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段课程研究
2018-09-10邱强
邱强
【摘 要】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的知识深度与难度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贴近生活,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要求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存在相应难度。而导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帮助高段小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深入,从而不断走向数学学习的征程。本文主要就导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段课程展开研究。
【关键词】导学理念 小学数学 高段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48
在新时代下教育更加提倡理念教学,教学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关乎着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效地教学理念能够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进程。另外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高年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个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增加,會感到相应困难,导学理念正好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促进小学高段数学学习进程。
一、导学理念的概述
导学中包含两个因子“教师”和“学生”,它的实施是两个因子的共同活动,也是“导”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统一,当然与之对应的“导学理念”也就是两者的组合结果。导学理念提倡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之前布置给学生预学的任务,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有的预学和上课教学,利用导学手册、导学案例、教学引导等手段,丰富了原有的数学教学体系。其中导学理念中的“导”是由教师发起的,引导低、中段的小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高段小学生来说主要引导其在数学问题上的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而导学理念中的“学”除了教师的“教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自学”,其中“教学”主要指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导入课堂活动中,“自学”主要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发性学习。
二、导学理念在小学数学高段课程中的作用
导学理念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导学理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教师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展开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学习模式,但是一旦进入五六年级数学知识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难度,需要学生随时调整学习模式,重新定位合适的学习方法;导学理念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其中最典型的“导学案”应用从课前预习、课堂活动、情境设计和课后总结等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结构,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怀疑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对实践问题的思维总结能力。
三、导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段课程研究具体措施
(一)课前准备—丰富导学教案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必须要有针对性方案。对于导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段课程教学来说,一定要有丰富的导学教案设计,它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设计导学教案时首先明确教学对象,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因此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数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体验加强实践能力。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设计的流程和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习惯,避免因过分强调实践能力而忽略知识教授的循序渐进和全面性,确保学生在导学方案的指引下轻松学习。
(二)利用“问题导学”鼓励学生进行预学
预习是学习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也是吸收知识的出发点。预学是指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准备学习,初步了解知识结构与层次。在导学理念下,课前预学提倡学生自主性,在自发意识的支配下对新知识进行了解与探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方式,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确定预习方向,吸引学生好奇心,增加探索的动力。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学习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后,教师在做课堂总结时可以在最后引出问题“结合之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想一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数之间如何进行加减呢?”以此让学生在课下为下节课学习“分数加减法”做准备。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预学新知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回顾整数之间加减是怎么运算的,然后发挥想象力尝试思索分数之间加减法,在结合教材中具体内容理解分数加减的内涵。此种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知识运用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参与教学活动,从自身感受出发切实体会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和内在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甚至爱上数学。因此,教师可以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学习中,有对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求解学习,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圆柱侧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乘以高,圆柱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下圆的面积,学生只能硬性记忆。这些知识对于成人来说不存在空间想象难度,但是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可以创设情境准备两张A4纸,要求学生用把其中一张卷成一个圆筒,另一张按照圆筒两端的圆形剪出两张圆纸片,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组成由来。
(四)布置针对性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知识学习除了不断更新以外,还要加强巩固,强化记忆。引导式教学不单体现在课前教案设计、预学和课堂情境创造,课后总结引导也很重要。在学习完当前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回顾整理”环节。例如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进行总结,布置“分一分,填一填”、“火眼金睛”等练习,以此对分数意义和性质归纳总结。有的学生总结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还有的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等,对分数知识进行了重复记忆。
导学理念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理念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两者活动的有机契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该理念下采取科学引导方式优化高段课程教学结构,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褚东玮.基于导学理念的小学数学预学引导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7(04):35-36.
[2]季秋香.“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6):86.
[3]贾月英.基于导学理念下小学高段数学预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6(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