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命令为建议

2018-09-10林立

家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徐电话客户

林立

一个周末的晚上,同事小徐打来电话跟我抱怨,广州新客户对她完成的策划方案总是挑三拣四,却又不告诉她应该怎么改,她极力揣摩客户意图,绞尽脑汁改了五稿,还是把不准新客户的脉,现在的客户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我正要开口劝解,只听小徐突然咆哮道:“琦琦,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许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放到餐桌上吗?这下好了,牛奶洒了一桌子,书也弄湿了,看你还怎么还书!”随后,我听到琦琦委屈的哭闹,感觉很尴尬,正犹豫着是不是应该挂断电话,这时只听小徐继续跟我诉苦道:“林姐,你说我今年怎么这么倒霉?在公司搞不定客户,在家里搞不定孩子,真是悲催啊!”我听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安慰小徐,而是反问她:“你说客户对你苛责,那你又对孩子怎样呢?你只告诉琦琦不要怎样,却不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才好,不是跟客户对你的态度一样吗?”

小徐在电话那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我:“林姐,那你说该怎么办?”“如果你在家中开辟一个专门的地方,让琦琦放她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不就会避免很多困扰吗?其他的事情,你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教育琦琦,把‘你不要那样做变成‘妈妈希望你做什么,这样的话,琦琦便于理解,也有了方向,你也就不用那么操心了。”听了我的话,小徐說:“林姐,听你这么说,我觉得豁然开朗了,下次就转变一种说话方式跟琦琦沟通。还有,我突然觉得一会儿可以打电话给客户,开门见山地问他,他觉得我的策划案应该怎么改为好。”

小徐教育孩子的事并不是个例,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朋友,从小就爱对孩子讲各种道理,告诉孩子,不许这样做、那样做是不对的。殊不知,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家长口中的大道理,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丝毫听不进去,而且还会有逆反心理,觉得家长管得太严、管得太宽。我不敢说自己教育孩子有多么成功,但至少在这方面,我的经验是:光给孩子讲道理,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告知孩子怎么做是对的,这样孩子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举一反三,做好其他的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有自尊心的,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孩子也是一样。特别是当家长一味地指责孩子搞砸了某件事,却又不告诉孩子怎么做才能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时候,孩子的委屈、无助,会转变成愤怒的情绪和抗拒的行为。当抱着“一片好心”的家长看到孩子“无理取闹”的反应,自然会加深亲子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疏导,这种“敌对”情绪会越演越烈,最终变成解不开的死结,让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不蹈小徐的覆辙呢?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会心服口服地接受家长的批评和建议了。其次,家长所讲的道理要“合理”。第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有时候孩子的申辩并非强词夺理,也许有什么苦衷。第四,家长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更恰当的,让孩子不再感到迷茫无措,这样孩子才能在错误中学会思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孩子才会更加成熟白信,懂得自我反省。

无论是对孩子、对家人,还是对同事,只要我们在沟通中多动脑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平等沟通,就能打破阻碍和壁垒,收获彼此的尊重和信任。

猜你喜欢

小徐电话客户
要命的手环
为客户节省时间
张 晖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夜半电话
电话
23
苦命人徐小英
多喝了两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