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哑学生品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研究

2018-09-10李春霖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聋哑学生品德教育体验式教学

李春霖

摘 要:聋哑学生因听觉障碍,教育难度比正常学生大。根据聋生特点,创设学校体验式教学大环境,运用“四步”体验式教学方法,拓展与聋生发展息息相关的体验式教学内容,让聋生时时处处置身体验,可以有效促进聋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其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全面健康地成长为有尊严的人。

关键词:聋哑学生 品德教育 体验式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5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017年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聋哑学生(以下简称聋生)由于听觉障碍,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受到局限,造成认知直观性、片面性,较长时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的过程较长,有些聋哑学生会存在冷漠、粗暴、自卑、撒谎、出走、偷摸、迷恋上网等心理及行为问题。《聋童教育学》中指出:“聋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比正常儿童难度大,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聋校对聋生的品德教育大多局限于书本教育或简单说教;体验式教学重视感官体验、实践操作,强调从具体、实际的情境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实践,是认知建构和情感升华的过程,是适合聋生的品德教育方法。为此,学校对聋生进行了品德教育体验式教学的运用研究。

1 确定品德教育体验式教学目标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尊重、诚实、责任是某些聋生所欠缺的品德,故将此三项作为学校对聋生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尊重的定义为:不以自我为中心,尊重他人,将心比心,互相尊重。操作性定义为:(1)尊重老师、家长、同学及朋友;(2)尊重自己,欣赏自己;(3)不嘲笑别人;(4)不轻易生气。诚实的定义为:对自己和他人都要诚实,做错事敢于承认,并能原谅他人的过错。操作性定义为:(1)说实话,不骗人;(2)勇敢改正错误;(3)能够原谅他人。责任的定义为:尽全力去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或者是答应他人的事情尽力完成。操作性定义为:(1)完成老师和同学交代的任务;(2)做完、做好自己在学校、家里应做的事情。

根据聋生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和学习生活实际,我们将各年级段聋生分别命名为自理组(聋1年级,主题目标: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律组(聋2-3年级,主题目标:文明自律我最棒)、自信组(聋4-6年级,主题目标:除了听,我什么都会)、自尊组(初中段,主题目标:做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有价值的人)、自强组(高中段,主题目标:学好本领,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各年级段老师结合上述三项核心品德,围绕主题目标,选择适合本年级段聋生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内容,以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形式进行体验式教学。

2 营造品德教育体验式教学大环境

2.1 创设“普特融合”体验环境

让聋生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會生活,成为有尊严活着的人是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我们创设了体验式教学的大环境——普特融合,让聋生体验在健全人群体中如何有尊严的共同相处。

一是招收健听生进特教班,为聋生创造了融入健全人群体的校园体验环境。首先学校进行了教材改革,全面使用普校教材。接着,招收了百余名农村留守健听学生到我校各年级就读,开展逆向普特融合教育。这种形式使残健两类学生在品德、学习、行为、语言、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

二是普特共育。我们积极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为聋生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先后与驻市各高校志愿者、市文化馆、市残联、艺术学校等多家单位合作,与驻市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缔结了友好合作学校,定期联合开展教育教学等活动,为聋生创造更广阔的融合环境和条件。我们根据高校志愿者们的专业特长建立了常态化的专项志愿服务课程或项目、市文化馆每年定期进校园送文艺、市残联定期进校园和学生开展活动,艺术学校的课程纳入特校课程。普特共育拓宽了聋生品德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为聋生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创建“心理健康”体验馆

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是一个生命的空间,这个空间要时时处处充满对生命的尊重,对差异的尊重和人性的关怀。心理健康体验馆的关键词在于“体验”,不是心理咨询,也不是心理辅导,而是一种体验。它规避了传统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字样,在我校校内各区域创设相关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进行体验与感悟。把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心理健康体验馆,充分地发挥了体验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体验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自我体验与学习。在体验过程中,体验者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自主掌控着体验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悟,达到认识心理、了解心理,进而调节心理状态,最终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2.3 创立“法制教育”体验基地

学校与检察院联合成立了“梧桐树”法制教育校园联络站,联络站的检察官们在老师配合下,带领聋生走进戒毒所、法庭、看守所,通过实地参观体验、游戏互动、情景模拟、观摩庭审等形式护航每一个聋生健康成长。

2.4 创行“1+1”亲情体验家庭

特殊教育学校是全日寄宿制学校,有的聋生从小学入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整整12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他们缺少家庭关爱,各种心理问题突出。为了弥补聋生缺失的亲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学校创行了“1+1”亲情体验家庭,即每个寝室安排一个老师作为亲情家长,组建一个亲情家庭。每个家庭8个孩子,每天一起跑步、学习、吃饭、睡觉、参加活动;周末和节假日,亲情家长带着家庭成员一起外出爬山、逛公园、看电影、包饺子、采购……聋生都把老师亲切叫做“XX爸爸、XX妈妈、XX哥哥、XX姐姐”,“家庭”和睦,矛盾减少,聋生自然变得活泼、开朗、阳光了。

