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之变化

2018-09-10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课标课程内容

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仍然采用“主题”组织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目标陈述方式,但在课程内容的体例结构和内容选择上,2017版课标有较大的调整。

一、呈现方式改变

2017版课标“课程内容”中“内容标准”的呈现形式从表格转变为纯文字,并且不分单元点,每一条标准都单独呈现;删除了原有的“体例说明”和“活动建议”,新增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并加入对模块主要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说明,使课标的指导性更强,操作性提高。

二、人地关系理念更突出

人地协调观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因此2017版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更加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必修1、必修2到选修Ⅰ-1、选修Ⅰ-2、选修Ⅰ-3,5个模块的“教学提示”部分均强调人地关系理念的有机融合(如下表所示)。

2017版课标有关人地关系理念渗透的“教学提示”

三、课程内容调整

其一,注重基础性。必修课程作为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标准有删减和改动,地理必修1的“标准”的数量从19条调整为12条,地理必修2从16条调整为11条,课程难度也有所降低。例如,地理必修1删减了“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和“洋流”等难度较大的内容,选择偏基础的学科知识;地理必修2的内容选择侧重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差异,更加注重实例分析;必修课程从3个模块调整为2个模块,减少必修课程和课时量,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二,强调选择性。选修Ⅰ-1和选修Ⅰ-2分别是对地理必修课程的补充与提高。例如,原先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和“洋流”等内容都调整到了选修Ⅰ-1中。选修Ⅰ-2以区域为载体,既是对地理必修2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对原有地理必修3课程的整合。选修Ⅰ的学业要求与必修课程相比层次更高,作为高校招生的依据,学生可以结合其未来高等教育学业与职业方向选择3个模块全修或全不修。选修Ⅱ设置了9个模块,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三,凸显时代性和科学性。2017版课标的“内容标准”在原有地理课程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了地球科学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海洋权益教育等内容。

其四,渗透尺度思想和时空综合思维。选修Ⅰ-2注重不同尺度的区域分析,例如“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以生态脆弱区为例”、“以某流域为例”、“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等。

四、表述更精准

“内容标准”的表述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目标陈述方式,但在文字表述和行为动词的选用上有了一定的变化,要求更加具体、明确,行为条件强调图表、资料、样本、信息技术等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且进一步具体化,行为动词的选取,内容表达也更准确精练,使“内容标准”的表述更具体更清晰。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课标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