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

2018-09-10李必安刘信生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物理初中

李必安 刘信生

摘要: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究物理规律,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教学为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情境的,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寓教于乐,使他们在做中学、做中思,培养其物理核心素养。

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出、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笔者针对沪粤版教材《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这节课中物理概念众多、思维角度错综复杂的特点,精心设计情境,把知识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的“原生态”,增强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情境的设计流程

二、教学情境的具体环节

环节1:以故事、漫画引入新课

教师讲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每天都进山砍柴,非常卖力,很少歇息,但是砍的柴还是没有那些慢悠悠的老前辈们多,老前辈们还时不时地歇歇脚、喝喝茶、聊聊天。年轻人见到这情景,更加着急,砍柴越发卖力,后来的日子里砍的柴却更少了,年轻人陷入苦恼之中。这时候,一位前辈走上前说道:“小伙子,哪有只顾砍柴,不去磨刀的道理?”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老前辈们利用泡茶、休息的时候一直在磨刀,难怪很快就能把树砍倒。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漫画,是一台起重机正在吊起一公文包。(如图1)图1

设计思路:由故事引入课题,揭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就是做事要讲究效率;漫画的引入让学生懂得“杀鸡焉用牛刀”,明白无效率的工作是多么可怕,告诉学生一种看待、解决问题的态度,就是要讲究效率。

环节2:创设实验情境,生成物理概念

师生协作完成实验。在讲台上放一圆柱体透明大水槽,提来半桶水放在讲台前,再拿来一只大啤酒杯、一只小塑料杯和电子体重计。教师设问:如何用水桶的水将水槽装满?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收集方案:(1)将塑料桶直接提起来倒入水槽中,直至倒满;(2)将水槽浸入塑料桶里装满水;(3)用大啤酒杯从桶里舀水起倒入水槽,直至装满水槽;(4)用小塑料杯一次次地舀,直至装满水槽。实验完毕,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不同的做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结果填入表1:

设计思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过程,整个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为构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等新的概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环节3:创设对话情境,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

师:我们在数学课上学过“发芽率”“出勤率”“命中率”,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含义吗?这和我们今天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

生1:这表示选定的那一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数。

生2:我们刚才进行的实验活动中就有有用功和总功,也可以求出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率。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核心内容“机械效率”概念,大家要认真理解和体会。那么,滑轮组提重物时所做的功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呢?环节2的实验中哪种方法机械效率最高?

生3:方案2机械效率最高,杯子每次舀水一定要装满。

师:你说得很好。关于滑轮組的相关公式和物理规律很多,大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下面我们来完成分组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设计思路:物理概念揭示的是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本质,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理顺思路,在类比、思辨的对话情境中,一方面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前概念的同化和顺应,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环节4:创设模型情境,完成机械效率测量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组装滑轮组,分步骤完成各数据的测量,整个测量过程手续烦琐,分组实验耗时也费力,这时候,师生都有想改进一下这种装置的愿望,此时,教师顺势利导,引导大家提出一些大胆的想法,如何自制出一个人就能方便操作的滑轮组装置呢?

实验步骤中我们要测量绳子自由端的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时,既要分别记住上升前的起点,也要分别记住两者上升后的终点,数据太多,容易搞混淆,能不能根据S=nh原理把刻度尺移到绳子上呢?那样就能一次性测出这两个移动距离,而且组装该装置手续烦琐,测量时滑轮组来回摆动得厉害,稳定性差,误差也很大,能否将装置很好的固定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收集建议。

教师将同学们的建议归纳整理如下表格。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改进的过程中展示往届学生改进好的教具,学生惊奇地发现,眼前的滑轮组装置正是他们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模型。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既省时又提高了效率,学生的分组实验很快就顺利完成。

设计思路:教师在这里用了缓兵之计,不是把现成的教具和盘托出(此作品获得安徽省科技创新二等奖),而是让学生放开思路,设想自己心目中的教具是什么样子,虽然没有自己亲手去制作,但也经历了一次智力的深加工过程,然后再出示现成的作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总基调。

环节5:创设习题情境,巩固深化物理规律

例题:如图3所示,工地上常用组合机械装置做功,物重G为10000 N,斜面长s=8米,h=3米,若将重物沿斜面以0.5米/秒的速度拉上来,斜面和滑轮组装置的总机械效率为80%,求:(1)所需拉力F是多大?(2)机械的总功率是多大?

学生在阅读题目后发现,这里运用了斜面和动滑轮两个机械组合,共同完成做功过程,总机械效率应该理解为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滑轮的机械效率的乘积,拉力F在这里就是外力对机械(斜面和滑轮)做的总功。学生此时就能够产生知识迁移,清晰审题,准确答题。

设计思路:在解题中检验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把握,在习题教学中概括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从读题中抽象出具体的物理规律。

三、教学情境的效果反思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中少有的抽象性强、物理概念和规律非常密集的教学内容,无论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理解都是很大的挑战,本节课通过对5个具体教学环节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余文森教授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理解了、学会了,他才会去思考、有想法、乐于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点,让学生全程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兴趣,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在争论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2]白秀英,王较过,徐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物理初中
留言板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