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提高编目的效率。在数字资源环境下,我馆也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联机编目模式替代了传统的文献编目。
三、联机编目下提高套编数据质量的措施
联机编目的主要数据来源比较多,主要来源有书商、图书馆、编目员。各馆根据所采集的书目,从外部联机获得具体的书目数据,下载,套编,再根据各馆的具体馆藏情况对数据进行简单的修改,进入自己的馆藏数据库。这种套编形式可以大大提高编目数据质量,缩短编目时间,提高效率,提高编目员的水平;套编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同的编目员,所做的数据详略不同,数据的质量无法保证。常常出现主题词标引不规范、并列提名录入不规范、责任者录入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从以下几点来解决套编数据中的质量问题。一是与正规的书商进行合作,正规的书商,它是经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而得来的机会,所以它提供的联机数据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完整性,数据质量比较高。二是根据《中图分类法》以及《CALIS中文图书编目业务规则》《中文联合编目书册》制定出合理完整的编目规则体系。由于联机编目数据来源比较多,各馆根据的规则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各个编目员对规则的理解程度不一,即使在同样的规则下,也会出现不同的编目数据,从而使得联机数据的质量无法保证。套编外来数目时,不能盲目照抄,而是要严格依据本馆的具体编目规则,对外来数据进行加工与审核。比如,我馆就制定了一套《中文图书编目说明规则》详细的介绍了我馆在数据套编上的流程、套编数据完备规则、本馆对书目数据特定要求。我们对书商的数据校对时就会严格遵循统一的標准,确保了入库的图书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三是对本馆的数据库应及时加强维护。尽管我们对外来数据进行严格的校对审核,但是,由于图书馆的现状,或者一些历史遗留也会使数据也会出现参差不齐,一些没有查重的、没有跟号的、分类号不恰当的有误数据进入库里,给读者在找书时带来一定的困扰。故而,编目人员在编目过程中一旦发现数据问题或有争议问题,应积极有效的进行更正与协调,及时维护,或者说校对人员对新数据进行逐条校对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编目员,给他指出问题所在,及时更正,减少编目员以后在这类问题上的错误。从源头上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率。四、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提高编目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业务能力。编目工作是需要编目员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特别熟悉《中图分类法》、分类主题词标引工具书、CALIS中文编目规则,规范著录的规则和格式。再加上目前CALIS中文编目规则也不断进行调整。所以,编目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编目数据的质量,为数据资源的共享做出关键性的一步。
四、对中图分类法(第五版)的建议
我们一直是用的中过图书分类法(第五版)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是随着时代是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一些新的内容是无法查到的。比如;有次朋友找来让帮忙把深水晚稻给个具体的分类号,我们平时不接触这些,然后就翻分类法,进行查找,水稻类的我们依照五版的分类法都放在S51-S59,深水晚稻,按植物栽培迟早分类,早稻分在S511.3+1,中稻分在S511.3+2,晚稻S511.3+3,深水稻分在S511.5,仿S511.2/4分。而深水晚稻则据分类法无法查处它所处的具体分类位置。几次同事们的协商后,我们就给了S511.513,但无法判断出是早稻,中稻还是晚稻。我个人的想法则是可以加放到S511.5133;其次,五版的分类法A8,则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新书有关习近平理论的书,没有具体的分类,建议五版分类法再加A86,编目数据就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黄俊贵.文献编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2]张维乐.中文图书编目的套录数据问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7):155-158.
[3]芬.浅谈图书编目中的数据套录.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6(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