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2018-09-10易建华

南北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易建华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确实存在着丰富的美育材料,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挖掘美,在教学中体现美,用作文来表达美,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激发学生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85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更是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审美教育要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之一。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渗透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著手:

一、从教材中挖掘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按美学的观点,美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无论哪一种美,初中各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丰富的材料可提供。而且有许多课文是直接描绘自然美、社会美,甚至于艺术美,几乎篇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在描绘自然美的课文里,既描绘了中华大地的名山秀水摄人心魄的美,如《长江三峡》《济南的冬天》《春》等等,也描绘了身边普通景物令人难忘的美,如《海滨仲夏夜》《紫藤萝瀑布》等,这里既有壮丽的美(如《长江三峡》),也有秀丽、明艳的美(如《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春》),而且,山水有情,草木知意。《紫藤萝瀑布》《长江三峡》《春》《济南的冬天》等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对祖国山川和大自然的热爱。

在直接反映社会美的课文里,有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和自然界作斗争的典型英雄人物《愚公移山》,有歌颂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之际,对祖国未来的憧憬的视死如归和无畏精神的《梅岭三章》,歌颂为人类解放而自我牺牲的无私精神的《七根火柴》,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后一课》,《菜园小记》记录了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延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的一幕。《爱莲说》《桃花源记》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在这些课文中,高尚与卑下、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丑恶,泾渭分明。学习这些课文,能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在理智上得到启发,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课文中正面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能净化学生的灵魂和感情,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在教学中体现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存在着丰富的美育材料,可是如果不在教学中体现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它们还是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美育教育仍需加强,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要运用各种方法将基础知识融合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灵活的去激发学生,让学生主动理解,给学生美的享受。比如,有位教师教“比拟”,他先在小黑板上写了这么一些短语:小河边的垂柳、天空中的新月、六月天的骄阳、秋风中的落叶,洞庭湖的波涛。然后他启发学生:假如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思想感情,那么,你从这些事物的形态能看出它们的喜怒哀乐吗?一提问,打破了平时“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默,学生们争相发言,有的说小河边的垂柳是欢快的,有的说是悲哀的;有的说空中的新月是凄凉的忧郁的,有的说是清新的愉快的;有的说秋天的落叶是岁月的无奈,有的说是年轻的冲动。总之,同学们都沉浸在美丽的遐想中。

2.要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中去,“经历”里面的事,“接触”里面的人物,“感受”里面的情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联系文章背景,从语言入手,抓住作者的传神之笔,通过对环境、人物肖像、言行、心理情感活动等具体描写的分析,把完整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意境再现出来,让学生体会深寓的情感,从而忘掉“自我”,进入作者设置的情景中去,高兴时心旷神怡,激动时兴奋昂扬,悲伤时甚至掉眼泪,进而去欣赏美,鉴别美,感情受到陶冶,理智得到升华。最后再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体会语言运用的奥妙与匠心,感觉到语言美。

三、用作文来表达美

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还要让学生善于表达美。既要巩固学生从所学课文中、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将这种审美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巩固。大自然的风光是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人和事是美的。让学生把这些美人、美事、美景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出来,不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1.精细地观察生活。学生怕作文,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精细地观察生活。进入新世纪,教育得到了发展,在作文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根据范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布置一些观察练习。如让学生描写某人的一颦一笑,刻划某物的一鳞一爪,描写市场的一角、校园的一隅,或记下一次有趣的谈话,或写下一个动人的细节,或记下自己一时的心理活动。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既存在着真善美,也存在着假丑恶,只要精细、深入的观察,是不难发现的,写作文章素材丰富得很,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不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途径,也是进行审美情趣教育的必由途径。

2.尽情地倾注感觉。文章本非无情物,记叙性文章尤其如此。鲁迅家里的“百草园”,究其实,只不过是座杂草丛生的废园,然而在鲁迅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美好。究其原因,就是作者在笔下倾注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无论是“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是“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或是“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当然,“石井栏”、“皂荚树”、“黄蜂”、“叫天子”等这些景物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光滑”、“高大”、“肥胖”、“轻捷”、“低唱”、“弹琴”这些就带有作者主观的审美情感,与这种主观审美感受不合的碎砖烂瓦、枯草败叶、癞蛤蟆之类,则一律不写。没有这种主观审美感受,客观景物就不能成为艺术形象,杂草丛生的废园,就不能成为儿童“乐园”。倾注了作者的独特审美感受,就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总之,审美教育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