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018-09-10廖桂林

南北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导入方式数学课课堂教学

廖桂林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结合自己数学课教学的实践,总结归纳了十种导入方式以及这些导入方式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课  课堂教学  导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103

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一、介绍作用式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教学目的,介绍所学内容的作用,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让学生激起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的“前言”课,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新一章知识的了,这一节非常有趣味并且使人‘聪明’的知识,它能知道未来的日子是多少号。”在这以前,我们学习的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是研究某一领域特殊规律的,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则把整个自然、生活、思维作为一个统一对象来研究,从而揭示出最一般的到处都适用的规律。”这样的导入,通过用生活化通俗化的语言介绍数学作用开始,能有效地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胃口”吊起来。

二、设疑悬念式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学生思维的积极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歌德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出发,善于布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这就是设疑悬念式。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我们可这样导入:我国的国旗上的五角星你会画的很标准吗?五条边上的分线段的值你了解吗?学生为了解清疑团,势必或认真听课或主动看书、思考,以求答案。

三、巧用课件式

多媒体借助电、光、形、声的神奇配合,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例如,在学习“你今年几岁了”时,教师可先展示用动画制作的课件:展示树的生长过程——树根、树干、树叶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树的成长与阳光、雨露等外部环境的关系。通过虚拟情景的导入,就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尔后让学生领会数学上“联系”的含义,就有水到渠成之感。

四、表演体验式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为了使课一开始就能打动学生的心,不妨恰当地以表演或角色体验来导入新课,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我选择像“古埃及金字塔的高度问题”、“用食指测量物体高度问题”、“用镜子测量高度问题”等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自学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准备,上课伊始,马上组织一次小型“作战指挥部”,个别同学扮演“侦查员”,大多数同学扮演各路“测绘专家”,在“问”与“答”中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直观性强,气氛热烈活跃,对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時事热点式

反映时代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数学课强大生命力和学科特色所在。因此,在数学课导入部分设置“时事热点”,既可体现数学课鲜明的时效性,让学生及时了解热点的最新进程,又可通过热点问题的剖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实践性认识,拓宽数学课的外延,同时又能克服教材的实践性。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例,我们可结合“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钢结构架起来时,可以看到很多是构造成三角形。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是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及其他型?”作为导入,学生一定会饶有兴趣地去探究。

六、以旧带新式

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知识与知识也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在讲“认识100万分之一”时,可用“学的100万有多大,那100万分之一呢?”一句导入,这样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规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由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科学计数学习与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科学计数”之间的联系沟通起来。然后再向学生呈现并讲解“规律”概念,帮助他们理解“感受100万分之一有多小,以及新旧知识的必然的联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这样的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七、实验实践式

实践出真知。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或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丰富他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经常借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认识概率和求概率”教学时,我们可设置实验情境:把大小相等的颜色不同的球放在同一不透明的箱子里,让一位学生随意抽,结果对不同颜色的球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又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采用分组玩“24点”游戏。先小组比后全班比。接着借此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八、尝试练习式

在课堂上,摆脱先讲后练、先教后学的传统顺序,来个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我们认为这不是一种教学顺序的颠倒,而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因而在新课伊始,有时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有意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练习中碰壁,从而在学生“愤”和“悱”的认知冲突状态中进入新课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进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分式”内容前,我先出示几道是非判断题,让全班学生猜一猜。①(x+y)/2。②1/(x+1)。③3x+5。④㎡/m。大多数学生的判断惊人的一致,“真理”似乎站在多数人一边。但当我告诉他们的判断正好与正确答案相反时,学生都露出惊奇的神色,并由惊奇而困惑,由困惑而急于求解。于是学生都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思考和探索“困惑”。

总之,好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做到激活数学课教学,而且能够起到渗透主题,交代背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亚梅.精采瞬间、风光无限——浅谈导语的作用,2013(9).

[2]黄金升.中学课数学导入初探.中学教学参考,2011(01).

[3]程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12(5):3,4.

猜你喜欢

导入方式数学课课堂教学
有趣的数学课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