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8-09-10毛雪莉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教学质量

毛雪莉

【摘 要】开展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教学创新,采用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体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067

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对自己思想的表达,它是时代的载体,是某种观念的传递,是文化的体现。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开展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开放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但是,在当代美术教学存在着教学过于散漫,教师不重视美术教学,过渡标准化和固定化等问题。本文将对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索和反思。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意识加工成绘画。绘画的前提是看,看绘画对象的比例、结构、阴影、线条等,通过观察在自己的意识中构建出基本的绘画框架,这是一个粗略的加工过程,观察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绘画的比例。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很少锻炼学生“看”的能力,更多的是发展学生动手的能力。提笔即画会导致学生绘画的比例失调,结构混乱,不断的修改自己的绘画作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重视手上功夫,轻观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绘画作品的对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以下提出一些有效的观察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观察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特别重视绘画的准确性,其中就提出绘画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没有经过系统观察的学生看到的目标物就是一个简单的物件,难以看出其中的门路、奥妙。因此,在动笔之前,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细致的观察目标物,为动笔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目标物的大小、结构、比例,如果是组合物,还要观察各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和重心。通过对大小和位置观察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放缩在自己的画纸上。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目标物的颜色、阴影,颜色之间的反差和对比能够强烈的反映出目标物的凹凸以及立体感。观察的重点在于找到整个画面的平衡,协调各个物件之间的关系,使整幅画让人感到舒适和真实。

(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各个角度决定了绘画的角度、阴影、线条,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品导致学生绘画出的东西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目标物,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将物件绘画出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目标物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自己的眼光,不被具体的条条框框所局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进行教学创新,采用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美术教学多指沿用至今的苏式美术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技能训练,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进入创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过度追求绘画的相似程度,局限了学生自我开拓能力。而启发式美术教学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并加以引导,同时适当辅以基础技能培训,让学生用学到的基础技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没有绘画基础和技巧,空有创作能力相当于纸上谈兵,空中阁楼,水中捞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勇敢的进行教学创新,鼓励学生在绘画时加入自己的创造理念,将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取两者所长,补两者所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绘画技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教授自己或者别人的优秀作品示范,用来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鼓励学生用现在手上所学到的所有基本功去完成一个带有规定教学内容但形式、体裁、方法不限的作品。作业的优劣标准,不是看该作品的技巧有多么高超,而是看作品是否明确表达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现有的基本功去完美地结合他对于自己作品的创作理念,最终完成一个相对他自己水平而言非常完整的习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既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又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体悟

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学生的学识、经历、见解很难体会到绘画的美感,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直接为学生讲解一幅名作的优点在何处,为什么要这样进行绘画。这样的教学很容易为学生建立一个刻板印象,形成一个标准的审美,扼杀了审美的多样化。美术的美不应该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挖掘优秀作品中的优点,然后进行临摹,在绘画的过程中去强化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找一幅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供大家一起欣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探讨这幅作品的优劣,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独具特色的个人审美。在探讨完成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创作作品,在绘画的过程中加强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绘画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审美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多样的审美。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通过“术”而变表现“美”,“术”仅仅是表现“美”的手段和器具,“美”才是艺术的核心。“美术”或“艺术”是教育不出来的,教师仅仅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探索。因“术”可习,而“美”“艺”无边。开展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探讨。教师的教学要围绕此开展。而教师在当代的教学中更加重视绘画的技巧,常常忽视对美的探讨。因此,教师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渠道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艺术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各个阶段的大众审美,探讨这种美为什么存在。第二,教师可以开展美术鉴赏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名家名作。第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当下的流行元素,与学生一起讨论当下美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

美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项指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多样的审美,从而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有趣、有追求的人!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