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探讨

2018-09-10杨树康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案探讨语文教学

杨树康

【摘 要】导学案作为新课标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导学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语文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学案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47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设计的产物,将导学案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本文认为,应用导学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教案”到“导学案”,师生自主发展

所谓“导学案”是指在着眼于学生阅读“导学案”的前提下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经过“教改调研-研讨课-观摩课-开放周-过关课-展示课”层层研究把关后,我校将以往的“教案”进行反思改进,开始使用“导学案”。我们的导学案从形成到使用,是学科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导学案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有教师预设的学生自学活动指导、前置检测、我的困惑、合作探究点等)、融会贯通、作业、教或学后思”等组成部分,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流程、内容、要求和方法并且清晰地展示学生学习的程序,实用性强,体现分层指导,尽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得到自主发展。

二、课前指导,变化学习方式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提前做好预习,可以查资料,查阅书籍,也可以上网查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教学效果特别好。

三、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以拓宽教材外延。在进行导学案教学后,我们语文教师根据课内所学内容,都提出了课外读写要求,并把阅读提纲、精彩段落、片段仿写、写作指导、范文展示等内容印在了导学案中,真正起到了导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读写能力。如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训练,并交流精彩片段;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组织学生欣赏《水浒全传》,开展“我最喜欢的一百单八将”讨论活动等。这样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相融,既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品位,还提高了他们的读写能力和思想境界。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尝到甜头儿,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应用导学案激发学生思考

首先,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关注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发展。其次,明确指出重难点内容,让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第三,导学案要注重设疑质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查阅工具书、课外资料等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预习案中为学生标注出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文章的作者及其作品、题材是什么?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文章作者鲁迅对三味书屋先生的看法是怎样的?文中描写百草园为什么插入美女蛇的故事?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内容,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有效预习,为课堂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借助导学案融入学习过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问题导入、情境设置等手段引导学生融入学习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自主活动,划分文章层次,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照片和浙江绍兴鲁迅故居的图片,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引入课堂内容。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每个学习小组总结出各自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进一步通过划分文章层次,探究不同段落的内容、涵义,让学生深度感知文章内容。

六、开展课堂交流,应用导学案进行归纳总结

课堂展示和交流是导学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进而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文章精华,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围绕文章对于百草园的景色和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描写,让学习小组分别发表看法,指出二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对于二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习小组分别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小组认为,百草园留下了作者很多关于童年生活乐趣的美好回忆,而三味书屋的生活比较枯燥呆板;有的小组则认为,二者都有乐趣存在,但又有很多不同。针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体会作者对于美好童年生活的留恋,品味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学习的思想情感。

七、布置课后作业,应用导学案巩固反思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地通过课后练习进行巩固。通过设计相关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回忆课堂学习的内容,针对作业进行反思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问题:对重点词语如乍暖还寒、扶疏摇曳、植被华夏等进行解释;文章中在描写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指出这些句子,并说明作用;解析重点语句的含义。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能够回顾文章内容,从文章中吸收更多的营养。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我们也一定会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使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谱写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导学案探讨语文教学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