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之夏:高温“浮世绘”
2018-09-10何可以
何可以
一年一度、消暑必备话题之“全球气候变暖”,今年在朋友圈打开方式首先从两只熊开始。
北极圈内,一只熊妈妈搂着怀中的熊宝宝趴在一块小浮冰上,寸步难行。周围找不到一块可供立足的冰块,只有汪洋。这弱小、可怜又无助的一幕迅速击中苦夏中吹着空调的人类,一时间,“北极圈罕见32℃高温!北极熊40年将灭绝”的文章遍布朋友圈。
虽然也有驳斥的声音:“发生32℃高温的地区并没有北极熊分布”、“丹麦国家气象局计算:北极核心区域的海温/气温和过去几十年平均状态没有明显区别”……但褪去“狼来了”流言渲染后,“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确实正越发突出和沉重。
今年8月以来,西班牙所在伊比利亚半岛一些地区出现40℃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气温攀升至44℃。8月5日,西班牙紧急医疗机构(SEM)发布消息,称这个国家因中暑死亡的人数已上升到10人。
高温不仅出现在火热的南欧,地中海旁的希腊,跨入北极圈的挪威,都在接受高温“烤”验。不仅是欧洲,整个北半球、四大洲,都陷入了致命热浪 (deadly heatwaves)。
热遍全球
高温破表,其实从春天就已开始。
2018年4月30日,巴基斯坦Nakwabash的气温一度飙升到了50.2℃。法国气象局的气象学家卡比奇安在推特上表示,这或许是有记录以来地球上4月份的最高温纪录。
之后,北半球刷新热度记录这事儿就停不下来了……
2018年6月26日,西亚国家阿曼苏丹的奎里亚特,最低夜间温度达到42.6℃,问鼎有史以来世界上最高的最低温度。
两天后的6月28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当日气温达到40.5℃,同一天,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市气温达到了31.9℃,不约而同打破自己的“最高温”纪录。
7月5日,阿尔及利亚东部首府瓦尔格拉,温度一度跃升到了51.3℃,刷新本国高温观测纪录。一直关注着世界各地的极端气温的气象历史学家Maximiliano Herrera甚至表示,这个温度可能是非洲至今可靠记载中最高的气温。
北美地区也没能幸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国家公园气象站8号测出52℃高温,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高温高湿天气则已导致数十人死亡。
而北非的热浪没有停步,北上欧洲。
8月,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一位巴塞罗那的中年男子当街昏倒,送医后不治。其他两名工人,在维修马路的过程中也不幸中暑身亡。
同样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也在“叫热不迭”。8月3日,葡萄牙有8个地区打破高温纪录,内陆城市阿布朗提斯监测到45.2℃高温,差点追平全欧洲1977年创下的最高温纪录。
今年夏天的英国,大部分地区超过30℃。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温度和极端高温相比不算什么,但要知道,英国以往夏天平均气温只有20℃以上,很多人家里连空调都不装。连日高温,似乎已经逼得平素温文有礼的英国人暴躁了起来。BBC7月23日报道,英国西米德兰警方说:“世界杯、夏日热浪以及饮酒过度这些综合因素是导致犯罪上升的原因。”英国警方声称,今年收到的犯罪报警率,创下纪录。这绝不是空穴来风,研究发现,犯罪率上升的确和天气较热有关系。
海峡对岸的法国,卢浮宫前喷水池边的泡脚大军成群结队,已经不算新鲜事。室内的人则忙着网购空调和风扇。作为常年气候适宜的国家,法国一般家庭同样没有配备风扇或空调的习惯,拥有空调的比率只有6%。但这个夏天,风扇空调成了法国人“续命”的必备电器。据《巴黎人报》报道,在网购平台eBay上,空调的销售量上升1044%,电风扇上升696%。
用电量攀升,法国的电力公司却不得不削减发电量——《每日邮报》2018年8月1日报道,法国电力集团(EDF)表示,河水高温预警,可能导致4座核反应堆从8月3日起停运。原来正常情况下,核电站通常使用水来冷却反应堆,再把水送回河里。但正值高温,为了避免送回去的高温河水把河道“煮”成一锅鱼汤,公司只好停止部分能源作业。
除了法国,荷兰皇家气象局也已经在荷兰全境发布橙色预警。高温打破荷兰42年干旱纪录,今年成为荷兰有测量记录以来最为干旱的一年。部分城市政府已经发出警告,让人们小心热化了的柏油路、松动的地砖,关闭的桥梁和铁路轨道。
