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组合策略

2018-09-10侯周良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侯周良

【摘 要】群文阅读是素质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群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形成传播中华文明的良好氛围。那么本文中我将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入手,谈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做,进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群文阅读引导和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文本组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71

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所展开的。先从语文学科的设置初衷来看,一个国家在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化,并且经过一代代人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一个民族根基上的文化底蕴。而这一底蕴要想保持住,就必须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采取稳定的传承形式实现代代传承,才能不断发展,甚至是说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增强凝聚力的一种“粘合剂”。而教育的作用,就是传播文化,培养国家和民族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后备人才,那么不论是中国还是别的国家,一定会从教育方面入手,将自己的国家和历史融入学科之中,来形成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语文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与内核的载体之一,从其学科内容设置来看,更倾向于文学方面的传承。所以,各阶段的语文教材基本以文学作品作为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和精神产生影响,那么阅读教学就成为各阶段语文教学重中之重。

听说读写四方面,是语文教学所公认的四大要素。而其中又以阅读和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最为重要。尤其是阅读,对于学生发散新思维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中我们所要探讨的就是阅读教学方面。伴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取代应试教育,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都更加贴合学生的需要,贴合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尤其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给各学科知识教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促进了一系列的教学与教学模式改革。关于阅读中“群文阅读”也是此教育教学理念下的产物,群文教学重点在于把握“群”,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入集体的形式,并且实现交流与探讨,进而促进学生在文学理解、感悟等方面的多角度思维,并且一定意义上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所以,本文主要谈谈在学生进入系统性教育一开始,我们应当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切实构建起学生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单元整合,分类阅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流畅的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概括文章内容,讲清楚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什么人等,并且能够从最浅层面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意图。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对文章篇幅、内容难度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往往建立在学生能力大数据调查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难度等方面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层次。所以,关于群文阅读教学方面,可以立足于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文本组合,进行综合性阅读教学。

首先,在群文阅读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单元为单位确定教学重点,划分内容层次。通常一单元内包含多篇文章,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可以直接打乱顺序,按照需求选择文章,进行文章的整合和分类,如一单元文章都是说明文,其中有写物的、写景的,我们就可以将文章进行重新排列,各做一类,然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教学,便于学生系统性掌握一类文体、一种题材的阅读方法和阅读重点。

其次,在单元整合分类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自由。因为上文中也提到,课本中的文章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较小,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布置一部分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如几篇课文整合后,阅读过程中所需要认识的生字词,让学生提前预习掌握;文章阅读之前,我们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小组,结对子等形式进行集体探讨,并整合答案,从而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互性。

二、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

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虽然学生年龄小,智力和学习能力处于起步阶段,但同时小学段内学生学习兴趣有待开发,且学习任务少,空闲时间多。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首先,群文阅读过程中,我们在文本组合方面要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本中所涉及的文本类型,通過网络等各种媒介和手段,进行对应文本的收集,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结合课本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同时也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阅读文本拓展放到学生课下完成。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本文章为重点,将不同文本阅读的重点讲解清楚,如情感把握、内容概括等,然后将相关的文章内容作为课下阅读,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阅读,然后形成读后感或者阅读报告,在下一节课进行阅读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课下阅读的习惯。

三、多本结合,主题阅读

阅读是一项主观性活动,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通过主题阅读,群体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对于某个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主题,然后将课本文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探究主题。如古诗词主题、寓言主题、记叙文主题等等,然后针对每种主题的内容特性,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其次,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主题,激发学生的分享积极性。如通过主题探究的方式,给出既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探究主题展现文章形式,或者发表自己的阅读观点和看法等,塑造互动、交流、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思维交互,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宏观性的思维,而群文阅读不论是采取主题探究、还是单元分类等形式都需要构建思维框架,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群文阅读来说,更加需要教师发挥引导甚至是主导的作用。在内容选择、模式构建方面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通过群文阅读文本的科学组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