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带动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2018-09-10彭青海
彭青海
【摘 要】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意义、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情境 合作 探究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88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着以下的常见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不强,形式化严重,部分老师通过网络下载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或照搬照抄网上的教学实录等现象比较严重,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该如何进行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以便更好地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教学情境要有助于突出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孩子们学习掌握一节课的相关知识点,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咱们在预设时要紧紧围绕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要有助于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课堂教学情境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经过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实现课时目标,发挥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时,我首先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境:课前呈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个体积差不多的玻璃容器,让孩子们猜测比较看谁的容积比较大。大家一致得出要进行比较必须计算它们的体积。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孩子们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交流之后,于是开始猜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那么圆柱的体积是不是有可能也是‘底面积×高’呢?”
有些组的孩子开始讨论如何来进行验证了:“将圆柱体割成一个一个的边长是1cm的小方块”、“圆柱体的底面是一个圆,能不能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那样采取分割法,然后再来拼一拼”……对于孩子们合理猜想我及时的加以引导,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将一个圆柱沿着底面切开成八等份或十六等份,然后拼一拼,可以得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我顺势课件演示,像这样将圆柱体等分成三十二、六十四等份,然后再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越接近于长方体。
我继续引导孩子们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哪些地方改变了?哪些地方又没有改变呢?”、“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积和高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认为该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呢?”……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孩子们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情境依托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
教学情境预设是老师、课本、学生之间提前做的课堂交流,即平时的所讲的备教材、备学生。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预设中,要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知识,大多数孩子的性格特点,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如城市与农村孩子在某些知识面上是有差异的。
我们不但要从孩子们的身上去寻找,而且要从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境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去思考,不知不觉中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时,我设置了一个孩子们的熟悉的购物情境。因为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亲身经历购物和陪家长购物的情况有很多,这一场景的预设大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积极性。特别是孩子们自己亲自买文具的场景,更加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再课件呈现重点引导孩子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孩子们通过图案、颜色、数字、文字、材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辨认出了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了可以按照纸币和硬币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按照元、角、分对它们进行分类。并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实际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的方法有很多,那么想一想:“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结合手中的人民币模具,交流该怎样付钱?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很快得出了很多种付钱方式:
学生1:付给售货员2张5角的。
學生2:因为1元=10角,所以付给售货员10张1角的。
学生3:直接给售货员阿姨一张1元的纸币或1元的硬币,这样最方便。
学生4:我可以付给1张2角和3张1角、1张5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正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解决问题的兴趣浓厚、方法快速、方式灵活,这样的课堂效率也就高效。
三、教学情境要有助于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应用意识
有些老师在教学时经常采取的模式是一问一答,这样的教学形式固定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也缺乏主动去思考的意识,如果在教学之前,我们事先能够预设积极主动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情景,我们通过预设好教学情境来激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不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应用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创设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孩子们通过解决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不但能够拓展孩子们的思考空间,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要知道掌握数学知识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们找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我们要尽力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在生活中寻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去应用。如学了有关统计的数学知识后,我让孩子们调查自己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表格,从表格中了解家庭消费的情况,以便能够合理的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的提高自己家里的生活水平。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应用意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学与生活当中。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当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之后,它的美感和活力,才能不断的显现出来。我们一线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交流、思考,认真钻研教材、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预设好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场景,才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