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动病防治适用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研究进展
2018-09-10黄惠明吴水金李海明林洪涛郑开斌
黄惠明 吴水金 李海明 林洪涛 郑开斌
摘 要:随着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带来出行的改变,晕动病发病有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影响身体健康。现代治疗晕动病的药物多数易产生副作用,疗效也不尽如人意。通过概述了几种常见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在治疗晕动症方面的疗效及其研究进展,以提供现行常规治疗之外的可选方案。
关键词:晕动病;中草药;茄科;生姜;薄荷
晕动病(或称“运动病”),是一种机体处于不适宜的环境运动刺激的状况下,由前庭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引发的复杂现象,常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非眩晕性头晕、眩晕和头痛等症状[1],并可持续数小时。在失重状态下,由于前庭系统内的流体无法像正常状态下工作,也可引发相同的症状(通常称为“太空适应综合征”或“航天运动病”)。现代医学关于晕动病产生的机制说法不少[1],笔者较为赞同“神经不匹配”学说,晕动病和航天运动病都是因运动而产生的视觉、本体感受器及内耳前庭信号间的错配所致[2]。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但只要具备足够强度及时间的运动刺激,几乎人人都会产生晕动病的症状。
传统中医典籍将晕动病称之为“注车”“注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论》“无问男子、女人,乘车船则心闷乱,头痛吐逆,谓之注车注船,特由质性自然,非关宿挟病也”。中医根据不同对症,常使用藿香正气散[4]、半夏白术天麻汤[5]、黄芪建中汤[6]等,或配合针灸按摩来治疗晕动病[7],西方有使用茄科植物来治疗晕动病的临床实验记录,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于欧洲医学文献[8-9]。
现代医学用来防治晕动病的药物多为抗胆碱类药(具有阻滞胆碱受体使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的作用)或抗组胺类药(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生理作用)。这两类药物均有止吐之功效,通常作用于肠胃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对晕动症产生疗效。目前对于晕动病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使用后常有嗜睡的困扰。显然,这对宇航员或是其他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保持清醒的人群并不适用。
本文将探讨应用几种具有晕动病防治应用潜力的中草药,提供在现行常规治疗之外的可选方案。
1 茄科植物及其提取物
1.1 茄科植物
茄科植物普遍含有生物碱,还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已知可作为药用的有84种。一直以来,茄科植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用于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止痛、控制帕金森病的僵硬和震颤、快速控制毒瘾戒断症状等[10]。笔者根据《中国植物志》[11]《中华本草》[12]等所载植物功效,筛选可有效缓解晕动病症状的茄科植物有:以颠茄草Atropa belladonna为代表的颠茄属植物,以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为代表的山莨菪属植物,以天仙子Hyoscyami semen为代表的天仙子属植物,以洋金花(又称白花曼陀罗)Daturae flos为代表的曼陀罗属植物等(表1)。
晕船、晕车等晕动病现象显然是古已有之,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茄科植物却一直未作晕动病的防治使用,概因其有多方面的毒理作用而未被采用。目前还不清楚将此类植物运用于治疗晕动病的概念发源于何时,尚未有可靠证据证明它们在古代被用作晕动病的治疗[15]。真正用于晕动病治疗的东莨菪碱皮肤贴片直到1979年才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民间常有种植曼陀罗花作为庭院园艺观赏植物,时有报道误食其花或果中毒的事件。如有任何过量中毒反应出现,应该停止使用,同时密切观察,待症状较温和且趋向消失,可使用活性炭以防止进一步的吸收。如果症状加剧应立即送医。急性中毒情况下,可选择生甘草、生绿豆各100 g捣烂用开水泡服或煎服[16],也可每15 min注射3%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或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 1次以解毒,但其本身也属于有毒物质,需在医生或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方可使用[17]。