为了防止路面融化,荷兰人已经开着车在柏油路上来回撒盐了。
高温不仅能让高铁线路关闭,还能让飞机延误。在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一条50岁高龄的机场跑道真的“热到变形”……85架飞机,数千名旅客们因此被延误了数小时。德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解释了答案:这个7月是德国自1881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7月之一。
更耸动的消息传来了——北极圈地区内观测到32℃的高温:据英国《卫报》报道,欧洲的北极圈也受到极端气温侵袭,就连北冰洋沿岸的北欧多国和俄罗斯都出现了罕见高温天气。《卫报》援引欧洲气象网站“恶劣天气(severe-weather)”数据称,挪威班纳克7月30日测到32℃的气温。
曾经是“夏日清流”的挪威、瑞典和芬兰的一些城镇也在不断刷新历史最高温纪录。
冰雪不断消融。一直骄傲地声称“我出生时,都是带着雪橇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挪威人会发现,如今报纸里附带的夹页广告,整版都是滑雪板忍痛甩卖的消息。
挪威的政府高速公路当局则提醒路人,要特别留意躲到隧道里避暑的驯鹿和羊只,并注意行車安全。
同样,瑞典也不能幸免。由于天气异常干燥,瑞典在7月中旬已报告大约50起森林火灾。据《人民日报》8月3日报道,瑞典最高峰——喀布内卡塞山南峰上的冰川加速融化。7月份,南峰冰雪的厚度减少了至少4米,海拔降至2097米。未被冰雪覆盖的北峰从此取代南峰,成为了瑞典最高峰。
欧洲人热蒙了,纷纷“逃”往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避暑。而瑞士此时也自顾不暇。高温让草地枯萎,水源短缺,农户们只好把牧场上的牲口赶上更高海拔的山上,还被迫动用冬天的饲料储备来喂养牲口。政府也派出直升机和空军,每周给奶牛们送水。高温下工作的军人,被破例允许以短裤和T恤替代平日的军装制服。
在城里,瑞士警方正在发起“热狗运动”,鼓励狗主为爱犬穿上鞋子,以免在路上行走时,爪子被烫伤。
热浪同样没有放过亚洲。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出现大范围高温热浪。日本大部分地区经历了观测史上最热的7月,中暑死亡125人。连相对凉爽的北海道也有7人中暑死亡。进入8月以来,依然是持续全国性的大范围高温。作为易中暑的高危人群,许多日本老人舍不得开空调,电力公司只好给老人们义务降低电费。
隔壁的韩国也是一路蹿升高温纪录,韩国已出现超过2000名中暑患者,其中27人死亡,是自2011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最高值。7月23日,首尔气温达38.8℃,创111年以来最高值。据中新网7月27日报道,一位江陵市男子崔浩俊阳台上的十几颗鸡蛋,竟有一颗被热得自己“孵”出了小鸡。
无心插柳的崔浩俊表示:“小鸡是暴热天气赐予我的珍贵‘家人。我给小鸡取名为‘kkamsuni。”他将kkamsuni放置在客厅,打算好好抚养。
幅员辽阔的中国,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刚过去的7月,全国有94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万万想不到的是,东三省中的辽宁本溪县表现突出,以39.2℃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18年正在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已经不需要怀疑——这个论断也得到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埃琳娜·蒙娜恩科娃认可。“许多国家都有新的高温纪录,这并不令人意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和极端高温事件,这与我们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迁的预期一致。这不是未来才会出现的情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埃琳娜·蒙娜恩科娃说。
北極熊怎么办?
热浪袭来,北极熊首当其冲成为了全民心疼的目标。这个每年都会在传媒口中“被灭绝”一次的物种,今年如何熬过高温杀手?
