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大有可为

2018-09-10宗元生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预习教学方法

宗元生

【摘 要】长期以来,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预习 大有可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5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会有困惑,因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

一、“煽风点火”,让学生动力十足

教师要善于用激情与智慧去“煽风点火”,必要时更可“火上浇油”,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参与到预习中,让学生信心十足,动力强劲。

在布置预习作业之时,教师少用命令的口吻,生硬的语气强加给学生,将单调乏味的语言化为激励的话语,对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将大有帮助。在课文《凡卡》的朗读预习布置时,我充满感情地问大家:“同学们还记得小珊迪吗?诚实善良却又可怜的小珊迪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比珊迪更可怜的俄国小朋友凡卡,相信他的不幸遭遇同样能触动你的心灵深处。曾经有一位六年级同学在读这篇课文时,读着读着竟然哽咽了,引得全班同学的眼圈都红了,老师不知道咱班上有没有这样感情丰富的朗读大王?”我稍顿了顿,提高了声音说:“今天放学后就请大家试着去读一读,感受感受,明天来校后,请把你最拿手的一段读给大家欣赏,咱们比一比,到底班上谁能荣获朗读大王的称号,好吗?”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各显神通。

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习题目,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

1.比一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突出特点,分清优劣。比较法的运用,在单元学习中更为有效。要求在預习中把所阅读的这篇课文同本单元几篇课文或不同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正确掌握预习课文的特点,整个理解单元课文。这样,便可培养学生鉴别欣赏不同文章的能力。如预习四年级上册第4组丰子恺的《白鹅》这篇课文时,把它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进行比较,具体感受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再认真读一读《母鸡》这篇课文,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比较同一个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通过比较,本组的课文的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

2.读一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预习《赤壁之战》布置阅读《三国演义》,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预习《时光老人的礼物》时布置阅读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与文章。那么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就会惊喜的发现同学说起鲸的生活习性滔滔不绝,由《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谈到了伽利略,认识了哥白尼,由《赤壁之战》掀起了读三国评三国的热潮……从预习作业中走出去,语文的世界将更精彩,阅读的天地将更广阔。

3.记一记。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哲理性强的成语典故、警句,所理解的重要内容,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做好准备。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的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妙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最后以美读终结。这样是否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埋伏呢?如《鸟的天堂》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预习和阅读一样,方法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并且预习一篇课文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若花的时间太多,课文理解得很清楚,不用听课了,这就会以“预”代“讲”,失去了“预”的意义。预习抓好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

人的智能发展,见效于自己的实践活动。预习,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这样,学生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充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认真预习,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将受益匪浅。预习,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预习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