1.2 茄科植物提取物
东莨菪碱Scopolamine是一种从茄科植物(含有阿托品、D和L莨菪碱以及其他抗毒蕈碱的生物碱)中分离提取出来的莨菪烷型生物碱,其作用类似阿托品,可用于晕动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晕动病防治单药[18]。
东莨菪碱的成人单次推荐用量为0.3~0.6 mg,应谨慎使用。过量使用会有明确的副作用,如意识不清、瞳孔放大、视线模糊,甚至引发幻觉或精神错乱。天仙子中含有的总生物碱上限是1.5%[19],其东莨菪碱的含量约为全株的0.1%,颠茄和洋金花的东莨菪碱含量则低于1%[20]。因此使用茄科植物防治晕动病应谨慎控制用量。一般情况下可以逐步增加用量,直到疗效出现或者病人开始出现温和的嘴干或眼睛干涩。
东莨菪碱皮肤贴片应在晕动病发作前至少4 h开始使用,最佳效力是在使用后6 ~12 h。有报道称,单次口服剂量0.3~0.6 mg纯东莨菪碱,協同皮肤贴片共同作用,1 h内即可获得快速的疗效[21]。洋金花、颠茄及天仙子等植物对抑制和治疗晕动病非常有效[22],虽然效果不如皮肤贴片好,但起效时间却明显短很多。
2 姜科植物及其提取物
不少姜科植物对于头晕、心慌、胸闷、欲吐等症状具有不错的效果,因此对于晕动症的缓解和治疗也非常有效。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姜属植物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23]。其他还有不少人们熟知却不知可用于缓解晕动病的姜科植物,如高良姜Alpinia galanga、姜黄Curcuma longa、莪术Curcuma zedoaria等,其植物的根茎、果实均具有解闷、止吐的功效。
2.1 生姜及其他姜科植物
Mowrey d b等[24]选择了36位(男性18人,女性18人,年龄在18~20岁)对晕动病高度敏感的大学生志愿者蒙眼坐在转椅上进行试验,受试对象在试验前20~25 min服用生姜粉、茶苯海明和安慰剂(对试验效果没有作用的对照剂),研究发现940 mg生姜粉对于防止晕动病症状的效果优于茶苯海明及安慰剂。另外Lien h c等[25]也报道了从18名志愿者中(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在18~40岁),最终选择13名对晕动病敏感的志愿者坐在转椅上进行试验,受试前1 h服用1000~2000 mg的生姜粉胶囊或淀粉安慰剂。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与使用安慰剂相比,生姜粉能有效降低受试者开始感到恶心的时间,对于恶心的敏感程度、胃部活跃程度以及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有抑制作用。
早期曾有报道生姜对于晕动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考察了80名尚不适应远海生活的海军新兵,训练前4 h随机服用1 g的干生姜粉末或安慰剂。结果服用生姜粉的效果明显好于安慰剂,呕吐和冷汗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P<0.05)。但是从晕动病症状上来分析,生姜粉的服用仅降低了试验对象的呕吐、恶心等消化道反应,并不能明显的改善其眩晕、头晕等现象[26-27]。因此,生姜只能起到缓解晕动病所产生的恶心等症状,而不能用作主要防治药物。
高良姜为大高良姜和小高良姜的统称,是一味传统中药,味辛,性热,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消食的功效,对晕动病症状有显著缓和的疗效。研究发现其含挥发油0.5%~1.5%,同时有姜黄素类化合物、黄酮以及固醇类化合物[28]。外观与生姜非常相似,但其内部为白色而非金黄色,食用部位为根茎。姜黄属植物有预防和治疗晕动病的潜在价值,研究发现黑莪术具有和许多姜科植物一样的止吐效果[29]。国产本属植物的根茎及膨大的块根都可供药用,根茎为中药材“姜黄”或“莪术”的商品来源,块根则为“郁金”的来源,具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常被选作为中医治疗晕动病的配伍之一。
2.2 生姜提取物
生姜挥发油是生姜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30]生姜挥发油组分主要为单萜烯类、单萜烯类氧化物、倍半萜烯类、倍半萜烯类氧化物4类,其中单萜烯类占挥发油总含量的40.7%、单萜醇类占11.7%、单萜醛类占8.1%、倍半萜烯类占17.5%。生姜所含有的挥发油及姜辣素等可兴奋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有温中暖胃和止呕作用。同时,生姜中的姜醇、姜烯、柠檬酚等成分,具有消炎、镇痛、杀菌作用[31]。这些物质均对晕动病症状的预防和缓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唇形科植物及其提取物