3 运用品德教育“四步”体验式教学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K.Kelmen)认为,品德形成过程主要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鉴于此,我们在《沟通与交往》《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品德教育课程中,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围绕各年级段学生品德教育阶段目标,坚持能通过学生体验活动代替老师说教的内容坚决不用老师教,运用“感、动、说、做”四步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体验活动。操作要领:第一步 “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体验。第二步“动”,通过游戏、表演、角色互换、观看影片等直观体验,感悟品德。第三步“说”,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品德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现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通过讨论、判断、评价、反思等获得体验,强化品德认识。第四步“做”,课后实践活动,到家庭、学校、社区深入体验,内化品德,形成品德行为。

4 拓展品德教育体验式教学内容

4.1 兴趣课程体验成功与自信

根据学生需要,学校开设了烹饪课、书法课、色彩课、拉丁舞课、缝纫课、劳动课及其他职业技术课程;成立了学生各种球类棋类专业队、舞蹈队、陶艺制作坊、手工作坊……学校里到处充满了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全部学生都能参加一至二个兴趣项目,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自信,懂得尊重与欣赏。

4.2 综合实践活动周体验责任与感恩

由于大多数聋生来自農村,结合每年农忙季节,安排所有聋生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农村学生回家参加劳动实践体验,感受父母的艰辛,城镇学生由带队老师负责分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年级组学生在综合实践周中至少要完成一个任务,自理组学生“我学会了什么?”自律组“我每天坚持做了一件什么事?”自信组“什么事情我做的比谁好?”自尊组“我做了什么受到了别人的尊重、表扬或欣赏?”自强组“我克服了什么困难完成了什么任务?”综合实践活动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责任、感恩,懂得自律和担当。

4.3 特色军训体验纪律与团结

学校每年都有一周的军训课,将全校学生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学习、劳动、学生干部工作和教职工围绕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全部作为军训内容。同时,在生活方面对聋生实行“连队管理”军事化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寝室为单位,一个寝室为一个排,四个寝室为一个连,每个连设一个教导员老师,所有男生和女生各设为一个营。学生就餐座位也是以连队为单位安排的。军训结束后,“连队管理”模式正式启动,学生就餐、就寝、内务整理、公区劳动、早晚自习、开展活动等一日常规全部以连队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特色军训及“连队管理”模式让聋生磨练意志、健康生活,体验了诚实担当、团结合作等品德,使他们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幸福生活。

4.4 产业与职教课程相结合体验责任与价值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职业技能,使其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特校的使命。学校在帮助聋生做好对未来生存、生活、发展的准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学校工作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职场,学校的水电维修、食堂烹饪、校园园艺、洗车、缝纫、卫生家政、学校超市等与社会职业相关的工作全部与职教课程相结合,承包给相关专业小组的聋生,每一组聋生有一个专业老师,实行产教结合,让聋生提前参与就业体验,在体验中激发聋生树立人生理想、追求人生价值。

5 采用体验式教学评价方法

5.1 评价主体多元化

活动中教师评价、志愿者评价、合作单位评价;活动后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学习生活中宿管评价、值周组评价;寒暑假家长评价;学期末学校评年级段目标整体达成情况等。

5.2 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校除了实施校长全面指导、德育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牵头,各处室联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考评的运行机制,还构建了多样化常态化的体验式活动评价方式:(1)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分年级段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或表演《弟子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让全体学生获得品德体验,养成良好品德,并进行评价;(2)春季学期校园文化艺术节展评、展演;

(3)秋季学期各年级段品德教育主题小故事展演、展评等。

5.3 评价内容综合化

每学期期末家长会,班主任搜集整理多元主体评价的内容和材料,给每个学生写出学期品德综合评语,以PPT或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家长和全班同学看,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励他们向上、向善、向美、向真。

运用体验式教学对聋生进行品德教育,就是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生活体验营、心理健康体验馆、法制教育体验场、亲情活动体验所、兴趣活动和职业技能体验基地,毋需说教,聋生在参与体验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品德和道德习惯,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一些因行为问题让家长感到绝望的聋生或健听生转入我校后全部变成了品行优良的学生,令家长倍感欣慰。毕业的聋生全部进入高校或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以自己良好的品质自食其力,他们不再是家庭负担,社会负担,他们身残志坚、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葛道凯.适合的教育[EB/OL].

http:www.sohu.com/a/161735276_479698.2017-08-02

[2]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

6616.html?from=timeline

[3] 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15-19.

[4] 教育部.聋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6-47.

猜你喜欢

聋哑学生品德教育体验式教学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谈聋哑学生手工制作的教学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