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儒家文化思想融入高中历史教学

2018-09-10贺珍红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贺珍红

【摘 要】高中历史作为人文情怀较高的学科,要担负起传播儒家文化思想的责任。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在古代,它指导君主治理国家;在现代,它教导人们的品行修为。儒家文化思想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血脉。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除了在语文课本上可以接触到儒家文化思想,通过高中历史也可以让学生对儒家文化思想有所涉猎,学习儒家文化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学派的认识与了解,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也有很大帮助。因此,老师在教导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就要注意向学生传播儒家文化思想,弘扬中华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教学上,老师也要以儒家文化思想为指导,以“爱人”为前提,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接受儒家文化思想的感染。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 儒家文化思想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18

儒家文化思想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仅仅通过历史课本上的点滴不能表现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儒家文化思想晦涩难懂,从而对儒家文化思想的学习产生反感。老师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教学中就要采用一些方法,让儒家文化思想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一、以史实反映思想

在高中历史的范畴中,《中国儒家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集中展示了儒家文化思想以及百家争鸣的历史事实,老师在宣扬儒家文化思想的时候就能将儒家文化思想与课文结合,遵循儒家文化思想的演变进程和思想内涵向学生介绍儒家文化思想,让学生形成画面感,形象的感知儒家文化思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思想。

(一)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进程

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文化思想的形成》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史实,向学生讲一讲儒家文化思想的诞生和发展。儒家文化思想诞生于东周时期,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与此同时出现了各种学说,旨在帮助各个诸侯国治理自己的国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学说当属儒家文化、法家、道家等。老师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东周乱世,让儒家文化思想的诞生更具传奇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少学生都认为儒家文化思想就是孔子思想,这是错误的,老师可以借着这个时机告诉学生,孔子只是儒家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儒家文化思想的推动者,并不是创建者。

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讲起,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消除儒家文化思想。之后老师再讲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时期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最后到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为儒家文化思想著书立说,自成流派。在老师讲述过程中,学生会对儒家文化思想的进程有一个清晰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各个时期儒家文化思想之间的区别,比如在东周时期的儒家文化思想是正统的儒家文化思想,而在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文化思想中,儒家文化思想结合了儒家文化、道家、阴阳家对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集大成的思想,和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不同。老师要告诉学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接导致了以后的儒家文化思想都不是正统的儒家文化思想,而是结合诸家思想之后的产物。

(二)儒家文化思想的内容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儒家文化思想包含了“仁义理智信”,这是从先秦儒家文化到孔子再到孟子一步步形成的儒家文化思想。那么要向学生传达儒家文化思想的内容和内涵,就要清晰的表述出“仁義理智信”各方面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理”代表的是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学说,这也是儒家文化思想发展到近代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的前身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又比如,“仁”是孔子提出的思想,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爱人”思想。如此,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教学中,老师结合一些历史史实,让学生将儒家文化思想分开来看,有利于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儒家文化思想。

当然,儒家文化思想远不止“仁义理智信”那么简单,但是教学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以事实传达思想,以思想指导行为,这就是学习儒家文化思想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二、通过对比看清思想

在东周时期就出现过百家争鸣的情景,事实证明,只要是乱世就会有各种学说,在我们印象中最根深蒂固的当属儒家文化、道家、佛家等等。针对这么多思想学说,如何让学生从中准确找到儒家文化思想,是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将各种学说思想以中心思想的形式记录下来,比如说,在文化主旨上,儒家的文化是进取文化,道家的文化是规律文化,佛家的文化是奉献文化;在人生观上,儒家文化的思想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的思想是顺其自然,自我完善,而佛家的思想是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与文化主旨、人生观同在横列的还包括做人标准、世界观、价值观、哲学倾向、物质与精神等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图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清晰的看到各种学说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在记忆的时候就不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不仅方便了学生学习儒家文化思想,也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了其他流派思想。

对儒家文化思想的对比学习,还可以表现在实践与课本之间的对比上。比如,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博物馆进行体验学习,通过各种古物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感,通过一些诗词等文化遗留体会儒家文化思想穿越历史洪流的痕迹,再把自己的体验与课本结合起来,做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学习。

三、结语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改进,已经成为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一种思想,潜移默化的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高中历史作为人文情怀较高的学科,就要担负起传播儒家文化思想的责任。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教学上,老师也要以儒家文化思想为指导,以“爱人”为前提,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接受儒家文化思想的感染。

参考文献

[1]逯成武.高中儒家文化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马其凤.史料资源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开发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李红梅.试论史料的历史教学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