3.1 薄荷及其他唇形科植物
大多数草本类唇形科植物,因富含多种芳香精油,且有不少精油成分可供药用,因此可选用作预防晕动病。表2为几种可用于防治晕动病的唇形科植物及其功效。
典型代表为薄荷Mentha haplocalyx,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香草。《本草纲目》载其“辛能以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全草皆可入药,也可食用。薄荷精油具有很强的止吐功效,可用于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原理可能是薄荷精油及薄荷醇属于5HT3阻抗剂和钙通道阻抗剂,抑制了5HT的释放,阻断其离子通道将信号流入呕吐中枢[32-33]。使用薄荷等植物的挥发油治疗或缓解晕动病,有效成分可绕过胃部消化系统直接从呼吸道被吸入人体,避免了口服药物刺激胃壁牵张感受器而引起恶心呕吐的可能性。当然,直接内服薄荷或薄荷挥发油也能缓解症状。
目前尚未有薄荷类植物直接有效治疗晕动病的案例报道。但作为国人出行旅游必备药品—“风油精”具有清凉止痛、祛风止痒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含有薄荷脑(占23.25%)[34]。将少量风油精涂擦于太阳穴,稍加按摩,即可消除乘坐车船时的头昏脑胀。
3.2 唇形科植物提取物
上述唇形科植物的提取物用于晕动病防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研究最多的还是薄荷精油。吸入薄荷挥发油的对于缓解晕动病症状效果显著,有证据表明,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使用薄荷油的吸入治疗与注射昂丹司琼或使用异丙嗪和普鲁氯嗪栓剂效果相差无几[35]。Hunt r等[36]开展了一个样本数量庞大的试验(共有1151个受试者),发现采用绿薄荷、生姜和小豆蔻的挥发油混合物可以有效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同时显著降低了需要后续药物治疗的人数。
实践上,使用薄荷搭配紫苏、柠檬片制成茶饮用,可缓解或减轻旅途中的晕车、晕船等现象。薄荷属植物作为防治晕动病的可选用药,研究潜力十分巨大。
4 展望
目前针对晕动病主要还是预防为主,常用西药如东莨菪碱贴片、茶苯海明片、苯海拉明等。但是在常规可行防治药物之外,采用民间常见中草药来预防晕动病的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少,且人群接受程度较高,研究及开发前景广阔。茄科植物虽具有一定毒性,但在谨慎使用下对于晕动病的防治最为有效;以生姜为代表的姜科植物止吐功能明显好于其防晕效果,大量经验表明,生姜是最为广泛接受的天然抗晕动病药物,其他姜科植物的防晕效果十分值得研究;唇形科植物因其含有较高的芳香成分,有许多可用于防治晕动病的香草,代表植物为薄荷,但其臨床实验研究偏少,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尽管如此,薄荷却是最为人群所接受的常见中药之一。
参考文献:
[1]GOLDING J F,GRESTY M A.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motion sickness[J].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2015,28(1):83-88.
[2]VENTREDOMINEY J,LUYAT M,DENISE P,et al.Motion sickness induced by otolith stimul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otolithinduced eye movements[J].Neuroscience,2008,155(3):771-779.
[3]GOLDING J F.Motion sickness susceptibility[J].Autonomic Neuroscience Basic & Clinical,2006,129(1-2):67-76.
[4]高蓉.中医中药在航空晕机病的应用[J].四川中医,2001,19(2):38.
[5]韩晨霞,李峰,刘燕,等.晕动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3,35(7):1097-1100.
[6]鄭钟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晕动症36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5):587.
[7]宁德春,秦升.晕痛针法治疗晕动病30例疗效观察 [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29.
[8]MAUREL E F.Treatment of motion sickness by a new medicinal combination[J].Gazette Medicale De France,1955,62(7):571.