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真相帝”与“野生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交锋。
在各种观点和数据的碰撞中,人们能厘清的事实是,高温的确让北冰洋夏季海冰快速向极点方向退缩,大量北极熊被困在岛屿、陆地上,无法到浮冰上去捕食海豹。但这次发生32℃高温的北极圈地区,确实不属于北极熊出没区域。
另一个被划重点的知识是,“北极圈高温”,并不等于“北极高温”。
这次出现高温的挪威班纳克站点,其实是与北温带相接近的欧洲北极圈地区。北极地区面积广大,从北极圈到北极点,跨越了20多个纬度,也从温带跨越到寒带,气温跨度非常大,还受到地形的影响。北极点固然一年四季白雪茫茫,但其他与温带接壤的地方,也能看见绿植覆盖的森林,或者鲜花满地的苔原。
个别高温站点称出现在北温带接近北极圈内,但北极地区的核心地带,例如北极点、近极点地区、北冰洋夏季海冰区,目前还是寒冷的冰雪世界。因此“北极高温”的说法并不科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丁明虎也对《南方周末》解释:位于北极圈内、班纳克监测站点的32℃高温是瞬间出现,7月30日午后很快又降下去。“我们评估认为,这次更多是局地极端天气而非整体变暖,发生在很小范围内。从整个北极圈内平均温度来看,6月至今的状况和历史上相差不大。”
8月5日,正随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作业的新华社记者申铖就发表手记:“北极并不热!”
至于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那些寸步难行、饿到脱相的北极熊照片,基本上都是往年的旧照。
事实上,北极冰川面积不是影响北极熊数目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北极熊作为一个物种,曾经经历过北极无冰的时期。而现在决定北极熊繁衍程度的,是其食物来源。北极熊的一个主要食物来源是海豹。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限制海豹捕猎之后,北极熊的数量没有下降。
当然,这并不意味可以漠视北极熊的生存威胁。毕竟实实在在的观测表明:因为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北极的冰层日益萎缩,这种地球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日渐减少。
人们越发考虑,将北极熊搬个家吧。据《环球时报》报道,加拿大政府近年就在负责一项北极熊搬家的项目。而目的地别无他选,只有南极。
德国海洋生物学家、动物权利组织“Poisson d';avril”成员阿恩·佩德森(Arne Pedersen)对《德国之声》表示,尽管他不认为让北极熊搬家是个好主意,因为“在整个南极大陆,没有室外活动的北极熊,而且也没有过”。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南极大陆的冰盖对北极熊来说是非常棒的生存空间。它们可以在那里找到一切它们需要的、能够承载它们体重的冰层,以及它们主要的食物源海豹,而且数量充足。”
气候变化近还是远?
面对气候变暖,全世界最淡定的当属美国人。报告反映,许多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是离他们非常遥远的一件事。他们认为到了2050年或是2100年,人们才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影响的也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不会是美国,不会是自己所在的州和城市,更不会是自己所在的社区。
在这些美国民众心中,气候变化离他们非常遥远。据美国科技网站The Verge报道,一份盖洛普最新民意调查报告显示,过半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不会影响到他们个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美国人自来乐观的心理素质,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总统特朗普的政治影响。
2016年特朗普成功当选后,将进一步加深美国人对气候变化的怀疑。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宣扬“气候变暖”是一个“骗局”,并在推特上说气候变化不是真事,理由是他打开门,外面明明很冷。
上任后,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而在2018财年联邦政府预算中,美国环保局的预算遭大幅削减。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今年3月去世的已故科学家霍金,生前早说过自己的看法。在电视节目《史蒂芬·霍金最喜欢的地方》的第二集里,这位著名物理学家表示,如果地球持续变暖,就会变成金星的样子。
也许,面对特朗普的自信,霍金在电视节目里的提议是最有效的。“下一次遇到全球变暖否认者,让他们去金星旅行吧,我来掏钱。”他这样说道。?
褪去“狼来了”流言渲染,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确实正越发突出和沉重
编辑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