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命题作文“走过 ”素材运用指导

2018-09-10纪效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匈奴小巷

纪效成

【2018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请以“走过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补齐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名师题解】

“走过 ”属于半命题作文,这种命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写好这种作文题的关键是审清文题,补好题目,从而把半命题作文变成命题作文来写。

审题时最重要的是审好已命题部分,即要求对题目中出现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的推敲、揣摩和辨析,然后加以综合,进而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做到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

就这个作文题目来说,“走过”是由“走”和“过”两个字组成,“走”为动词,“走”提醒写作者要注意所写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用在“走”之后,表示趋向,是说已经过去的。所以,“走过”后,应该是超越和反思。在写作时,就应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至于“走过”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选取最有感受的内容来填补。

“走过”后面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体验、情感体悟等有所选择。其实,要填写的内容在命题中已经有所提示,考生只要调动自己的情感、思维,从亲历的事件中找出最能使自己有触动反思的来写即可。

当然,“走过”也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要适当地抒情、议论,这样才能写出较为生动、感人的文章。

【推荐素材】

素材一:郦道元,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散文家。在少年时代,他就对地理考察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后来,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尽力搜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查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地理书籍的研究,他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中所记载的地理情况都过于简略。他决心动手写一部书,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的情况。于是,他选取了《水经》一书作为蓝本,采取了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因此取书名为《水经注》。《水经》一书记载的河流仅137条,文字总共只有一万多字。他在《水经注》中补充了许多河流,数量比《水经》增加了近10倍,其中有些还是独立流入大海的重要河流。《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字。《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素材点拨:《水经注》一书的出现,给我国的地理学和史学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被清代地理学家刘献廷誉为“宇宙未有之奇书”。郦道元历经艰辛,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用自己的笔墨铸造出一段传奇。他胸怀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他的“走过”,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素材二: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貌美且聪颖,因不肯贿赂画师,而无缘面圣。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几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王昭君听说后,主动请求汉元帝出塞和亲。王昭君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素材点拨: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正是因为昭君出塞,才结束了汉匈百年战争,维护了两个民族六十多年的和平局面。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匈奴的文明进步。王昭君的“走过”,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以和为贵的精神,体现了勇气、坚强、勤劳、智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素材三:居马泰·俄白克从卫校毕业后到新疆阿尔帕萨斯卫生室工作,20多年扎根牧区,服务牧民,每年骑马巡诊逾300天,巡查范围方圆2000平方公里。山区道路崎岖,冰大坂海拔4000多米,悬崖上的牧道只能容一匹马通过,有一次,马摔下百米深悬崖,他掉在半山摔伤昏过去,至今腿上还留着伤疤。他乐于助人,尽其所能为各族群众减免注射费、诊疗费,他妻子多次动手术,家庭经济也很困难,但他多次垫钱给贫困牧民看病,累计达10万多元。居马泰每次巡诊一去20多天,联系不上,妻子夜夜难眠,多次让丈夫跟上级申请派助手,每次居马泰都回答妻子“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居马泰有心脏病,已不适合高原工作,县里多次调他去农业县,但他拒绝,他说苦我已经历过,不要让年轻人重复我的经历。

素材点拨:居马泰是大山里最美的乡村医生。病人的每声呼唤,他都不会推辞,病人的每一次要求,他都会接受,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背上药箱,扬起马鞭就上路。二十多年来,他风雨无阻,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牧区。他在魔鬼路上行诊,守护牧民健康。他把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端在心头,把生命举过头顶,想尽办法为乡村的老百姓解除痛苦。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无不散发着最美乡村医生的魅力,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精神风尚。

【佳作示例】

暖橙色的光在红色灯罩里若隐若现,三个黑色的楷体字在这仿古的灯罩上凸显——龙窝巷。

终于,在一个温暖清新的春日,我走过这龙窝巷。小巷的傍晚如同诗人笔下的十四行诗,那大朵大朵的彩霞就像凡高的向日葵,绚烂多姿,云朵的影子让原来幽静的小巷都温暖了起来。

龙窝巷还是多年前的那条巷子,虽然四周的民宅早已不再,但那古朴的气息却是深深地刻在了它的骨子里。刚走过小巷,迎面而来的水汽便将尘世的喧嚣带来的疲惫刷洗得干干净净,看那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刚下完一场春雨,青苔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所有的建筑都古色古香,参差层叠,野草长在墙角旮旯,花猫躺在石阶上、屋檐上,耳边隐约传来几声犬吠,太阳对准小巷射出一道曲折的光线,割开斑驳的屋影。

是的,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我是这幅画中的一个元素,成了这小巷的一部分。

显然,这里与隔壁的附马巷不同。那里熙熙攘攘,导游机械枯燥的解说声与游客稀稀拉拉的聊天声碰撞在一起,将耳朵堵得严严实实。在那车水马龙的一片喧嚣中,我仿佛看到无边无际的烟尘进入了耳朵这个旅馆,噪声不邀自来,猝不及防地打破了寧静。

这是21世纪的显影,它赶走了耳朵最想念的一位房客——寂静。

我漫步小巷时,忽闻一缕怯怯的叽喳声,像从雾里钻出来的,是燕啼。那声间犹在耳畔,难以名状,却是对呢喃燕语的最好注释。渐渐地,渐渐地,有一苍老的叫卖声徐徐飘来,那是一位老者,他浑厚的声音如老陈酿,在这古巷中更是悠长。

我想,这才是属于小巷的——寂静之声。

我一直认为,在这上苍给人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是最贵重的成分之一,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

美景除了悦目,必能营养耳朵,就如这龙窝小巷。

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

我于一个温暖的春日,走过这条龙窝小巷。

走过这条小巷,我发现我走进了宁静。

【教师点评】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习作以行走龙窝巷为切入口,叙写了龙窝巷建筑,表现出龙窝巷的古朴与宁静。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营造出诗一样的意境,让人在“行走”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文章立意深刻,大谈“寂静”的真谛与美感,让人心有感悟。同时,作者大量引用古诗文,使得文章行云流水,口齿生香,是一篇文采与思想皆备的佳作。

猜你喜欢

匈奴小巷
昭君出塞
小巷
匈奴王的珍宝
秋痕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飞将军抗匈奴
有借“有还”
有借“有还”
便士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