[9]MONNIER A J.New treatment of confirmed seasickness;therapeutic results[J].La Presse Médicale,1955,63(13):240.
[10]WANG X,CHEN M,YANG C,et al.Enhancing the scopolamine production in transgenic plants of Atropa belladonna by overexpressing pmt and h6h genes[J].Physiologia Plantarum,2011,143(4):309-315.
[11]吴征镒.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3]王环,沈建伟,张晓峰.山莨菪中4种生物碱含量与海拔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2):151-152.
[14]曾俊岚,赵凯辉,兰小中,等.藏药资源植物铃铛子托品烷类生物碱含量测定[J].西藏科技,2016(6):60-62.
[15]PEARN J,THEARLE J.The history of hyoscine[J].Histoire Des Sciences Médicales,1982,17(2):257-261.
[16]张宏利,杨学军,刘文国,等.曼陀罗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2):98-102.
[17]LANGE A,TOFT P.Poisoning with nightshade,atropa belladonna[J].Ugeskr Laeger,1990,152(15):1096.
[18]RENNER U D,OERTEL R,KIRCH W.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in clinical use of scopolamine[J].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2005,27(5):655-665.
[19]BEGUM A S.Bioactive nonalkaloid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hyoscyamus niger Linn.seeds:a review [J].Research Journal of Seed Science,2010,3(4):210-217.
[20]EICH E.Solanaceae and convolvulaceae:secondary metabolites[M].Berlin Springer,2008.
[21]NACHUM Z,SHUPAK A,GORDON C R.Transdermal scopolamine for prevention of motion Sickness[J].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2006,45(6):543-566.
[22]ULBRICHT C,BASCH E,HAMMERNESS P,et al.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of belladonna by the natural standard research collaboration[J].Journal of Herbal Pharmacotherapy 2004,4(4):61-90.
[23]PALATTY P L,HANIADKA R,VALDER B,et al.Ginger in the preven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a review[J].Crit Rev Food Sci Nutr,2013,53(7):659-669.
[24]MOWREY D B,CLAYSON D E.Motion sickness,ginger,and psychophysics[J].Lancet,1982,319:655-657.
[25]LIEN H C,SUN W M,CHEN Y H,et al.Effects of ginger on motion sickness and gastric slowwave dysrhythmias induced by circular vection[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3,284(3):481-489.
[26]GRONTVED A,BRASK T,KAMBSKARD J,et al.Ginger root against seasickness[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988,23(2):352-352.
[27]SUTTON M,ANNE L MOUNSEY,ROGER G RUSSELL.Treatment of Motion Sickness[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2,86(2):192-195.
[28]SHIN D,KINOSHITA K,KIYOTAKA KOYAMA A,et al.Antiemetic principles of alpinia officinarum[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2,65(9):1315-1318.
[29]MOHTASHEEMUL HM,SALMAN A,ZIAUDDIN A,et al.Antiemetic activity of some aromatic plant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2012,1(1):47-49.
[30]孫江伟,王军.生姜挥发油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6,29(2):75-77.
[31]高歌,唐雄肇,乔旭光.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B12):54-56,67.
[32]HEIMES K,HAUK F,VERSPOHL E J.Mode of action of peppermint oil and (-)menthol with respect to 5HT3 receptor subtypes: binding studies,cation uptake by receptor channels and contraction of isolated rat ileum[J].Phytotherapy Research,2011,25(5):702-708.
[33]AMATO A,SERIO R,MULF.Involvement of cholinergic nicotinic receptors in the mentholinduced gastric relax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4,745:129-134.
[34]刘秀华,邓冰,孟丹,等.HSSPMEGC/MS法分析风油精中挥发性成分[J].质谱学报,2011,32(1):61-64.
[35]LANE B,CANNELLA K,BOWEN C,et al.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eppermint aromatherapy on nausea in women post Csection [J].J Holist Nurs,2012,30(2):90-104.
[36]HUNT R,DIENEMANN J,NORTON H J,et al.Aromatherapy as treatment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a randomized trial[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13,117(3):597-604.
(责任编辑: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